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和像奶奶一樣的女人

2021-02-22 草木舊時光

奶奶和像奶奶一樣的女人

我回來了,在2020年的秋天,回到了那片厚重的土地,因為疫情,遲到了一整個夏天。

去看了四奶奶,她的牙掉的只剩下幾顆,說起話來就笑,露著肉肉的牙床,仿佛又回到了嬰兒時代。四奶奶已經八十多歲了,依舊不願意閒著,春天的時候去花田摘玫瑰花,摘1斤掙1塊錢,一天掙到20塊她就很高興。這又讓我由衷地覺得奶奶那一輩的女人們是如此的偉大——  

裹著小腳的女人

我的奶奶出生於1922年,從我記事時起,她就是一個裹著小腳的老太太。見過她被裹的嚴重變形的腳,腳趾疊壓在一起,腳掌厚厚,腳跟卻又小小。小腳走不了遠路,小腳也幹不了重活,可是她們好像從來都不停歇——

小腳踩呀踩,踩著初春的田野裡,挖一籃薺菜回來,後面跟著的我們捧著蒲公英開出的明黃的花;

小腳踩呀踩,踩在夏日的水塘邊,浣一盆衣物歸來,後面跟著的我們手心裡撰著可以吹口哨的田螺;

小腳踩呀踩,踩在暮秋的庭院裡,攔一筐落葉生火,後面跟著的我們就在院子裡跟著落葉旋轉;

而冬天,會下雪的,小腳踩不了雪地,便停歇了,高高的紅磚房,舊舊的玻璃窗前,裹著小腳的老太太在曬太陽。

如今,舊時光裡的事物大多數都變了模樣,回到那個寧靜又喧鬧的村落,我已經找不到一個裹著腳的老太太了,但是豫東平原上已經烙下了她們細碎的腳印,一同烙下的還有那種骨子裡的勤勞。正是這種根植於血液裡的勤勞,才使得厚重的土地上萬物生長。

奶奶這一輩,應該是豫東平原上最後一批裹腳的女人,她們陸續作古,之後整個村落裡再也找不到一個小腳女人。隨著她們的離去,似乎一些美好也在遺失。看到嬸嬸們這一代痴迷於抖音,跟著對口型錄視頻、拍美顏、拍特效,這些自娛自樂的東西能夠帶來歡樂,也算是村落裡的一絲生機;看不慣的是那些惡搞,她們把一次性的塑膠袋剪成一綹一綹,套在頭上,對著電風扇吹,一邊吹還一邊搖頭晃腦,搭配著魔性的配樂,看過就莫名的心痛……院子裡雞在飛狗在跳,生活中一地雞毛,這些對她們來說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多少粉絲,有多少個贊。村落裡的女人什麼時候變成了這樣?是我離開太久了,還是我的故鄉不在淳樸了?我不知道誰能給我答案,但我確信,奶奶和奶奶那一代女人們遺留下來的美好我將繼承。

(回家的時候在街上看到的一個賣粽子的老奶奶,她的形象很接近當年戴著頭巾的奶奶)

紡花織布的女人

我見過從棉籽到布匹的整個純手工過程,除了織機沒有真正操作過,其他的我都有幸親手參與過。

春天的時候,要播種棉花,種之前要先在營養缽裡育苗,就像水稻要先集中育苗再插秧一樣。有一種像打煤球一樣的農具,把混合了肥料的泥土先製成坯子(營養缽),而我小的時候能過夠參與的環節就是在大人們打制的營養缽裡丟棉籽,一個缽裡丟三顆,這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玩又無比光榮的事情。這便是種棉花的第一步。

營養缽裡的棉籽發芽,長夾,分叉,發葉,十幾公分的時候便要移植了,根據出芽率保留兩顆幼苗連帶著營養缽一起一直到田地裡,再覆蓋上地膜保溼保暖。這便是種棉花的第二步。

移植之後,天氣愈暖,棉花茁壯的成長,開花,結出棉桃……但是棉花的生長季很長,要過完整個夏天才有收穫。秋天的時候,天變的晴朗而乾燥,棉花便盛開,朵朵的白,朵朵的聖潔都在秋風裡搖曳,摘下,曬乾,便可以軋棉花了。

軋花是棉籽和棉絮分離的過程,軋花之後便可以彈棉花了,通常情況下,軋棉花和彈棉花的作坊是一家經營的,軋完就直接彈了。可以看到,去的時候還是一朵一朵的白,回來的時候便是聚在一大團的雲了。

