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密度極限

2021-03-02 宇宙解碼

    黑洞的密度沒有極限,因為黑洞奇點的密度是無限大,所以通常我們說黑洞密度都是指黑洞視界的密度!

計算方法:

    我們知道越大型的黑洞其視界也越大,所以用視界來計算黑洞密度,得到的結果就會很小。

    如果要算黑洞視界的密度,那麼我們必須首先知道視界的半徑!

    這裡我們採用經典力學的方法就可以,我們都知道不管什麼天體都會有一個逃逸速度,所以視界的逃逸速度就是光速!我們假設一個物體的初速度是光速!那麼所以該物體的總能量(動能+勢能)都是等於0的:

1/2mv^2=GMm/r(引力勢能) (1)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速度關於半徑的關係:r=2GM/v^2(2)又因為我們本身的速度是光速c直接代入即:r=2GM/c^2 (3)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計算不同質量黑洞的視界半徑了,如果我們把地球壓縮成一個黑洞:

r=2*6.67*10^-11*6*10^24/9*10^16=8*10^-3米也就是8毫米!!地球質量壓縮到八毫米的範圍,這個密度大約是:4.19*10^33kg/m^3相當大的數字!

    如果我們再用銀河系中心黑洞質量來算,質量大約為8.2*10^32kg,所以代入得到視界半徑約為:1.2*10^10米,所以其密度為:

ρ=8.2*10^32/(3/4*1.2^3*10^30*π)=1.16*10^6kg/m^3

    大約是水的1160倍,而更大的仙女座星系中心的黑洞擁有上億太陽質量,它的密度和水差不多。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黑洞越大,它的密度就越小!這是由於因為史瓦西半徑和黑洞的質量成正比,而體積和史瓦西半徑的立方成正比。

    對於黑洞的密度極限是多少呢之話題,我個人認為,黑洞只存在著壓力的內應力現象,而不存在密度極限現象的。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所謂的宇宙「黑洞」,是圍繞著無盡數量恆星系運動邊緣與邊緣之間的緩衝帶,是宇宙每個恆星系之恆星所發出的光和熱都不能到達地方,是宇宙圍封著所有恆星系外圍自然形成的黑暗網狀天體,因而,也稱之為宇宙之網物理現象。

    由於宇宙之網是存在於無限數量恆星系的外圍之中,起到對宇宙無盡數量恆星系同向運動的平衡緩衝作用,一方面,恆星系之間的同向運動會使宇宙之網同時產生旋渦和對流運動而引發出巨大的壓力和內應力物理現象,用於平衡和緩衝所有恆星系獨立性的同向運動。

    二方面,宇宙之網天體只存在著暗物質物理現象,主要是由氣體所構成,由於每個恆星系都是一個獨立性自轉運動的實體,會帶來緩衝帶產生巨大的壓力和內應力物理現象,作用於平衡和緩衝恆星系與恆星系之間的自然隨機運動,這種現象是不存在著密度極限的。

