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做近視手術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我們後臺也每天有讀者留言催近視手術科普。
要問為什麼讓你們等了那麼久,因為近視手術要講清楚太難了——本文信息量高能預警。
文章主要是介紹幾種常見的近視手術方案,幫你判斷自己適合的手術類型。
如果你已經對近視手術的類型和過程有一定了解,可以直接劃到文末,取用其他常見問題答疑。
1 近視手術,不是人人都能做
近視手術作為一種「手術」,並不是 100% 安全無風險的,它有很多禁忌症,比如本身存在一些眼部及全身性疾病等。
通常,正規醫院、靠譜醫生,都會通過問詢和術前檢查把不適合手術的人篩掉。如果醫生告訴你不能做,千萬別硬來。
註:《眼科臨床指南》雷射屈光手術禁忌症(僅供參考)
除了疾病限制外,近視手術對於年齡也有要求,通常建議在 18~45 歲之間。
近視手術只能做掉當前的度數,未成年人的度數很可能還不太穩定,需要等到成年後、連續兩年度數變動不大時再說。
而超過 45 甚至 40 歲,眼睛就開始邁入「老花」的進程。這個時候如果通過手術完全矯正近視度數,術後老花眼症狀很可能會提前,或者變得更明顯;如果為減輕老花眼症狀而保留一點度數,又容易出現看遠不夠清晰的情況,總之比較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滿足手術要求之後,我們再來考慮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手術。
但很多人在去診所或醫院諮詢時,會首先被各種天花亂墜的手術名稱繞暈——
其實近視手術的原理很簡單,從手術方式上來講,本質就兩大類:
對大多數人來說,了解幾種基礎術式就夠了。其他花裡胡哨的手術,基本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
其中,雷射手術屬於目前的主流術式,包括半飛秒、全飛秒等板層手術,t-PRK等表層手術。
很多人一看到這幾個詞頭又開始大了,不過沒關係,下面文章會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葡萄」,給大家講解這三種手術。
2 雷射手術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簡單講,雷射近視手術就是用雷射把角膜削薄一點。度數越高,需要切的角膜就越厚,這也是為什麼這類手術要求角膜達到一定厚度。
角膜分為五層,跟手術相關的主要是表面的「上皮層」「前彈力層」和中間最厚的「基質層」。
為了便於理解,請把「上皮層」和「前彈力層」想像成葡萄皮,把「基質層」想像成葡萄瓤。
註:不要把葡萄想像成眼球,它只是角膜
不同雷射手術的目的都是削一塊葡萄,區別就在於削的時候皮怎麼處理。
在這類手術中,「雷射」就像手術刀,主要有兩種:
註:以防有人不知道,雷射手術是機器操作的,不要腦補成醫生拿著雷射刀
兩種雷射各有各的優勢,比如飛秒雷射切割的組織邊緣平整光滑,還能穿過表層直接在內部切,但準分子雷射不行;而準分子雷射可以做「個性化切削」,飛秒雷射卻辦不到。
就是說,如果你術前檢查發現角膜長得不平滑,或者說散光比較嚴重,那就需要用準分子雷射根據個人角膜情況「定製」切削方式,保證術后角膜平滑、視覺質量高。
這也就是「角膜地形圖」或者「波前相差」引導的雷射手術,有些民營醫院也稱之為「精雕」。
註:角膜地形圖,可以顯示角膜的平滑程度;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半飛秒、全飛秒和 t-PRK 之間除了手術方式不同外,用的雷射也都不一樣。
01.半飛秒(fs-LASIK):先掀皮,再削瓤
半飛秒是先用飛秒雷射在表皮上切個蓋子,這個蓋子叫「角膜瓣」(一般近視手術中提到的「瓣」,都是這東西)。
然後把瓣掀起來,用準分子雷射削掉一部分瓤後,再把瓣蓋回去。
手術中同時用到兩種雷射,所以叫「半飛秒」。很多人聽名字以為它是全飛秒的低配版,其實只是手術方式不同而已。而且由於用到準分子雷射,所以半飛秒可以做個性化切削。
但由於術中上皮切口較大,損傷的上皮神經較多,乾眼發生率相較全飛要高一些。
02.全飛秒(SMILE):隔山打牛術
顧名思義,全飛秒手術就是「全部用飛秒雷射的手術」。
上文提到,飛秒雷射可以在不傷害外層的情況下直接在內部切割,全飛秒手術就利用了這一點,直接在瓤裡切一片「小透鏡」,皮上開個 2~4 mm 的小口,把這片瓤拉出來,堪稱「隔山打牛」。
全飛秒不需要製作角膜瓣,對上皮的損傷更小,手術的精確性和可預測性也更高。手術對上皮神經的損傷也比較少,術後乾眼相對少見,且症狀輕。
但它適用的人群範圍要比半飛秒窄,太高的度數不能做,而且由於術中只用飛秒雷射 ,無法個性化切削。
就現階段來說,半飛秒和全飛秒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了。
03.t-PRK:連皮帶瓤一刀切
t-PRK,也叫 trans-PRK,屬於「表層手術」,是比較早的術式。手術是用準分子雷射連皮帶瓤一起削掉。
角膜上皮是可以快速再生的,過段時間就重新長出來了,而且新長出來的結構會相對「結實」,更耐受外力衝擊。
但是,由於術中切掉的上皮神經纖維豐富,比較敏感,術後眼部容易有比較明顯的疼痛感和異物感,視力恢復期也要比其他手術長一些。而且之後需要持續用眼藥 3~6 個月,可能造成眼壓升高。
另外,術後發生角膜上皮下霧狀混濁(Haze)的風險相對大一些。Haze 發生後因角膜透明性下降,會導致視力變差,視物不清。
近期比較火的「SMART 全雷射」,本質也是 t-PRK,只不過使用了新設備,在過去的基礎上增加了智能脈衝技術(SPT),能夠讓切割面更加平滑,比傳統 t-PRK 術後恢復稍快,當然價格也更貴。
圖片來源:eyelaser.bg
一個適合大多數人的原則是:
角膜厚度足夠、度數等其他條件也合適的情況下,可以首選半飛秒和全飛秒;
如果是角膜厚度不足以做半飛秒和全飛秒、且是中低度近視患者,那麼可以優先考慮 t-PRK 等表層手術。
近年來,晶體植入術(ICL)逐漸出現主流化的趨勢,有些機構也打出了「安全可逆」的旗號,這是真的嗎?