棉花彈好之後奶奶和奶奶一樣的女人們便開始忙起來了。藉助一根光滑的高粱稈把彈好的棉花搓成棉劑子,大拇指粗細,一尺餘長。搓了棉劑子,就可以架起紡車了,紡車吱吱扭扭的轉起來,棉劑子就成了線穗子。絲絲的棉線纏繞在紡錘上,都是胖嘟嘟的線穗子。

再經過染色,上織機,經緯穿梭間,棉布就好了。經過漫長的一年,棉花才可以成布匹,

奶奶那一代的女人們,一年四季的標配就是頭巾,而這頭巾大多數都是她們自己織就的。對於孩童而言,過年的時候標配是新衣服,而對於那些操勞了一年的女人們來說,一條新的藍頭巾足以。我有記憶以後,並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可是對於奶奶們而言,她們的需求並不多,一條棉線的藍頭巾足以。頭巾下面,是梳的整潔光溜的髮髻,即使頭髮花白,可梳起來仍然一絲不苟。與現代的女性相比,她們沒有各種款式的包包,各種色號的口紅,一條藍頭巾已經讓她們如此知足,那種精神上的富足是後輩們不能比擬的。

(棉花生長的四個階段)

買好壽衣的女人

奶奶和像奶奶一樣的女人們留給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給自己選好壽衣,直至現在我都無法去揣摩她們給自己選壽衣時的心境,可能我還活在最狂妄的年齡裡,與她們差了太多的歲月磨礪。

那些裹著小腳的老太太不會騎自行車,不會經商,突然某一天,村落裡出現了一個比她們小不了幾歲的大腳女人騎著自行車賣壽衣,她們便沸騰了。小腳老太太們把大腳女人團團圍住,把壽衣一件件展開、挑選,彼此討論,人生當中的最後一件衣服,她們是如此慎重,可並不見悲哀。我的奶奶選了一件藏藍色緞面打底,上面繡滿仙鶴的壽衣,並把這件衣服壓在了箱底。我小的時候一度非常害怕見到這件衣服,甚至不敢接近藏了這件衣服的箱子,甚至大學時看到時裝秀上的仙鶴圖案還會起雞皮疙瘩。

那些小腳的老太太在活著的時候就早早為自己選好了壽衣,對她們而言可能死亡真的就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她們會盛裝出席的節日。一個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問題,而是上帝交給人間的一個事實,而且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人能做的便是在出生和死亡之間,從容的活著,小腳的老太太們做到了。

那些裹著小腳的老太太,可能一生都沒有出過遠門,她們囿於愛與廚房,她們勤勞、知足、從容,這些是我見證過的奶奶那一代的女人們的美好品質,我知道,以我和她們相處的時間來計算,我看到的只是太倉一粟。

還是在秋天,我又離開了。

作為眾多離開故土的孩子之一,我的歸來與離開毫無波瀾,但我終將懷念這一切,懷念我親愛的奶奶,懷念奶奶那一代女人們遺留下的美好,懷念豫東平原上那厚重的土地和飛揚的塵埃,而那一切值得懷念的東西都值得去愛。

 