    由此可見,"黑洞"只會存在著壓力和內應力物理現象,而是不存在著密度極限現象的。

相關焦點

  • 第4262回:白矮星密度極端高,印錢德拉塞卡極限
    ,印錢德拉塞卡極限  物理學上,對一顆沒有自轉的白矮星,電子簡併壓力能夠支撐的最大質量是1.4倍太陽質量,也就是錢德拉塞卡極限。許多碳氧白矮星的質量都接近這個極限的質量,通常經由伴星的質量傳遞,可能經由所知道的碳引爆過程爆炸成為一顆Ia超新星。
  • 在宇宙中,黑洞吞噬的星球,都去哪裡了?
    我覺得一個黑洞系統就是一個宇宙,太陽系系統就是一個黑洞系統,也是一個宇宙,太陽就是一個黑洞,而我們是生活在黑洞的出口,即白洞,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我們的宇宙和宇宙理論的。 黑洞吞併了各種恆星後,在它本來的物質聚變,轉化了,一種無可捕捉的物質。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首次授予黑洞研究!霍金或與諾獎擦肩而過
    這個最大質量極限不比太陽質量大多少。錢德拉塞卡最初得到的極限大約是1.4倍太陽質量,後來的計算給出了更小的值。而我們觀測到的許多恆星質量都要大於1.5倍太陽質量,它們的最終命運會是怎樣的呢?假設有一顆質量是太陽兩倍的恆星。和太陽類似,在消耗了大部分原有的氫燃料之後,它將膨脹得非常大,然後再次收縮。但它不會進入穩定的平衡態而成為一顆白矮星。
  • 為啥會有中子星,它有多可怕,指甲蓋大一塊按地球密度有多大?
    中子星密度為1~20億噸/cm^3,地球密度為5.5g/cm^3,中子星密度約地球密度的18.2萬億~364萬億倍,我們折中一下,中子星按中間密度10億噸/cm^3,這樣1立方釐米中子星就有182萬億立方釐米的體積,換算成立方米就是1.82億立方米。
  • 中子星密度極大,一立方釐米上億噸,這是什麼概念?
    在一些極端條件下,物質的性質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密度。一大坨棉花經過擠壓,能夠裝在一個很小的盒子中;空氣經過壓縮後,體積也會變得很小。當壓力足夠大,物質被擠壓得非常厲害,密度也會變得超級的高,遠超你的想像。
  • 中子星1立方釐米重達10億噸,這種極端密度物質怎麼來的?
    把一個地球這麼大的東西,壓到只有幾公分大,就基本成為中子星密度了;如果再壓,壓到只有9毫米直徑的一個球,任何物質就無法形成物質了,無限墜落到中心奇點上,就成為黑洞了。在人世間,是無法製造出這麼大的壓力的,只有巨大恆星爆炸,核心物質被極端壓力壓縮,才能夠成為中子星。
  • 當百科全書被扔進蒸發中的黑洞……
    粗略來講,可以認為混合態由一個矩陣ρ描述,ρ一般被稱為密度矩陣。這樣一個密度矩陣的馮諾伊曼熵則可以定義為其中Tr表示求跡,也就是對矩陣的所有對角元素求和的操作。馮諾伊曼熵擁有許多漂亮的性質,例如,馮諾伊曼熵對於純態一直為零,對於混合態一直大於零;如果兩個混合態可以組成一個純態,那它們的熵相等,這兩個子系統也被稱為是互補的。
  • 粒子加速器中產生的微型黑洞會吞食掉整個地球嗎?
    這也就是偉大的美國物理學家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1969年在紐約的一次學術會議中叫出「黑洞」(Black Hole)這個名字的原因。物理學家發現,大質量的恆星最終的歸宿必須是黑洞,印度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計算出一個極限,即超過1.44倍太陽質量的白矮星最終必定會在自身的引力坍縮下形成黑洞。
  • 黑洞究竟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連光都無法透過?講述黑洞形成過程
    在宇宙中,如果說要說出一種已經確證存在,並且有神秘且讓人好奇的事物,那一定就是黑洞了。如果用人類的特質形容黑洞的話,小編認為黑洞是一個極具攻擊性的神秘人。它的神秘在於無人知曉它的內部究竟是什麼,它的攻擊性在於,所有妄圖從它內部穿過的物質都會被它所吞噬,即使是速度最快的光也不例外。
  • 如果在黑洞外系一根不會斷的繩子,能把落入黑洞的物體拉出來嗎?
    ——弗雷德·a·蒙泰普特自從人類知道有黑洞這樣的奇異天體以來,我們總是想在思維上戰勝黑洞的引力,因為我們都知道黑洞的引力大到連沒有質量、速度極高的光都無法逃脫。因此在思想上挑戰黑洞的引力也是一件趣事。例如下面的假設:我們有沒有可能爬出黑洞?不是通過逃逸速度,而是通過假象的電梯。
  • 黑洞奇點和大爆炸奇點有什麼區別?
    大爆炸奇點是一個體積為零的點,但質量很大,這使得密度極高。大爆炸(bing)這個奇點包含了宇宙中的全部物質和能量。大爆炸的最初時刻仍然是個謎。然而,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相信,在最短的那幾分之一秒之後,強大的核力和電磁力便分開了,這很可能導致宇宙開始膨脹。大爆炸創造了空間、時間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全部物質和能源。
  •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微型黑洞?
