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都是賣膠片的牛逼公司:柯達死了,富士卻活了下來?

2021-02-13 O2O商學院


富士的跨界創新告訴你:它不僅僅是一家膠片公司,它還能賣化妝品,甚至研製抗病毒藥物。這背後有著怎樣的創新秘密?

將富士膠片與化妝品聯繫起來,無論如何,都讓人覺得新奇和陌生。

不過,現在在日本,一個化妝品「新貴」——艾詩緹(ASTALIFT)正在佔據日本女性的梳妝檯,越來越深受她們的喜愛,且已擁有眾多粉絲。

艾詩緹,正是「出身」於日本富士膠片公司旗下的唯一一個化妝品品牌,自2007年誕生以來,以顯著的抗衰老及內外兼修護理功能風靡日本。2011年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目前開始走俏。

運用尖端的生物技術,把70年來積澱的膠原蛋白技術、納米分散技術、抗氧化技術,巧妙地「移植」於化妝品的研發中,在外界看來不可思議,但在富士膠片的轉型與創新中,是順理成章的。

因為,這些看似與化妝品無關的技術,卻是從富士過去長期賴以生存和擁有核心競爭力的膠片及其相關事業中孕育而來的。

而這種「關聯性」的創新,讓這家老當益壯的膠片公司,在與美國柯達的長期博弈中,不僅成為贏家,而且轉型頗有成效,使如今包括化妝品、醫療保健品在內的新業務正在嶄露頭角。

富士膠片,一個跑贏時代的轉型樣本,背後有著怎樣的創新邏輯?

膠片裡的秘密

對於富士膠片來說,研究照片的歷史也是鑽研技術的歷史。

從1919年開始,富士就專注於研究製造膠捲的技術,在逐步積累照相工業經營訣竅的同時,成立了「膠捲試驗化所」,並自力更生開發膠捲業務,這成為其「培育」膠捲強大技術的基石。

在經營方向上,富士一直恪守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利用既有資源優勢來拓展自己的業務,即採取擴展複印機、數位相機、電子部件電子材料等周邊應用領域來實現事業和產品的多元化。

但是,身處傳統的膠片行業,富士在隨著數碼技術崛起後,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增長緩慢的困境。幸好,富士的研究人員潛心研究發現,膠捲上有一項用來防止膠捲褪色的抗氧化技術,也是化妝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技術——因為照片褪色的原因,和人體肌膚老化即由於活性氧造成「氧化」現象,如出一轍。

「化妝品中有一種膠原蛋白的成分,對人體肌膚起到延緩衰老的功效,而膠片中同樣缺不了這種膠原蛋白的存在。」

長期研究日企的企業諮詢高級顧問趙淑清描述說,化妝品從學科上屬於高分子化學,而富士在此方面恰好有經年累月的技術沉澱。為使膠捲更加優質,就需要將各種成分在保持原有機能的狀態下超微分子化,才能穩定在薄薄的膠捲中。

這一原理,和人體肌膚護理中「將必要成分充分地輸送至肌膚需要的部位」別無二致。

那麼,可不可以將這種技術優勢應用到化妝品的開發中?

當然!這由此開啟富士膠片轉型的重要步伐。從2006年開始,富士將原有的尖端核心技術、有機合成化學、先進列印材料和生命科學研究所整合為「富士膠片先進研究所」,並以此為創新基地,進行跨行業的技術研發。

而上述中的艾詩緹化妝品,就是這一平臺誕生的新產品。

回到技術創新的原點


「掌握了高端技術的富士,能夠跨界到化妝品行業,是因為它早已掌握了別人所不具有的核心技術優勢。」趙淑清說。

不僅僅如此。富士在長期對影像的研究過程中,還將對膠原蛋白的研究成果、抗氧化技術,以及可以將成分穩定輸送到指定部位的獨創納米等技術,適時延伸到了製藥領域。

就在2014年下半年伊波拉病毒流行之際,富士生產出能夠對這個頑固病毒產生一定療效的藥物,儘管有待市場檢驗,但創新程度著實驚人。而這與2008年富士通過一宗規模為16億美元的交易,收購了虧損中的中型製藥廠商富山化學(Toyama-Chemical)有緊密聯繫。