相關焦點

  • 奶奶穿得比我還新潮?奶奶輩時尚攻略,老了也一樣美
    導讀:奶奶穿得比我還新潮?奶奶輩時尚攻略,老了也一樣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奶奶穿得比我還新潮?奶奶輩時尚攻略,老了也一樣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河北易縣後山奶奶廟,像神一樣的存在
    全國各地的廟宇去了不少,從沒有見過像易縣後山奶奶廟這麼有趣的寺廟。易縣是河北下轄縣,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貧困縣之一,上個月剛剛退出貧困縣行列。在易縣縣城北的洪崖山上,有各種各樣的廟宇和神仙和菩薩;有保佑你發財的「財神」,保佑你當官的「官神」,保佑你高考的「學神」,還有保佑你安全的「車神」........總之,來到易縣奶奶廟,你想找什麼神仙、與菩薩都能找到。消災奶奶與眼光奶奶肩並肩坐在一起 轉運奶奶 車神前面還有方向盤,牆上還有汽車畫。 為什麼這麼講呢?
  • 你的奶奶是不是也是編織高手?像這群奶奶一樣,織出來迷你版家鄉
    在英國北安普頓郡特拉普斯頓,有一群可愛的奶奶們。她們喜歡湊在一起編織,更是將這種愛好發展為編織藝術。這群由7個奶奶組成的特殊小隊,將自己居住的可愛小鎮用編織的方法表現出來,她們織了一座迷你版小鎮。雖然每個奶奶都是編織高手,但要完成這樣一座寫實版的小鎮復刻,也需要兩年的時間。在這群奶奶中,最年長的是一位93歲的老人,她獨立完成了小鎮電影院和郵局的復刻編織工作。在小隊負責人,63歲的蘇-庫維斯的帶領下,奶奶們時不時就要上街去採風。用照片,雙眼記錄下小鎮每一棟建築,連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
  • 70歲奶奶變舊衣為時裝!關於時尚,中國奶奶和法國奶奶一樣執著
    滿面皺紋的奶奶身穿碎花連衣裙,在鏡頭前笑眯眯地轉了個圈,從體態到笑容,都洋溢著滿滿少女心。來自蒙古族的其其格奶奶,最近上了微博熱搜。近年來,國內外敢穿、時髦的爺爺奶奶越來越多,不少甚至成了高齡模特和時尚博主。除了71歲的法國奶奶Linda Rodin、98歲的美國奶奶Iris Apfel,國內也湧現了時尚奶奶團、銀髮閨蜜團等不少老年時尚團體。
  • 奶奶和她的雞
    奶奶便在舊屋裡喂。都是將雞食另外裝好,隔天帶去舊屋。舊屋已有年頭了,被雨水洗得破舊不堪。家人都勸奶奶不要再喂,場地危險。我沒有去說。我知道爺爺去世,子孫們都有自己的家庭,她需要一些東西繫著大半輩子有人需要關照的淡然歲月。也知道她愛她的雞。所以只叮囑要注意安全,不再勸阻。前些時日和姐姐回去。看到奶奶在準備雞食,於是想幫她切。奶奶連連拒絕。
  • 我的奶奶
    大概從八月底開始,忙碌著找新房子的我,也努力工作著,心裡還繃著一根弦,我最愛的奶奶身體抱恙。怕,心裡怕。想著要回去,要回去,陪爸媽看奶奶,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公司,照顧好我有心臟病的貓咪,都要做好,一定要做好,我可以做好。就靠著這麼一口氣,前陣子每天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的過日子。
  • 奶奶
    媽媽心裡當然歡天喜地,掙的工分和男人一樣多。外場人說,我家一抵三。村裡小輩們見了奶奶總要奉承幾句:「蕾子奶奶硬朗著哩,少碼子活一百歲。」奶奶並不承情:「鬼話!活那麼大幹嗎?」聽隔壁的三奶奶說,奶奶六十歲時算了一命,算命的說奶奶還要活一個甲子。奶奶一聽臉就煞白:「那還不把頂梁子拖累歪了。」好在三奶奶說:「瞎子算命是鬼八蛋,不過討好幾句得兩個錢餬口罷了。」奶奶這才輕鬆了些,嘴裡不住道:「是了,是了。」
  • 今年秋天爆火的「奶奶衫」,怎麼穿才不會像「奶奶」
    有和我一樣的姐妹嗎?衛衣、風衣、靴子……完全看到停不下來。,似乎永遠都跟時尚沾不上邊一樣。那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讓你把奶奶衫一秒穿出洋氣感。一 「奶奶衫」怎麼選?像這種花花綠綠的顏色還是別買了,一般人真心駕馭不了。屬於誰穿誰難看的那種。
  • 奶奶衫 + 奶奶褲,好看到爆 !
    溫柔復古的奶奶衫,碰撞在一起能夠擦出不一樣的火花,輕鬆不刻意的好看。奶奶衫疊穿碎花blouse,再加一頂貝雷帽,層次感和小細節都很到位,少女感爆棚,牛仔褲中和了過度的甜美,美的恰到好處。緞面質地的半裙很顯貴,搭配修身奶奶衫女人味十足,而且同色系更顯高級,不經意間就能展示自己的穿搭品味,
  • 爺爺奶奶的鄉村愛情
