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最戲劇的事情是,總有一天你會變成那個你曾抱怨過的人。
就拿我來說,我總是抱怨我爸媽,家裡角角落落裡都被他們堆滿了吃糖果剩下的馬口鐵盒、大大小小的玻璃罐子、以及包裝花哨的紙盒。我一邊埋怨,一邊在心裡發誓,絕不能到老了變成我爸媽那樣的怪老頭。
可是很快我就發現,在這個人人都有Kindle、有手機、有便捷閱讀習慣的時代,我卻對那一本本翻得動的紙質書充滿異樣的情切之感。儘管身邊的朋友都在告訴我,電子書輕便、海量、並且還能輕鬆查詢,但不知道為什麼,動不動就搬書回家已經成為了我的入骨頑疾,就像我爸媽愛積攢破罐子破紙盒一樣。
時尚輪流轉,明年到我家。
我時常安慰自己,也許有一天,當紙質書驟減之後,我的這些書會成為一種新的復古時尚,變成vintage中的一員,那些穿花裙子抹濃豔妝的年輕女孩,會驚驚喳喳地站在我的書櫃前,舉著她們那些我早已認不出來的相機狂拍。
好吧,我坦白,就在前兩天,我去了一趟毛邊書局,在一翻激烈地克制之下,還是背回來一書包舊書。
2
在成都,毛邊書局不咋出名,知道的人不多。
成都的文藝青年們都去了方所,去了言幾又,肩膀上掛一個素色的棉布袋兒,耳機塞在耳朵裡,步子綿軟,坐在書堆裡喝杯咖啡,四處看看,偶爾也買一兩本兩三年也不會看十頁的精裝書回去。
毛邊書局沒有精裝書,也沒有咖啡。袋子倒有,不過是藍色的無紡布袋,上面印著鬥大四個字:毛邊書局,雖然是新的,但瞧上去總有一股質樸難擋的民工氣質。
不知道怎麼的,我卻有點喜歡這個毛邊書局。在那裡,我體驗到了一種美劇中經常會有的
Geek,你根本想不到,就在那扇腐鏽的薄鐵皮門背後竟然藏著一個讓人透不過氣來的古老檔案館。
話說我第一次注意到毛邊書局,是因為書局名字是文化界老前輩流沙河老先生的題詞。
當我第一次在報紙上(對啊,我還看報紙,攤手)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瞬間就把沙老歸為那種愛給舊書店題詞的怪老頭。因為這不是第一次了,有一天我在街上散步,一抬頭就看見路邊一個舊書店的牌匾上用毛筆寫著四個字:流沙河題。
所以,我一下就被毛邊書局吸引了,甚至因為沙老題詞而多了份傳奇的期待。不過,我遲遲沒有去那裡看看。一個月前,把毛邊書局推薦給了小刀,小刀興衝衝地從那抱回來一堆書,各種稀奇古怪的都有。
而這一次,九月的成都剛剛下完第一場秋雨,我挑了一個好天氣,決定去拜訪拜訪。
3
我按照我從網上搜來的地址,坐地鐵2號線到蜀漢東路,沿著二環路往南的方向走了三四百米,然後我找到了清溪東路,然後找到了清溪東路80號。
然而,並沒有毛邊書局。而網上給的地址就是清溪東路80號。
應該說是我一開始就估計錯了,我總以為,這樣的舊書店肯定都在某條滿是低矮陰暗門臉的老街上,說不定就在某個一邊是蒼蠅館子一邊是鋁合金加工店的夾縫中間,你只要稍微一低頭,然後就不小心錯過了。
於是我把那條街反反覆覆、仔仔細細走了兩遍。最後發現,其中有一個門店的店名剛剛被抹掉了,目前是一個簡陋的滿是機油的修理廠。我失望地給小刀發信息:毛邊書局搬走了嗎?
