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規模以上裝備產業總產值達1萬億元,蘇州發布智能製造行動...

2021-01-11 愛集微APP

集微網消息,近日,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蘇州市智能製造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的通知,旨在加快數位化轉型,提升蘇州製造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計劃》指出到2022年末智能製造目標:關鍵技術裝備進一步突破,到2022年末,蘇州市規模以上裝備產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左右,高端裝備佔裝備產值比重保持在40%以上,新增省首臺(套)重大裝備60個,大力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累計創建工信部工業強基項目15個;

兩化融合水平進一步提高,到2022年末,建設省級以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15個,標杆工廠50個,全市實現5G網絡全覆蓋,推動工業領域「5G+工業網際網路」先試先用,培育2個以上「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示範區;

系統集成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2年末,培育形成30家以上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化省級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扶持3-5家服務機構主營業務收入超10個億;

創新應用能級進一步提升,到2022年末,累計建成省、市級示範智能工廠50個、示範智能車間1000個,為1500家企業提供智能化診斷服務,形成10個左右智能製造行業標準。

此外,《計劃》從基礎能力提升行動、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培育行動、診斷服務引領行動、重點產業智能製造推進行動、智能製造示範應用行動五方面,共提出16條主要工作內容。

在基礎能力提升行動方面,《計劃》指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能力建設,依託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推動製造體系的重構,形成以數據驅動、軟體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為特徵的製造業新體系;實現智能裝備核心技術突破;推進工業支撐軟體發展。

在重點產業智能製造推進行動方面,《計劃》指出進高端裝備產業智能製造應用;推進電子信息行業智能製造應用,堅持產業智能化導向,強化創新驅動戰略,聚焦蘇州市晶片封裝測試、電子製造等優勢領域的行業特點,集中力量開展行業通用裝備數位化、網絡化升級等。(校對/Glow_g)

