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楊金祝 李慶 王越欣 王攀 王祥龍
從零起步,只花了3年時間,始發於成都市青白江的國際班列就幫助眉山和德陽打開了一個上億元的市場。
來自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消息,今年以來,截至目前,南向班列共發運德陽、眉山、資陽貨物891車,貨值1736.9萬美元,按照最新的匯率結算,貨值上億元人民幣。
未來已來,最快,今年9月起,德陽就將開通一周開1至2列的常態化南向國際班列。為了形成共同擴大成都國際班列建設規模的格局,成都國際鐵路港將爭取四地政策共享,推進四地的進一步深度合作。
中歐班列
成都國際鐵路港:
推進深度合作,將爭取成德眉資政策共享和班列資源共享
一條鐵路,一個港口,讓成都市青白江區躍升為陸海聯運樞紐城市。它像一個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著周邊的城市。德陽、眉山和資陽紛紛靠近,再通過它,走向全球市場。
自2017年起,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關於發起成立《「蓉歐+」建設工作協作委員會的合作協議》等方式大力推動成德眉資區域化協同合作,積極推進省內有關城市間的區域合作。2017年6月30日,首趟中歐班列(德陽)發運。
成都國際鐵路港口與德陽的合作尤其緊密,雙方通過共同建設「蓉歐+德陽」國際物流通道,共同開展對外營銷,共同強化國際多式聯運合作、設立「成都中歐班列德陽基地」和「蓉歐+東協國際班列德陽基地」等深度合作方式,帶來顯著成效:從數據上來看,今年截至7月30日,南向班列共發運德陽、眉山、資陽貨物891車,貨值1736.9萬美元。其中,德陽245車,貨值1143.5萬美元,佔比高達65.8%。眉山646車,貨值593.4萬美元,佔比34.2%。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將爭取政策共享,推進深度合作。在建立政府、企業兩級合作機制的指導下,力爭形成與德陽、眉山、資陽等市在班列組織上與成都對等的扶持政策,並就合作方式進行探索並逐漸形成規範,實現城市間的政策共享、班列資源共享,形成共同擴大成都國際班列建設規模的格局。
提升競爭力
「眉山造」元明粉賣向東協大市場
搭上始發於成都青白江國際班列這趟列車,今年以來,眉山已有593.4萬美元的貨物通過賣向東協。來自成都國際鐵路港的消息,四川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四川金象賽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德恩進出口有限公司是眉山三家主要通過南向班列出口的企業,貨物以元明粉、三聚氰胺等化工原料為主。
四川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是眉山通過南向班列出口量最大的企業
「這個市場是南向班列開通後,逐漸開拓出來的。」四川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外貿經理漆威說,東南亞許多國家對元明粉的需求比較大,但此前主要在其他區域採購。
面對23億人口的東協大市場,他所在的公司早就想參與開發。但在南向班列開行前,由於物流的時效性原因,導致四川的元明粉競爭力並不強。漆威表示,有了南向通道後,他的貨物可以通過鐵路直達廣西欽州港,再通過鐵海聯運的方式抵達東協各國,大大縮短了和其他區域產品競爭時在物流時間上的差距。慢慢的,有客戶開始嘗試,並漸漸加大採購量。
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規劃效果圖
今年9月起
德陽將開通常態化南向國際班列
德陽的廣漢市與成都市青白江區接壤,2017年6月30日,首趟中歐班列(德陽)的發運,標誌著中歐班列-成德協同發展拉開序幕。在後來的時光裡,雙方的合作早已在更廣泛的領域展開。
7月30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管委會了解到,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正加快推進與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一體化運營,打造現代物流、適鐵裝備製造、臨港商貿三業並舉聯動發展的特色臨港經濟產業帶。
2019年,德陽市出口總額110.17億元,其中出口東南亞的產品佔比30%以上。為了搶佔東協大市場,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擬打造德陽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以南向為主的國際班列。
裝滿出口商品的貨櫃在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等待起運
「在運營模式上,依託成德同城化大背景,與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共開國際班列。」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管委會發展研究部負責人透露,從2020年9月後,將針對德陽地區固定和批量出口貨源,計劃一周開1至2列常態化南向國際班列。
德陽國際鐵路物流港黨工委委員、服務中心副主任彭亮還介紹,「當前我們正積極與成都國際鐵路物流港溝通兩港一體化運營協議,主要從通道構建與班列開行、口岸建設與保稅功能、基礎實施與技術裝備、運營管理與標準規範、招商政策與產業項目5個一體化全面落實省委兩港一體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