但歸根結底,推動富士在新業務領域開始蒸蒸日上的關鍵力量,源於其在膠片領域多年「培育」出來的獨創技術。依靠這些過硬的技術優勢,進入到高成長潛力的行業,是富士在轉型過程中能夠先發制人的核心法則。

如今,由於市場需求強勁,富士的醫療保健業務(包括製藥、化妝品及醫療設備業務)帶來的營收已約佔其整體營收的20%,僅次於複印機和辦公用品業務,正在成為富士業績增長的一個亮點。

這在前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橫田孝二眼裡,被解釋為:「當公司需要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時,我們的思維沒有局限於膠捲只能用來拍照,而是返回到了膠捲的技術原點。」拿膠捲和化妝品的淵源來說,當發現膠捲居然和人體皮膚有共通性後,富士高層果斷決定將相關技術應用於化妝品的研發上。

至今,富士已開發出4000多種與抗氧化有關的化合物,用於高端護膚品的生產研發。

雖然技術夠強悍,但產品要讓消費者產生興趣,富士今後在化妝品領域的開疆拓土上,挑戰仍然巨大。

跨界背後,是「危機思維」

從膠片轉移到化妝品、乃至製藥行業,富士找到了創新的內在邏輯和關聯性,儘管也不是跨界到什麼新鮮的領域。

但有一點值得所有企業學習:當企業還未到絕境的時候,就洞悉到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並敢於做出創新的實踐。

事實上,富士在做膠片業務時,就已經意識了到數位化的趨勢。上世紀末,受全球數碼浪潮來襲的影響,富士膠片影像業務開始萎縮,於是公司果斷收縮了該業務,並開始潛心於數碼技術的研發。

而根據市場變化去調整經營方向,可謂是富士轉型一路走來的一大招牌。到了2004年,富士又進一步認識到,數碼影像未來不再是利潤增長型產業了,因此公司必須另闢蹊徑才能有出路,也就有了其日後在醫療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電子影像等尖端技術領域的重點突破。

相比之下,「富士由於超前意識、敢於創新而成功轉型,但同為競爭對手的柯達,因為抱守傳統而轟然倒塌,這反映出截然不同的企業經營觀。」

管理點評


日本企業中流傳著這樣一段話:當一個企業產品賣得很紅火的時候,就是危機到來的時刻;當一個員工工作做得很熟練的時候,就是容易出差錯的時候。

所以,擁有超前的危機意識是企業必備的能力。企業必須在危機到來之前,就將新興的產品研發出來,準備適時投放市場。

正是憑藉這種超前的創新思維,富士近年來勇於向化妝品、製藥領域頻頻發力。對於所有企業,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持續為消費者創造全新價值的方向,才可獲得新生。

來源:中外管理雜誌

——END——

O2O商學院【o2obus】

產品 | 品牌 | 管理 | 營銷 | 創業故事 | 商業模式

我們既關注傳統企業轉型,又關注TMT領域內的創新,我們提供新鮮、有趣、有料的文章,幫助你在創業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投稿、商務合作請聯繫院長QQ:842645227

做你的私人商學院!