    我們常常看到星空知識裡有關黑洞一說,就是密度可以無限大、體積可以無限小的黑天體,說它黑,只不過是因覺視所看到的臨界範圍,說不定黑洞內部是非常明亮的。也有學說認為,我們其實生活在黑洞內,因為銀河系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黑洞中心自然是銀心,我們的太陽系圍繞著中心的黑洞旋轉,銀河系裡所有恆星、行星、衛星和彗星雲都在黑洞內壁。按理說,最終會被黑洞中心所吞噬。現在是不說大黑洞,說的是小黑洞,微型黑洞。那宇宙中會不會存在微型黑洞?
  • 人類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黑洞理論被打臉是肯定的了
    因為這次LIGO發現的是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不僅如此,這個黑洞還是由更小一點的兩個黑洞合併形成的:一個是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另一個是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令科學家們奇怪的就是這顆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根據我們現有的「黑洞理論」,宇宙中是不應該存在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現有的理論認為,黑洞可以特別小,也可以特別大,就是不能夠中等大小。
  • 物理學家們精確地計算出了黑洞的中心——奇點究竟是什麼樣
    奇怪的是,史瓦西注意到如果這個物質被限制在一個足夠小的半徑內,在中心會有一個無限曲率和密度的點,這就是一個奇點。物理學中突然出現的無窮大通常會引起科學家們的恐慌,愛因斯坦在得知史瓦西的結果後,史瓦西自己也不敢相信這種物體真的存在。
  • 2021寧夏省考行測常識積累:黑洞
    黑洞是什麼?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   黑洞是宇宙中一種非常特殊的天體,它的時空曲率非常大,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這句話不是太好懂,打兩個簡單的比方。
  • 與黑洞一起搖擺
    會有小夥伴由此聯想到有東西隨著黑洞一起搖擺嗎?那我們先看看這段視頻。視頻1. 「絲帶」隨著黑洞搖擺(來源:慧眼團隊)視頻裡像絲帶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呢?它為什麼會隨著黑洞搖擺?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黑洞,教科書上說它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公眾認為它是宇宙中吞噬一切的怪物,而今年的諾獎評委認為它十分重要,值得諾獎的認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黑洞,但是不同於諾獎得主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蓋茲發現的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它是質量輕五十萬倍的小兄弟,一顆恆星級質量黑洞。
  • 為什麼黑洞必須以幾乎接近光的速度旋轉?
    一旦它們達到極限,無法再融合元素,它們就會走到生命的盡頭,變成恆星的屍體。但是這些屍體有很多種類型:質量最小的白矮星(如類日恆星),質量更高的中子星,質量最大的則是黑洞。雖然大多數恆星自轉相對較慢,但黑洞的自轉速度卻接近光速。這似乎違反直覺,但根據物理定律,不可能有其他方式,為什麼?太陽的光線來自核聚變,核聚變主要將氫轉化為氦。
  • 若黑洞內的奇點不是空間概念,而是時間上的一瞬,那其質量在何處
    奇點的出現在未來不可避免,那時這個「宇宙」的密度變得發散,而時間本身走到盡頭。這就是結果。在史瓦西解的情況下,到處都是真空,但這是一種極限情況,一種數學的理想化模型。在奧本海默-斯奈德所描述的真實坍縮物體中,質量永遠不會消失,塵埃球始終存在,無論從外部還是掉進內部的觀測者角度來看都是如此。
  • 一立方釐米物質將達4萬億億噸,那麼整個宇宙變成黑洞呢?
    首先必須說一句,黑洞是不具有平均密度的,因為黑洞裡面的物質或者說能量的分布是不可能平均的,就好像我們的地球,它的最外層是大氣層,其密度當然不能和水和地表相比,然而地表物質的密度也不能和地幔相比,地幔也不能和地核相比。
  • 黑洞可能像《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大黑洞那樣巨大嗎?
    實際上,基普·索恩根據他在承擔《星際穿越》科學顧問時的工作,發表了兩篇關於電影中卡岡圖雅大黑洞(質量大約為1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的科學論文。在電影中,一些關於卡岡圖雅的特徵和圍繞它運轉的行星被有意誇大了。例如,由於強烈的引力作用,光線的紅移和藍移現象被放大到很極限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