接著我在手機上找到一篇關於毛邊書局的報導,發現是我自己弄錯了,它並不臨街,而是藏身於小區之內。
很快我就找到了清溪東路80號的小區,門衛坐在門口,沒有任何要阻攔我的意思,於是我便大搖大擺地進去了。
4
這裡面,一共有三棟樓,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或許還要更老一點。這一次我學聰明了,我知道在小區裡找一個書店是一件並不輕鬆的事,於是我主動找小區裡的居民打聽,讓他們給我指路。
我問一個正在門口抽菸的男人,男人彈了彈菸灰說:書店?不會吧,沒聽說過。我又問了一個正在倒垃圾的年輕姑娘,看上去是那種有文藝傾向的女孩,她說:我不知道,真不好意思。我又不放棄地問了幾個,不知道。
所有住在這個小區的人都不知道這個小區裡竟然有一個書店,而這個書店估計在這裡已經有七八年了,或者更久。我覺得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好玩了,就像荒野尋寶一樣,想一想,
如果你是住在這個小區的居民,另一個世界就藏在你旁邊而你卻全然不知。
一番折騰,最後我還是找到毛邊書局,這又得歸功於沙老的題詞。
在這個破舊小區裡,有些窗口會傳來窸窸窣窣地麻將聲,有些窗口則種滿了仙人掌、蘭花、杜鵑,而有一個窗口則是窗門緊閉,一道網格簾遮擋了所有的視線,只有一張小小的卡紙貼在窗戶上,上面寫著:毛邊書局,流沙河題。
我走進樓道,鐵鏽斑斑的門緊閉著,沒有任何提示和引導詞,我不能肯定我有沒有走對。但是我還是敲開了門,一個小個子男人站在門後門,我壓著聲音說:我來找幾本書。
對,我找到了。
5
裡面全是書,全是書,所有的房間裡都是書。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套被書塞滿了的房間。
進門一瞬間,我就像一口被塞了一個饅頭那樣,哽得慌。我只能慶幸我不是一個胖子,因為對於任何一個胖子來說,在這裡面走路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通道太窄了,但書架已經高至天花板,似乎已經是沒辦法了的事。
小個子男人問我,需要找什麼書?我面對黑壓壓的書群根本無從回答,所以我只好隨便說了一兩個大類。但小個子男人一下就懂了,他給我大概介紹了一下圖書的分布,然後便對我說:隨便看,隨便翻,這不是私人住宅,就像所有書店那樣,請隨意。
小個子男人就是毛邊書局的主人,叫傅天斌。
在這三間堆滿書和書架的房間裡,他把靠窗的一間留出了一小塊地方,一張長方形桌子,一條長排靠椅,桌子上除了一摞摞書,還有一盆富貴竹,一碟子花生,幾個茶杯,一個熱水壺。成都人都有喝茶的習慣,所以,無論再擁擠,茶總是不能少的。
我在三個房間裡穿梭,眼花繚亂的找書,傅天斌則坐在陽臺角落裡的電腦前,處理一些網上事務。整個書店異常安靜。
6
我一邊找書,一邊打量著這海量的根本無從下手的圖書,而風扇正在頭頂悠悠地轉著,每一條由書架隔成的走道裡,都有一兩盞明亮卻廉價的燈泡。
但是灰塵是沒有的,每一本書只有新舊的差別,卻沒有積灰。我還發現,在一些書與書的中間,夾了一些便條,便條上寫著「2017.8.毛」的字樣,我猜可能是一些方便圖書整理的小紙條和小標記。同時,在書架上也總能看到諸如「請把圖書歸位」、「到此為止,勿入」等宋體字排版列印出來的提示語。
毛邊書局的大多數書都是舊書,檔案、文獻這類一般書店避之不及的書,毛邊書局照樣歡迎。但青春文學、網絡小說、暢銷作品,毛邊書局幾乎沒有。
所以,一進入這個書店,你就仿佛自己掉進了20世紀的歷史泥洞之中,你會找到當時無產階級前輩們翻譯的蘇聯文學作品,以及底層勞動人民坐火車時最愛獵奇的科學怪談,甚至李氏族譜、水利志、氣功是怎樣煉成的、梅花樁之謎、故鄉小食等。
