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貧困村的小康日子這樣過:綏濱縣忠仁鎮黎明村脫貧攻堅啟示

2020-12-15 湘湘帶你看社會

三年多光景,改造186戶室內廁所;每家配備兩個乾濕分離的垃圾箱,全村共計700多個;村裡用2臺電瓶垃圾車定時收集垃圾;已建成120平米垃圾分類場;合作醫療、每年每個村民30元的人身意外保險及自來水費全部由村裡拿;明年即將實現全村集體供熱。這些事都發生在曾經的貧困村——綏濱縣忠仁鎮黎明村,並已成為了這個村小康日子的標配。

黎明村的幸福「黎明」

過去的黎明村,是一個髒亂差的貧困村,全村的路都是土路,柴草垛滿街亂堆,雞鴨鵝四處亂串,村內光禿禿沒有綠樹,村民農閒時走東家、串西家,吃喝聊侃……過慣了這樣的日子,沒有人覺得「不對勁」。

直到2017年起,這樣的日子發生了改變。按照縣委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部署,黎明村把發展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一起抓,讓增收致富和鄉風文明齊頭並進。現如今的黎明村,街道整潔、環境優美,柳綠花草香,村容村貌、農業發展和村民精神風貌,讓來過這裡的人無不感嘆,幸福生活的「黎明」,終於眷顧了這裡。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慕名已久的黎明村,走在乾淨整潔的水泥路面的村道上,穿行在每條村道各有不同的鮮花叢中,仿入花海,最顯眼的要數每家院門口一綠一灰兩個大塑料垃圾桶。從陪同採訪的村婦女主任嘴裡,還發現了許多新鮮事:村裡評選的「乾淨人家」,鞋底一塵不染;雞鴨鵝圈養;大牲畜不穿行村中繞道迴圈;跑步機駐進村民家;合作醫療和自來水都不用花錢……

來到「乾淨人家」張成旺家,擦得鋥亮的地磚,把滿窗臺的盆花都倒映了出來,記者好信兒拿起一雙塑料拖鞋,鞋底果然一塵不染,連髒舊印記都沒有。坐在炕上與女主人王國霞聊起幸福生活,她滿臉微笑地拉開話匣,自打兩年前村裡給補貼2.8萬元,改造泥草房住上磚瓦房,她就天天把房間打掃得窗明几淨、乾淨利落,每天準時把乾濕兩桶垃圾倒進垃圾車。走進「乾淨人家」王海霞家,只見王海霞正身著時尚健身裝,在跑步機上跑步,著重參觀了她家改造後的室內廁所,乾淨程度不亞於星級酒店的衛生間。王海霞說,2019年村裡免費給我們改造了室內廁所,我們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村裡現在比的是乾淨,誰家埋汰,自己就感到磕磣。

怪不得,村道上見不到牲畜糞便。為了保持全村的乾淨整潔,村委會要求村民雞鴨鵝圈養,養殖戶的牛羊不進村,為此村集體每年拿出費用,給每戶養殖戶500元,作為牛羊繞道的補償。村集體投入遠不止這些,村裡建成的120平米垃圾分類場已經啟用;村裡購置2臺電瓶垃圾車定時收集垃圾,並專配兩個村民為公益崗,負責收集垃圾;合作醫療、每年每個村民30元的人身意外保險及自來水費全部由村裡拿;明年村裡將用秸稈作為燃料,實現全村集體供熱。

產業鋪就的小康路

農村美在黎明村的生動實踐,得益於農業產業鋪就的小康路。在脫貧攻堅路上,黎明村選擇以產業扶貧為切入點,實現「一戶一政策、一戶一產業」,全村年人均純收入18300元,2019年底,貧困戶34戶71人整體出列,貧困村順利摘帽。

對於扶貧產業,黎明村是算過帳的,要想扶貧扶到「根」,必須讓每個貧困戶連結一項扶貧產業。黎明村確立的五個主導產業,年收益249萬元。產業一是發展支柱產業水稻種植,黎明村藉助中糧福臨門大米品牌,實現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種植的3000畝綏粳18號優質水稻品種,每畝比普通水稻增值300元,銷售福臨門品牌大米每畝又增值500元。產業二是發展循環產業,黎明村投資196餘萬元建設了金禾源飼料廠,回收利用秸稈8000噸,生產秸稈飼料700噸,每年純利潤10萬元,帶動貧困戶就業4人,工資收入1萬元,連結貧困戶 34 戶,每戶預計增收500元。產業三是發展小菜園產業,以種植「油豆角」為主,黎明村為農戶免費提供種子,統一收購幫銷,形成「一村一品」規模,目前260農戶種植100多畝,戶均增收600元。產業四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黎明村利用廢棄地建有光伏電站一處,帶動整戶無勞動能力戶4戶,每戶每年3000元,安置29個公益崗位,戶增收500元。產業五是發展文創產業,編織帶頭人李明鴿與日本設計師合作,編織的產品遠銷日本及全國各地,她帶動12位姐妹人均增收500元,還在全鎮組織技能培訓。

