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 (韓依民) 12月3日,百度宣布旗下百度音樂業務將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致力於打造一家「全新的網際網路音樂機構」。合併後,百度音樂的品牌和服務將保持不變。
在新公司的運營上,太合音樂將發揮傳統音樂公司在運營、版權等方面的業務優勢,百度音樂將發揮其在網際網路音樂產品及其用戶規模優勢,並注入百度的大數據智能技術支持。
對於分拆音樂業務並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的原因,百度方面稱,數位音樂其實是以內容為核心的行業。因此,百度音樂在找合作夥伴時考慮需要尋找一個在音樂傳統行業經驗豐富,真正懂版權的運營方作為合作夥伴。網際網路巨頭優勢+傳統行業經驗,打造全新的網際網路音樂機構。
據百度方面介紹,此次分拆屬於百度內部「航母計劃」的一部分。
今年7月30日,百度在第二季度財報分析師會上宣布將對百度外賣和91桌面等項目進行獨立發展和開放融資,為其提供直接投資百度優質資產的機會。而這一系列對投資者開放百度優質資產的項目在百度內部被統稱為「航母計劃」。
不過目前,百度與太合集團均未透露與投資相關的信息。對百度音樂而言,太合集團旗下的音樂、藝人資源以及音樂產業運營經驗為當前亟需。
發展掉隊
近年來,商業模式難以扭轉與移動端發力遲緩等多重因素使得百度音樂陷入發展困境。
百度音樂為百度旗下老牌服務之一,2006年百度收購千千靜聽,將原有音樂平臺進行整合,並於2013年正式更名為「百度音樂」。在百度巨大的流量入口下,百度音樂一度為體量巨大的在線音樂服務平臺,但近年來,在移動網際網路尤其是版權收緊的情況下,百度音樂已出現掉隊危機。
根據百度提供的數據,當前百度音樂日使用用戶總計為 1000萬,月使用用戶為1.5億。而同類產品中,此前QQ音樂宣布日活躍用戶過億,去年開始發力在線音樂的網易雲音樂總用戶也已破億。相較之下,在用戶體量上百度音樂已下降到第二梯隊。
版權困境
版權收緊更讓百度音樂遭遇重擊。
一直以來,百度音樂並未真正建立自己的曲庫,而是以提供音樂連結的方式提供音樂服務。這種來源不明的連結在被舉報時可以規避平臺的版權責任——刪除連結便可了事,也被稱為避風港原則,一度為在線音樂平臺躲避版權監管的法寶。
百度也曾嘗試過正版化。2011年,百度音樂曾一度宣布將於該年6月底全部刪除其提供搜索的盜版音樂連結,但推進這一做法顯然困難重重,事實上,這個刪除盜版連結的行動最後只空剩一個口號。
但隨著版權監管日趨嚴格,百度音樂原先打擦邊球的運營方式已經行不通。一方面,對版權的持續投入短期內無法產生回報;另一方面,百度原有的盜版模式積重難返,也難以獲得唱片公司的信任。
合作互取所需
在QQ音樂、阿里音樂已經提前囤積版權,瓜分優質版權資源的背景下,百度音樂的發展空間已經受到擠壓。為此,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根據太合集團公布的資料,其為目前唯一覆蓋5大華人區的音樂公司,中國音樂市場佔有率超過15%,華語音樂版權市場前3名。擁有太合麥田、海蝶音樂、大石三家版權。在版權上採取原創也收購或代理兩種模式,旗下有15名籤約藝人,百名合作藝人,原創詞曲版權近萬首,代理中外詞曲超十萬首,百名籤約詞曲作者,覆蓋全球6大地區。
儘管在版權體量上,太合集團與QQ音樂、阿里音樂籤下的版權數量仍有差距,但其音樂資源對百度音樂仍有重大意義。此前,在8月版權令限定期限過後,百度以下架64萬首盜版歌曲名列各大平臺之首,讓用戶遭遇無歌可聽的境遇。
對太合集團而言,百度音樂積累下的用戶、品牌以及百度所能提供的支持也有價值。當前傳統唱片公司在在線音樂服務發展的背景下普遍面臨轉型問題,百度音樂可以為太合集團提供在線的渠道以及技術支持。
因此整體來看,百度音樂與太合集團的合作為互取所需。
不過現實的挑戰是百度音樂在版權爭奪戰上已經落後一步,用戶也遭遇流失。分拆與太合集團合併是否為百度音樂的救命稻草,還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