3 ICL 適合超高度近視,且風險並不低
ICL 是在角膜上切開一個小口,然後在晶狀體前面植入一個超薄晶體,相當於把特製隱形眼鏡戴進了眼睛裡。
對於超高度近視(≥ 1000 度)的人,如果選擇雷射手術,通常需要切掉很厚的角膜才能達到矯正效果,剩餘的角膜太薄容易出現併發症。
而 ICL 不需要切角膜,因而很適合超高度近視,角膜比較薄的中高度近視也可以考慮。
總體上來說,它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經得到認可。甚至近年來有些廣告稱,ICL 是目前最安全的「可逆」手術,原因是如果術後出現問題,還能把晶體取出來。
但實際上並沒有說起來那麼輕鬆,這種所謂的「可逆」並非是沒有損傷的,每一次植入、取出人工晶體,都伴隨著手術併發症的風險,而且手術中角膜內皮細胞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失。
更重要的是,ICL 屬於內眼手術。之前的雷射手術只在角膜表面做做文章,但是 ICL 可就要侵入到眼球裡面了。
內眼手術風險普遍要高一些,可能引起眼內炎症,一旦手術出現併發症,往往也更嚴重。另外還可能干擾晶狀體代謝,使白內障提前發生,也有一定機率導致高眼壓或青光眼。
這樣的風險,很多人是不知情的,甚至有不少中低度近視、明明可以做雷射手術的患者,為了所謂的「保險」去做了 ICL。
鑑於目前部分醫療機構存在 ICL 手術適應證擴大化的問題,國內專家在《中華眼科雜誌》發表了多篇相關文章,呼籲謹慎用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中低度近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5][6]
簡單講,如果眼部條件足夠做雷射手術,就儘量不要優先選擇 ICL。
以上就是近視手術最常見的幾種類型了。怎麼樣,是不是「一目了然」?
當然,文章只是幫助大家了解近視手術的,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具體能不能做、做哪種還是要看術前檢查和醫生判斷。
要提醒大家一點,近視手術確實是不錯的醫療新技術,但並不是做了之後就能百分之百擁有好視力。
畢竟手術的效果因人而異,而且術後護理不到位以及一些不良的用眼習慣,也會影響到後續的效果。
總之,近視手術是在充分權衡風險和收益之後的選擇。
如果要做近視手術,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眼部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不要盲從。選擇靠譜的醫院和醫生,拿不準的時候可以多方諮詢,不要著急做決定。
眼科醫師遊玉霞、金紅穎、眼科博士吳雨璇對本文亦有貢獻
監製feidi
製圖珂珂 丁哥哥
插圖站酷海洛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Chuck RS, Jacobs DS, Lee JK, Afshari NA, Vitale S, Shen TT, Keenan JD;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Refractive Management/Intervention Panel. Refractive Errors & Refractive Surgery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Ophthalmology. 2018 Jan;125(1):P1-P104. doi: 10.1016/j.ophtha.2017.10.003. Epub 2017 Nov 4. PMID: 29108748.
[2]LASIK[EB/OL].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surgery-devices/lasik,2018-03-26.
[3]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中國經上皮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專家 共識(2019年)[J].中華眼科雜誌,2019,55(3):169-173.
[4]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我國角膜地形圖引導個性化雷射角膜屈光手術專家共識(2018年)[J].中華眼科雜誌,2020,54(1):23-26.
[5]李瑩,樸俊傑.不宜盲目擴大眼內屈光手術的適應證範圍[J].中華眼科雜誌,202056(02):89-92.DOI:0.3760/ cma. j. issn.0412-4081.2020.02.00
[6]張豐菊,李玉.慎重開展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中低度近視眼[J].中華眼科雜誌,2018,54(10):726-728.
[7]楊培增,範先群.眼科學(第 9 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市,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