相關焦點

  • 膠片已死,柯達破產,這家日本企業卻逆勢重生!活成千億營收的巨頭
    來源:EMBA微金市場迅速萎縮,導致當時全球第一的公司柯達破產,而同樣靠攝影膠片起家的富士,不僅倖存下來,而且還活成了千億營收的巨頭。富士的長盛不衰,到底有何秘訣?雄霸一時的膠片巨頭日本富士膠片公司,是一個時代的符號。創立於1934年的富士膠片,其前身是日本的一家「膠捲試驗所」,由於把日本照相膠捲從本土做到了國際化,業績隨之飆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銷售額已經達到270億日元。
  • 不賣膠片賣藥片,富士是怎麼活了我們不認識的樣子?
    話音剛落,次日東京股票市場的富士膠片漲停。沒錯,法匹拉韋正是由富士膠片研發的流感藥,「腹肌南波灣」的那個富士。富士可不是因為疫情突然點亮藥物研發技能樹的,熟悉這家公司的人對這則新聞也不會感到意外,畢竟富士轉型已超過十年,雖然名字中還帶有「膠片」二字,但昔日的膠片巨頭如今已是一家擁有綜合性醫療保健和電子業務的多元化公司。
  • 美國的柯達死了,日本的富士把自己活成了又一巨頭,拯救萬千生命
    每一個品牌的誕生都是一部辛酸的創業史,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品牌是如何從創立到發展,從輝煌到衰退,從低谷到巔峰…在數位相機還沒誕生之前,美國的柯達與日本的富士膠捲是世界兩大膠捲生產商隨著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的連番衝擊,
  • 復盤柯達和富士轉型:為何柯達黯然退場,而富士華麗轉身?
    可惜的是,數位相機並未因此得到柯達管理層的重視,相反,他們害怕這項新技術會損害到傳統膠捲行業的利潤,所以他們將其封鎖壓制下來。可是,數碼時代不以柯達的意志為轉移,其來勢洶洶,不可阻擋。隨著數碼時代的來臨,數位相機迅速佔領市場,而膠片相機迅速下滑。
  • 昔日膠片巨頭柯達變身「藥神」
    富士膠片在生物製藥領域開創的成功先例,讓美國政府看重同為膠片巨頭的柯達。但柯達能否像富士膠片那樣通過「自我改造」再次掀起大浪,還未可知。有華爾街分析師質疑,為什麼美國政府沒有將同樣的協議授予那些有現成專業技術、智慧財產權的純製藥公司?《福布斯》甚至列舉了三大原因告訴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柯達的財務表現和前景都不佳、市場對仿製藥物成分的需求可能疲軟、柯達公司管理不善的記錄由來已久。
  • 先與柯達競爭,再與數位相機競爭,富士相機的歷史多曲折
    今天來說一下關於富士相機的事情,說起富士相機,就不得不說富士膠片的創立,簡而言之,就是日本一個開銀行的大富翁被一個仇富的傢伙殺死後,旗下的產業被一個高人整合發展,其中一個部門專門生產膠片,需要乾淨的水源和充足的陽光,所以工廠建在富士山附近,於是改名為富士膠片提起富士膠片不得不提同時的膠片巨頭柯達,柯達是現代膠片的發明者,又是數位相機的開山祖師爺
  • 賣膠捲的富士還記得嗎?現在它已賣起了化妝品,年入1530億
    在柯達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逐漸淡出大眾視野以後,富士卻絕地反擊,開發化妝品、涉足健康產業,把自己活成了年入千億的巨頭。 也正因為如此,才更加讓人想知道,富士是如何完成絕地反擊,實現枯木逢春的? 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馬化騰曾在總結「灰度法則」時,不無惋惜地提到柯達案例: 很多人都知道柯達是膠片影像業的巨頭,但鮮為人知的是,它也是數位相機的發明者。然而,這個掘了膠片影像業墳墓、讓眾多企業迅速發展壯大的發明,在柯達卻被束之高閣了。
  • 不賣膠捲也能變成年入千億的巨頭,日本富士憑啥?
    還記得賣膠捲的富士嗎?來自日本的富士膠捲曾是世界兩大膠捲生產商之一,另外一個是美國的柯達。而如今,隨著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的興起,這對它們造成了致命的衝擊。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富士呢?前段時間,受相關抗疫藥物利好消息刺激,富士膠片股價居然飆升,曾一度因買入訂單過多而暫停交易。
  • 富士膠片:與其說是轉型,不如說是進化
    早已退出商業世界舞臺中央的柯達又吸引了一次眼球。因為獲得了一筆醫藥相關的政府貸款,它的股價一度上漲十幾倍。但因為貸款叫停,又很快回落。被數位化浪潮淹沒後,這家昔日的膠片巨頭已經尋找了諸多轉型方向。數字影像、醫藥、數字貨幣,但都沒有成效。其實,與柯達同時代的另一家「膠片巨頭」富士膠片,早已完成了徹底轉型,在多個領域擁有領先技術,市場地位和規模也遠超當年。
  • 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
