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一條反映事實的推文,卻在西方引起巨大反響,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如今「推特事件」經過數天發酵,已經有包括美國、法國、英國、紐西蘭下場站隊澳大利亞,紛紛表示我國圖片「造假」,應該感到羞愧,並向澳大利亞致歉。
對此,我國早已表過態,漫畫反應的是事實,澳軍在阿富汗屠殺平民也是事實,不去指責犯錯一方,反而抓著指出錯誤一方不放,這是何道理呢?另外,華春瑩在本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度回應稱,在西方國家眼中,中國怎麼可以有權利指責他們做的壞事或就此發表評論呢?簡單地說,西方國家所謂的「民主」、「人權」和「自由」是不接受監督、指責和批評的,尤其不接受來自中國的「督促」、「指責」和「評論」。
華春瑩的話可謂是一針見血,確實,西方一直壟斷著「人權的定義」,從來都只有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扣別人「人權大帽子」,何時別國也能用人權指責他們了,面對我國從人權角度批評澳軍罪行,西方就感到十分不習慣,同時意識到全球輿論陣線有被突破的可能性,所以才會一個接一個地趕來站隊支持澳大利亞。
不過,就在西方國家開始下場力挺澳大利亞時,尷尬的事情出現了。莫裡森突然對外宣布不願繼續放大推文「推文事件」,希望此事就此打住。
看到這裡有人或許會奇怪,明明有不少西方國家聲援澳大利亞,為何到了莫裡森這裡卻打起了退堂鼓?莫裡森之所以打起退堂鼓,其實背後有著不得已的理由。一方面,莫裡森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別看不少「好友」聲援澳大利亞,可這些國家同樣在背後對澳大利亞捅刀子。
就拿美國、法國、紐西蘭這3個國家舉例,隨著中澳關係緊張,澳大利亞大麥被「雙反」,而美國大麥重新湧入中國市場,法國更是瞅準了澳大利亞葡萄酒被罰,藉此搶奪、侵吞澳大利亞葡萄酒在華市場份額。至於紐西蘭也沒好到哪去,頂替了澳大利亞在華的原木市場份額。總而言之,這些聲援的「好友們」一邊口頭支持澳大利亞,一邊毫不留情地對澳大利亞在華市場份額「趕盡殺絕」,試圖擠佔澳大利亞產品在華市場。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當下已經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重點,原本澳軍 「屠殺平民事件」在全球還真沒鬧出太大動靜,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這事,這也給澳大利亞慢慢淡化惡劣影響提供機會,但如今經過澳大利亞這麼一鬧,再加上西方國家的輿論助攻,澳軍屠殺平民事件已經是全球皆知,國家名聲和形象受損嚴重。 這也讓莫裡森感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所以才會要求事態別再繼續擴大,就此打住。
不過有人可能會產生困惑,澳大利亞既然有「勇氣」公開自己的軍隊在阿富汗犯下的罪行,為何沒勇氣承認,甚至面對一副推文插畫就惱羞成怒,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澳大利亞並非主動願意承認罪行,而是早在2015年,就有國際組織展開了針對澳大利亞軍隊屠殺阿富汗平民一事的調查。如今眼看紙裡包不住火,澳大利亞才不得不主動承認過失,從而化被動為主動,將此事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只是沒想到因為推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這下次澳大利亞想低調「矇混過關」也難了。
其次,澳大利亞只是想營造一個自我糾錯的正面形象,但並沒有打算真正的處理涉事軍人。可趙立堅的推文徹底讓澳大利亞尷尬了,不處理的話顯然沒辦法在國際上有所交代,可處理的話又違背澳大利亞的意願,這也是他們惱羞成怒的一個重要原因。換句話說,趙立堅的推文將澳大利亞「逼到牆角」,必須正視屠殺阿富汗平民一事,還給阿富汗和世界一個交代。
最後,澳大利亞其實還是惱羞成怒中國的「多管閒事」,認為如果不是中國從中插一腳,這件事原本可以不了了之。再加上一直以來西方瞧不起東方各國,在潛意識裡認為中國沒資格指著西方國家,種種原因迫使澳大利亞徹底失態。不得不說,西方國家所謂的「自由」、「民主」、「人權」不只是虛偽的雙重標準,更是自我麻醉劑,讓他們活在假想中的世界,做著那些違背信仰、人權、德道的事情。如果文明不真實,那麼這樣的文明註定黯淡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