讓「村裡人」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縮小城鄉差別,在黎明村正在成為現實,這一切可能離開了產業強和農民富,都難實現」。老支書馮連生的話一語中第。讓村裡人過上城裡人的生活,一直是馮連生的夙願。脫貧攻堅戰三年決戰,讓馮連生意識到,改變黎明村髒亂差的時機已到。他與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痛下定決心,用三年時間,不僅人要變樣,村莊也要變樣,打造一個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黎明新村。

黎明村首先從道路硬化入手。全村街道15條共9.7公裡,全部實現硬質化,村內外水泥路加寬15000平方米,建設磚混路邊溝13000米,修田間道路29公裡,修排水溝U型槽。村路乾淨整齊,村民出行便利,提升了群眾生產生活質量。二是村莊亮化。在村內及進村主要路口安裝監控攝像頭16個,安裝路燈22盞,今年將再增加145盞路燈,使全村街道路燈全覆蓋,夜晚的黎明村安寧祥和、舒適安逸。三是庭院美化。脫貧攻堅以來,全村完成泥草房改造16戶1000平方米,拆除閒置泥草房9處2700平方米,泥草房改造全部完成。同時新建安裝鐵柵欄2800餘延長米。為解決每家每戶亂堆亂放問題,村裡還以利用村閒置土地建設了6600平方米的晾曬場和停車場。四是生態綠化。2018年以來,全村平整樹帶、花帶1.3餘萬延長米,栽種垂柳、丁香、櫻花等各類美化樹種1.5萬餘棵,栽種鮮花9萬餘株。五是衛生淨化。全村建設了一座120平米垃圾回收站,配備電瓶垃圾轉運車兩臺,免費為每戶村民配置乾濕分離垃圾箱2個,全村共700餘個,實現了由原來「出門就扔」,到現在「集中統一處理」的跨越轉變。推行「廁所革命」,目前建成186個室內廁所,2021年全村將實現室內廁所全覆蓋。