相關焦點

  • 江蘇|蘇州智能製造三年行動計劃發布
    Tips: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開放再出發會議精神,加快數位化轉型,提升全市製造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蘇州市智能製造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於近日發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末:■ 全市規模以上裝備產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左右,高端裝備佔裝備產值比重保持在40%以上;■ 建設省級以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15個,全市實現5G網絡全覆蓋;■ 培育形成30家以上具有國內影響力的本土化、品牌化省級智能製造領軍服務機構;■ 累計建成省、市級示範智能工廠50個、示範智能車間1000個,為1500家企業提供智能化診斷服務
  • 浙江:力爭到2022年現代紡織產業年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
    本屆大會以「產業新價值·紡織新貢獻」為主題。開幕式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紡織行業代表通過視頻闡述了對產業發展的期望和建議,參與見證了世界布商國際合作聯盟視頻發布、紹興柯橋輕紡城海外聯合商會成立等儀式。大會期間,2020中國紹興柯橋國際紡織品面輔料博覽會(秋季)、2020第八屆柯橋時尚周也將舉行。
  • 河北省規上工業總產值去年首超5萬億元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河北新聞網4月13日訊(記者米彥澤)今天從召開的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獲悉,2017年河北省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穩中有進,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超過
  • 解碼工業第一強市蘇州:工業總量超上海,外資「雙刃劍」問題待解
    2020年1-6月,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超過同期的上海近500億元,成為了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同處於經濟下行趨勢下,蘇州工業總產值降幅只有0.3%,增速高於上海6個百分點,正因如此,地級市蘇州的工業對直轄市上海的超越實現了加速。 儘管蘇州工業總量超越上海,但工業利潤與上海相比仍有較大距離。
  • 擦亮世界級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名片
    「十三五」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位造業強市戰略,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抓手,抓住率先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一條主線」,實施工業增長由投資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一個轉變」,落實優化空間布局、清潔低碳綠色製造、「兩化」深度融合等「六大任務」,推進創新工程、強基工程、高端人才工程等「五大工程」,按照「1+3+1+N」模式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工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 蘇州反超上海成第一大工業城市的「爆發點」在哪裡?
    2020上半年,「第一大城市工業」座次再次變化:蘇州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萬億元,成功超越上海和深圳,成為全國第一大工業城市。蘇州工業依靠的是什麼功力再次獨佔鰲頭呢?根據數據顯示,1)支柱性行業穩定增長:電子信息、電氣機械、鋼鐵、專用設備製造業產值分別增長2.9%、4.9%、6.7%和4.8%,這個蘇州工業增長的基礎;2)新興產業+先導產業加速增長:醫藥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44.1%,集成電路產業產值增長24.9%,令人驚嘆的是蘇州的生物藥品製造上半年增長了600%以上!蘇州是工業製造業最強地級市。
  • 2022年浙江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將達4萬億元以上 佔GDP比重超過55%
    「預計到2022年,浙江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將達到4萬億元以上,佔全省國民經濟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55%,基本建成全國領先的數字政府先行區、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數字社會發展樣板區、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和產業數位化轉型標杆區。」厲敏表示。
  • 權威發布丨「十三五」山東工業大省地位持續鞏固 今年14個縣(市)11...
    2019年,全省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3萬億元,佔GDP比重的32.3%,總量佔全國的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5萬億元,佔全國總量的8%,其中,營業收入佔全國比重10%以上的大類行業有10個,5%以上的有29個。今年,山東有14個縣(市)、11個區,入圍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和百強區。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 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了解到,濟南將逐年提升工業對全市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高到30%以上。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先進位造業、數字經濟、企業發展、綠色發展 濟南著力提升四大發展能級先進位造業方面,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到2022年,做大做強做優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總量達到萬億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支出佔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以上。
  • 增加值超6萬億元,2022年廣東數字經濟要實現這個目標
    《方案》明確提出,通過3年左右的探索實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力爭突破6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50%,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業收入達到5萬億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4萬億元。
  • 2020年廣東省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工業總產值大 產品產量高
    中商情報網訊:近年來,廣東智能家電產業企業數量和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省共有規模以上智能家電製造企業5223家,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9.4%。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省已形成了一批如美的、創維、康佳、TCL、格蘭仕和格力等國內外知名智能家電製造企業,同時還有大批代工企業為國際知名品牌家電貼牌生產。廣東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現狀:一是總量佔比較高。2019年全省智能家電產業實現增加值2731.35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8.1%,實現工業總產值12417.78億元,佔比為8.5%。
  • 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
    基於東灘產業內參《智能製造產業投資趨勢及發展模式》,本文對智能製造產業的主要領域和發展特徵做一個梳理。一、數控工具機:裝備製造業的「工作母機」1、產業界定和產業分類產業界定:數控工具機是數字控制工具機,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工具機,較好地解決了複雜、精密、小批量、多品種的零件加工問題,是一種柔性、高效能自動化工具機。
  • 一系列重磅發布聚焦打造數字名城
    除了交流發言,早餐會現場還解讀了《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計劃到2022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佔GDP比重達56%以上。此外,還成立了「市創新產品推廣辦公室」,南京市副市長蔣躍建現場授牌。
  • 蘇州智能製造實踐與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
    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和支撐,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智能製造作為製造業發展的方向,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近年來,蘇州蘇州堅持以智能製造引領產業發展,努力打造先進位造業集群,在智能製造發展環境、診斷服務、系統集成、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等領域都取得了積極成效。
  • 我市積極推進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市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已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著力推動智能軌道交通等三大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推進冶金裝備等五大特色產業鞏固提升,加快動力儲能電池等三大新興產業集群成勢,產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二位。截至2020年10月底,規模以上企業達到654家,資產總額1271.7億元,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裝備製造業平均增速6.6個百分點。
  • ...山東工業大省地位持續鞏固 今年14個縣(市)11個區入圍中國工業...
    2019年,全省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3萬億元,佔GDP比重的32.3%,總量佔全國的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5萬億元,佔全國總量的8%,其中,營業收入佔全國比重10%以上的大類行業有10個,5%以上的有29個。今年,山東有14個縣(市)、11個區,入圍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和百強區。
  • 「蘇州製造」品牌認證三年行動方案發布
    蘇報訊(記者 趙晨民)日前,《「蘇州製造」品牌認證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發布。  《行動方案》明確,經過三年努力,到2023年,力爭實現以下目標:制定一批國內領先、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蘇州製造」標準,形成體現蘇州產業特色、符合蘇州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蘇州製造」標準體系;培育一批質量水平高、質量管理方法先進、服務質量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影響力大的「蘇州製造」品牌群體。
  • 唐山推進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唐山市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已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著力推動智能軌道交通等三大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推進冶金裝備等五大特色產業鞏固提升,加快動力儲能電池等三大新興產業集群成勢,產業規模位居全省第二位。唐山在全國率先啟動建設了集製造檢修、科技研發、綜合服務於一體的軌道交通創新發展中心,在京津冀地區率先規劃建設了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在行業內率先組建了覆蓋完整產業鏈條的唐山智能軌道交通產業聯盟。形成了以開誠、開元兩大領軍企業為核心,百川、英萊、新禾、拓又達等企業為關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機器人產業集群。
  • 廣東公布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
    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2019年營收15萬億元記者了解到,立足於穩,廣東省在具體的產業集群的選擇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主要選擇產值在5000億元以上,具有堅實發展基礎和良好增長態勢,對廣東經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產業群,以進一步鞏固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夯實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
  • 產業互聯,智造未來 「蘇州銀行杯」中國蘇州(常熟)工業網際網路創新...
    大賽聚焦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智能裝備三大產業領域,集聚蘇州大市內優質產業資源。新聞參考:作為長三角重要的港口工業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江蘇常熟一直位於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前列。2019年,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中國工業百強縣排名中,常熟位列第四,年度規上工業產值3671億元,擁有30多個工業產業門類以及國內一流的垂直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