影片《歸來》忘卻了塵世的磨難,遺留下戀人的執手相伴,於漫天風雪中找尋出歸途,用娓娓深情來釋懷心靈的疤痕。
導演張藝謀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在寥寥幾筆間就熟練地勾勒出在那個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以小人物的坎坷命運去描摹出大時代的變遷與嬗變,卻又一反過往的風格,沒有讓鮮豔的色彩充斥於觀眾的眼球,而是選擇了清冷的色彩基調去奠定影片的意境,在平淡之中減去了冗雜的情節和複雜的視聽,讓人物情感得以突出,將這份獨屬於父輩的情感推上一個制高點,俯瞰著世間的生離死別,以情感去驅散動蕩時代帶給人們內心中的恐懼與畏懼,使過往的悲傷在陪伴中隨風而散。
大時代下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可控的,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傷害者,最好的方法不是一味地銘記過往,而是忘懷,除去過往的傷疤與悲慘,方可更好地找尋回那回家的路途,找尋到心中最為珍貴的情感。
影片《歸來》以在文革中慘遭離別的陸焉識與馮婉瑜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展現他們數十年的坎坷情路,講述在那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聚散重離。婉瑜風雨無阻,在車站翹首以盼,等待著焉識的歸來,而焉識亦盡其餘生,守護者婉瑜,等候著妻子重新拾回記憶,想起歸來者。歸來二字看似簡單,實則一語雙關,既指歷經磨難後人心的歸來,也指導演張藝謀重拾藝術片,以簡單的手法來敘述款款深情,以情感來釋懷對文革的強烈痛恨,用藝術向世界宣告他的歸來。時局動蕩,一切都已分崩離析,人心叵測,早已不知何為善惡,時代長河滔滔東去,沒有人可以逃脫命運的裁決,但愛情的火花卻始終不滅,心中對於愛人的惦念不斷漾起,不求海枯石爛,但求長相廝守,不求海誓山盟,但求有難同當,如若前路刀山火海,那便踏山破海為愛而歸。
浩劫度過,焉識一曲《漁光曲》喚醒婉瑜的記憶,清冷的鋼琴曲在耳邊迴蕩,心中最為惦念的背影慢慢浮上心頭,喚醒了人們心中對於愛情最美好的記憶,可奈何情感終究沒抵過時間的折磨,曲終人散。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現在早已不復當年的貌美如花,時間的長河在臉上留下斑駁的印記,但是心卻沒有因為命運的悲慘而發生動搖,縱然已經忘記,但也願默默地守護者,無論風吹雨打,或百病纏身,也不會離去。
歷史的戰車滾滾東去,留下遍地溝壑與滿地殘渣,質樸的人性與濃烈的情感被深埋於黃土之下,不見天日,時代逐漸遠去,人們重拾心中最為真實的一面,開始踏越滿布瘡痍的大地,於漫天飛雪中蹣跚而歸,不再臣服於過往,而是選擇大步向前,一直行走於時間長河之中,用情感照亮前方慢慢歸途,一往而深,不曾因時代而揮霍,不為浩劫而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