    文:桃之夭夭圖:來自網絡小時候,我最願意去的就是我奶奶家。我家和奶奶家只一牆之隔。我上學晚,十歲才上小學,所以,十歲之前我有更多的時間跟奶奶相處。從山東到山海關,爺爺奶奶拖兒帶女走了整整一年,從山海關到我們遼寧,又走了兩個多月,那是奶奶這輩子最大的遷徙,像候鳥一樣。路上的心酸和艱難怕是生於安樂年代的我們永遠體會不到的。那時,村裡人怕提到爺爺讓奶奶傷心,就儘量避開這樣的話題,只有少不更事的我對那個從未謀面的爺爺有諸多的好奇,一遍又一遍纏著奶奶問:爺爺長得什麼樣子?
  • 70歲奶奶逆襲成超模,穿紅色旗袍真美豔,被稱「最美中國奶奶」
    休閒裝容易把老人打扮成和藹可親的老奶奶,時裝卻可以讓奶奶美的精緻好看。真正美麗的女人即使到了古稀之年,依舊會保持標緻的身材,即使臉上有了不少皺紋,也會用精緻的妝容讓自己看起來年輕一些。韓彬奶奶手撐一把油紙傘,一襲紅色旗袍融合了傳統盤扣和印花設計,流露著精緻的典雅美。
  • 接腳小奶奶------佟建鑫
    男人們吃完事不動一下的,拿起煙鍋子,各自抽起了煙,抽完煙,倒頭就睡午覺了,接腳小奶奶一直要等收拾完,才能坐在炕上喘口氣的。那時候在農村,女人都是這樣的,家裡的活男人是不幹的,好似天經第一的就是女人的,可女人在家裡幹完了活,一樣的要下地和男人幹一樣的活,這是鐵定的規矩嗎?實際上是一種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在做怪。
  • 油餅大奶奶
    「大奶奶」的含義則複雜得多,其關鍵在一個「大」字上,我覺得似乎應該有三「大」。先說她的個頭兒吧。用現在比較準確的說法,大概在一米六七以上;也許這個個頭兒現在不算稀奇,但在五十年代,女人有這個個頭兒,確實是大個子了。大奶奶不但個頭兒高,身材也壯實,迎面走來,頗具體積感,但又絕不虛胖。
  • 奶奶衫+牛仔褲,正流行
    +牛仔褲這對CP,牛仔褲可以讓時髦的奶奶衫更加日常;奶奶衫也可以讓簡約的牛仔褲更有女人味。會忽略腰線的存在,可以學潮人內塞:一半塞進去,一半拽出來,突出小蠻腰的關鍵,和短款一樣的顯高▼▼像現在這麼冷的天氣,奶奶衫還可以作為外套出現。沒有貼身穿那麼挑人,就可以選些自己喜歡的花樣了。
  • 撿雷公菇朵的奶奶
    雷公菇朵長得有點像小木耳,但奇怪的是它不像木耳般有腳,故此,我小時候一直以為它是跟著雨水跌落到地上來的。不過,我以為雷公菇朵比木耳更勝一籌,因為,它看上去比木耳更為晶瑩剔透,偏褐綠的顏色也覺得鮮豔些,而且,吃起來也比木耳更細滑爽嫩。雷公菇朵一般長在石灰巖上和山邊的泥地上。長在石灰巖上的雷公菇朵基本不沾泥土和枯枝敗葉,拾回去只要清洗四五遍便可以下鍋,是雷公菇朵中的上品。
  • 詩麗吉嫡孫女剪掉十年長發換短髮,清純模樣像極了奶奶,美得驚豔
    詩麗吉88歲壽誕過得隆重而有意義,一家人齊聚一堂幸福滿滿,嫡孫女帕公主一天換兩身造型為奶奶慶生,然而換衣服沒有換髮型,低挽髮髻的髮型是很高貴,太過於老氣了,以至於同框蘇提達王后像同齡人,沒有一點兒長公主的優勢。
  • 穿毛開衫的樣子,真的很像奶奶嗎
    What?奶奶如果聽到了應該也會想說:「像我怎麼了?」「奶奶衫」這件時尚單品,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流行過,當時穿它是為了看起來高貴優雅。如今我們想把它穿得個性時尚又減齡,穿法和款式上可就不能照搬了。終於想通了,毛開衫拒絕老氣的穿搭攻略,核心就是:和奶奶們喜歡的背著來!
  • 點播故事:《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
    房子裡住著一位巧克力爺爺和一位糖奶奶。巧克力爺爺最喜歡糖奶奶了,糖奶奶說,她也非常喜歡巧克力爺爺。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說啊,說啊,他們的話都像蜂蜜一樣甜滋滋的。有一天,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大吵了一架。
  • 繪本故事 | 《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
    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房子裡住著以為巧克力爺爺和一位糖奶奶。巧克力爺爺最喜歡糖奶奶了,糖奶奶說,她也非常喜歡巧克力爺爺。巧克力爺爺和糖奶奶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說啊,說啊,他們的話都像蜂蜜一樣甜滋滋的。
  • 奶奶的玫瑰
    奶奶的床前有很多人,他們都是享受過奶奶葬禮服侍的家庭。因為奶奶在教會裡主禮葬禮,她曾參與十多年的臨終關懷工作。她給即將過世的信徒唱讚美詩、穿衣服、祈禱。如今,奶奶自己即將臨終,那些教會的弟兄姊妹們或是報答恩情,或是感懷奶奶的溫情性格,他們圍繞在床前,給奶奶餵茶水,聽奶奶訴說最後的遺言,撫摸奶奶孱弱的身軀。臨終的那一刻,奶奶享受到了來自教會弟兄姊妹們的關懷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