還有許多豎版繁體書。我找了一本幾十年前出版的佛教史,但一翻開我就發現我根本沒法讀下去,豎版、繁體、半文言文,我只好放棄。還有很多用塑料薄膜裹好的書,大多是些紙張泛黃的豎版書,我不知道這都是從哪裡收來的,並且還完好的保存著,不讓人隨意翻動。
與其說這是一個書店,毋寧說這是一個藏書閣。只是不在閣樓,而在潮溼陰暗的一樓。無疑,事無巨細地打理這些書,讓我對這裡悄悄升起一股敬畏之情。這些曾被人丟棄的、被人當作垃圾處理的書,在這裡,重新恢復了書籍的體面,被一本本歸置於書架之上,在人們唾手可得的地方,閱讀它欣賞它。毛邊書局讓我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萬物且有靈。
那天下午,我在毛邊書局裡待了整整兩個小時,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牛逼的書店。
7
我買了幾本書,其中包括一本九一年的《世紀末藝術》、一本茨威格的傳記系列《精神療法》、兩本英文原版小說,還有幾本七八成新的藝術、文學類書籍。
傅天斌是個健談的人,他一邊往電腦裡錄入圖書銷售情況,一邊跟我聊天。
他告訴我,這裡前前後後加起來一共有幾萬冊圖書,覆蓋所有領域,甚至英語、法語、俄語、日語、藏語,都有原版藏書。他還特意補充,因為圖書流動性強,所以他無法確切的記住圖書的總冊數。我知道,他是在跟我得意呢,但我聽了很高興,因為圖書市場並沒有像媒體報導的那麼嚇人。
我問他:平時都是你一個人在這裡嗎?
他說:一般情況是,偶爾周末會有兼職的學生過來,這些學生會幫做一些圖書維護,就是幫我把新到的圖書信息錄入電腦裡,五毛錢一條信息。
我問他:圖書篩選是你一個人負責咯?
他說:對啊,只能我幹,這裡所有的圖書都是我一本一本買回來的,什麼樣的書有價值,什麼樣的圖書沒有價值,我得把它們分開,然後分類放進不同的圖書區域。
我問他:生意好嗎?網上買的人多一點還是上門的多一點?
他說:差不多,都有,都有。現在網上很方便啊,他們想要什麼書,告訴我,我就能幫他們找到。一般書店、圖書館沒有的書,我這裡都能找到。
我說:這麼多書,你要從中找出某一本,應該很麻煩吧?
他說:不會不會,每一本書我都記得放在哪裡,只要告訴我書名,我就知道我這裡有還是沒有。因為每一本書都是我找來的,我會記得我從誰手裡收得這本書,會知道書裡大概講了什麼內容,這些我都知道。你知道我不像你們,每個人家裡都有存款單,我沒有,我所有的錢都花在書上,一有人買走了一些書,我就會弄些新的回來。所以,我現在也在想辦法,看能不能給毛邊書局找一個更好的地方。這麼多年了,毛邊書局搬了三次,每一次都在老小區了,因為便宜嘛,這都是沒辦法的事,現在這裡的書,也只是我所有書的三分之二,可能還不到,還有一些在家裡,還有一些在另外的地方,地方太小了。我在找,看能不能找一個大一點的地方,做一個舊書舊物相結合的書店……
8
離開毛邊書局,一書包的書壓得我的肩膀有點疼。
我突然覺得,像這樣一個有著自己小小驕傲的中年人,在老小區內開著這樣一個Geek的書店,對於城市森林裡遊走的拾荒者來說,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
如今的年輕人,依然沉迷於去尼泊爾去印度去緬甸,收一大堆斑斑點點的耳飾、戒指、手釧、老繡片,也許幾年之後,舊書也將迎來狂潮,在拍賣市場被喊出高價,為人類思想文明歷程中的知識付費現象做出最高表率。
我希望毛邊書局不要變,依然有點小頑固,依然有點老學究,依然昏暗而一塵不染。
這也是我喜歡成都的地方,低矮黑暗裡總藏得住溫暖。
而我,大白,做為離家出走的一員,將繼續帶著離家出走,完成一次一次晃膀子遊蕩的城市之行,看一看大樓掩映之下的小市井,看一看雞腸小巷裡的真性情。
猜猜我,下次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