    都市快報訊 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攝影圈火爆無比的「柯達時刻」嗎?如今,這家公司已經「徹底復活」,只不過不是因為那些頗具歷史情懷的黑白膠捲,而是因為賣藥。是的,你沒聽錯,做膠捲的柯達公司現在賣藥了,而且因此股價暴漲。
  • 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同樣的轉型軌跡,我們也在拜耳公司 (DE:BAYGN)、3M公司 (NYSE:MMM)和富士膠片 (T:4901)等巨頭身上看到過。這些公司都成功地從精細化學品行業過渡到製藥業。尤其是富士膠片,同樣是做膠捲的兩大巨頭,柯達在2012年申請破產的時候,富士膠片卻成功實現了轉型,將膠片業務佔比降至營收的1%以下。
  • 柯達破產膠片時代走向終結 衝洗店面臨艱難轉型
    1月19日,柯達公司宣布,柯達及其美國子公司已經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一家有著131年歷史並曾經引領了全球膠片市場的大型跨國企業,最終在數位相機風靡世界的浪潮下,一步一步走向破產結局。  與柯達公司的命運息息相關的是,昔日街頭隨處可見的柯達衝印店,也因時間久遠疏於打理而顯得日暮西山。膠片時代正在走向終結,這些相片衝印店早已感受到了時代變換所帶來的陣痛。
  • 柯達絕處逢生?股價三天暴漲1480%
    2003年,柯達影像部門的利潤從2000年的143億美元暴跌到42億美元。不得已之下,2003年柯達案宣布將發展重心轉到數碼產品上。但是,當時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佔據「數碼影像」的龍頭地位,就連韓國三星、甚至中國華旗等企業亦已初具規模。柯達錯過了最佳轉型時期。自2004年以來,柯達幾乎每年都在虧損。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賣衣服,重新復活!
    在此期間,他與人合夥註冊了伊士曼幹版公司,這是柯達公司的前身。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準即可拍攝的「柯達一號」問世了。此時,伊士曼幹版公司也正式改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關於膠捲每卷的感光度都是固定的,不同的膠捲感光度都不同,上面的數字,ISO400代表這卷都感光度是400,36代表這卷可以拍36張照片,我就舉市面上常見的幾類,大家來看看哪款膠捲的顏色更適合你的拍攝需求吧。1、富士100業務卷小清新之王,出片顏色特別清新透亮,適合喜歡清新和日系的朋友,也有ISO100的富士業務卷。下面放幾張它出的片,sp3000掃描。
  • 140歲柯達,賣不出膠捲慘遭破產?竟靠跨界製藥、重新復活
    在此期間,他與人合夥註冊了伊士曼幹版公司,這是柯達公司的前身。把相機賣到全世界 做出膠捲後,伊士曼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攝影是奢侈品,它能民主化嗎?」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準即可拍攝的「柯達一號」問世了。此時,伊士曼幹版公司也正式改名為「伊士曼柯達公司」。這款相機不僅體積小、質量輕、出門易攜帶,最重要的是價格足夠便宜。相機連同機身內膠捲共賣25美元。
  • 為什麼做膠捲的公司,都是「新冠藥神」?
    但柯達破產重組5年之後的2017年,富士卻意外闖出了千億營收大關,直到今天依然屹立不倒,這多虧了化妝品和醫藥兩項業務。▲富士公司,圖/視覺中國膠片和化妝品,你很難想像二者會有關聯。但實際上,膠片和皮膚有一個共同點是都含有膠質,可以理解為膠原蛋白。照片怕氧化褐色,皮膚也怕氧化衰老。
  • 膠片巨頭柯達要轉行製藥,股票先「瘋」了
    「如果你在過去一小時內買了10萬美元的柯達股票,現在你的這些股票價值330萬美元。不可思議。」是的,你沒看錯,這裡說的柯達,就是曾經的膠片巨頭柯達。美國東部時間周二,柯達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
  • 柯達膠捲賣抗新冠「神藥」,三天股價暴漲1480%!川普也為其站臺
    就在柯達成為資本寵兒的同時,其公司內部管理、核心贏利點缺失等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柯達轉行賣藥的前景仍是個未知數。川普力薦!柯達獲白宮近8億貸款在7月28日的白宮簡報會上,川普表示,羥氯喹在早期是有用的。
  • 川普為什麼選中了柯達?它會成為美國新冠疫情的救星嗎?
    7月28日,川普政府宣布依照《國防生產法》給予柯達公司7.65億美元的貸款,專門用於生產非專利藥品的原料,旨在重修美國本土藥品供應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川普稱,這是「美國製藥業歷史上最重要的交易之一」,並稱柯達公司是「一個了不起的美國公司,你們都記得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