【來源:黑龍江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髒破窮到淨美富 黎明村只用了三年
    ——綏濱縣忠仁鎮黎明村,並已成為了這個村現在小康日子的標配。村莊蝶變過去的黎明村,是一個髒亂差的貧困村,全村的路都是土路,柴草垛滿街亂堆,雞鴨鵝四處亂竄,村內光禿禿沒有綠樹,村民農閒時走東家、串西家,吃喝聊侃……過慣了這樣的日子,沒有人覺得「不對勁」。直到2017年起,這樣的日子發生了改變。
  • 【要聞】農民致富領路人 ——記綏濱縣忠仁鎮榮邊村黨支部書記曲恆順
    脫貧攻堅需藉助外力,更需自身努力。在脫貧攻堅中,綏濱縣忠仁鎮榮邊村就是通過 「內外齊發力」的方式擺脫了貧困的羈絆。而把村民拽出貧困泥潭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榮邊村黨支部書記曲恆順起到了關鍵作用。近年來,曲恆順藉助政策外力,激發內生動力,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助力榮邊村走出了一條精準脫貧、穩定脫貧之路。
  • 人民日報評論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誓言「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三大攻堅戰,織密全球最大社會保障網,創造了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奇蹟。這樣的成績單,讓人震撼更讓人動容。一路走來,我們書寫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形成了精準扶貧的科學方略、構建了高效運行的治理體系,這是我們今天奔向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撐。
  • 忠仁鎮康樂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忠仁鎮康樂村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村民增收致富過程中,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打造「庭院經濟」致富模式,提高種植水平,有效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在76歲的忠仁鎮康樂村村民祝慶德家中,一進門口,乾淨整潔的院子映入眼帘,祝慶德把他家後院的菜園子分成了兩片,一片種玉米,一片種農家小菜,不僅拓寬了收入渠道,還大大改善了居住環境。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自貢大安鋪就致富「小康路」
    自2017年來到雙柏村後,這樣的走訪對榮軻來說已是工作常態。  2017年10月,榮軻由大安區委宣傳部下派至回龍鎮雙柏村任駐村幹部,2019年3月,他被任命為雙柏村第一書記,重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榮軻帶領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幹部一起,向貧困發起衝擊,打響了一場脫貧攻堅戰。
  • 講好河南脫貧攻堅出彩故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曾鳴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深入宣傳我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舉措成效,9月至12月,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策劃舉行了15場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奮勇攻堅,逐夢小康!吉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神山村的脫貧攻堅史,是吉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在逐夢全面小康的路上,吉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感恩奮進、奮勇攻堅,全力以赴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幾年來的奮戰歷程可謂波瀾壯闊。小康承載初心,小康源自奮鬥。日前,記者在採訪中,透過精準為要、產業為本、探索為先三個關鍵詞找尋我市決勝全面小康的實施路徑。
  • 「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川之路」研討會召開
    四川在線記者 郝勇2020年是黨和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布局和實施脫貧攻堅重大戰略的收官之年,為回顧四川從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總結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經驗和實踐經驗,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積極獻計獻策,近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省委黨史研究室,涼山州委、州政府,省中共黨史學會聯合主辦,涼山州史志辦公室承辦的「從脫貧攻堅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四川之路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國網湖南電力:見證162個貧困村「蛻變」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國網湖南電力員工開展農網改造升級。
  • 「幸福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甘肅美術專題作品展」動員協調暨創作...
    為充分展現近年來我省脫貧攻堅取得的豐碩成果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巨大成就,按照省文聯統一部署,省美協將於2020年11月初在蘭州舉辦「幸福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甘肅美術專題作品展」。為加強創作引導,呈現更多優秀的主題性美術作品,真實記錄我省脫貧攻堅發生的歷史性變遷,全面反映脫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就,9月18日由甘肅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平涼市委宣傳部主辦,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平涼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平涼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平涼市美術家協會、平涼市文化館、平涼市美術館協辦的「幸福小康——決勝脫貧攻堅甘肅美術專題作品展」動員協調暨創作草圖觀摩會在平涼廣成大酒店隆重召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為展現陝西省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顯著成效及各項成果,響應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凝聚全省上下全面奔小康的強大力量,今年,在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省扶貧辦與華商傳媒集團、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共同舉辦《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系列活動。活動從4月啟動,歷經7個多月,截至目前,已發布500餘篇脫貧攻堅系列融媒報導。
  • 甘肅省「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 甘肅酒泉...
    12月4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了「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酒泉專場)。(邵蘭 攝)人民網蘭州12月5日電(邵蘭)12月4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酒泉專場)。
  • 大通奏響決勝脫貧攻堅奮進曲
    今日的大通生機勃勃、脫胎換骨,全面完成了116個貧困村退出、7915戶28192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攻堅任務。一項項脫貧攻堅舉措精準落地,一個個貧困地區生機勃發,一個個貧困家庭氣象一新。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大通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戮力同心,攻堅克難。
  • 鹹陽地電聚力脫貧攻堅彰顯國企擔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聚焦駐村幫扶攜手邁步小康身處脫貧攻堅工作一線。紮實推進電力扶貧和駐村幫扶工作。全力以赴抓好電力扶貧和駐村幫扶工作。在脫貧攻堅戰的徵途上,讓每個貧困戶亮亮堂堂的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串閃光的數字,見證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詮釋了鹹陽地電人在脫貧攻堅路上鏗鏘的步伐。
  • 全面小康專家談④|脫貧攻堅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總的看,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制度改革消除普遍貧困;第二階段是通過專項減貧計劃緩解區域性貧困;第三階段是通過脫貧攻堅專項行動戰勝農村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新階段。
  • 擁抱長三角,致富奔小康:馬鞍山發展現代農業答好脫貧攻堅之卷_新華...
    馬鞍山和縣: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  為全面提高脫貧攻堅質量,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和縣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工作重中之重,緊扣目標標準,堅持精準方略,瞄準貧困地區,借力電商把脫貧做出新特色,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
  • ...脫貧奔小康、美麗新河南主題展暨鄉村振興看河南主題宣傳活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12月18日,由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扶貧辦和省交通運輸廳共同主辦的「小康河南升級之路--脫貧奔小康、美麗新河南」主題展暨鄉村振興看河南主題宣傳活動在虞城縣舉行啟動儀式。
  • 「脫貧奔小康、美麗新河南」主題展暨鄉村振興看河南主題宣傳活動...
    12月18日,「小康河南升級之路——脫貧奔小康、美麗新河南」主題展暨鄉村振興看河南主題宣傳活動在虞城縣啟動。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劉保倉,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武景順,市領導王全周、曹月坤、朱東亞等出席啟動儀式。
  • 精準脫貧的青川答卷 7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後,青川縣公安局派駐張科到大樹村任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既來之,就要幹出樣子,讓群眾過上幸福生活。一上崗,張科就一心一意撲在扶貧工作中,吃在村上,住在村上,與群眾打成一片,每半個月才能與妻子團聚。
  • 同心助脫貧 聚力「拔窮根」———漢濱區總工會助力脫貧攻堅側記
    「能有這樣的生活,離不開咱區總工會的幫助。」63歲的姜功憲家住葉坪鎮中心社區七組,愛人有病幹不了農活,家裡日子一直過得很緊巴。2016年,漢濱區總工會幫扶葉坪鎮後,給他帶來了生活的希望。2017年,姜功憲一家實現脫貧致富。「我在這裡負責除草施肥,一天能賺80塊錢,在家附近就能找到活兒幹,很知足了!」姜功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