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滸傳》一書中的108將,個個形象光輝,其中有一個人物,「面圓耳大,鼻直口方,一部絡腮鬍須,身高八尺,腰闊十圍」,大家猜猜他是誰?
對,他就是魯智深。他的故事個個精彩,今天咱們就先學習第一個。
魯智深的出場和那場全中國人民都家喻戶曉的鬥毆——拳打「鎮關西」是分不開的。《好漢歌》裡唱的「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說的應該就是他。
魯智深那個時候還沒出家,還不是「花和尚」,俗名魯達,再小種經略相公府上,當了個提轄。就是比較基層的武官,每天巡邏抓賊什麼的,類似於現在的公安小隊長。
02
有一天,魯達與九紋龍史進、打虎將李忠三人在酒樓喝酒,剛坐下便聽到隔壁有女子哭泣,他當即就把人叫來問是什麼原因。
得知民女金翠蓮被惡霸「鎮關西」(鄭屠)強娶後拋棄。魯達勃然大怒,當場便要去打死鄭屠,被史進、李忠勸阻。他當即湊了銀兩給金翠蓮父女做盤纏,讓他們次日離開渭洲。
第二天,在確認金氏父女出城走遠後,魯達趕到鄭屠的肉鋪,並以經略府的名義讓鄭屠親自將肉切成臊子。魯達戲弄鄭屠,要他切十斤精臊子肉,再切十斤肥臊子肉,鄭屠按照吩咐,切完了臊子肉,魯達又要鄭屠把軟骨切成臊子,這下鄭屠終於發現這小子在耍自己,當下怒由心生,抄起刀便和魯達拼命。
結果被魯達失手打死,魯達見情勢不妙,一邊聲稱鄭屠詐死,一邊迅速離開現場,隨後逃出了渭洲。
上面的四小段,分別是整個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四部分正好是故事情節的主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故事情節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節中的各自表現,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下面,我們以故事的高潮部分為例,分析一下魯達的人物形象。
03
在高潮部分「拳打鎮關西」時,魯達先用語言消遣鄭屠。
魯達第一次是這樣說的:「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幷要鄭屠「你自與我切」。這個要求聽起來也比較合理,鄭屠照做。
第二次是:「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見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鄭屠雖提出「肥的臊子何用」,但頂不住魯達的「相公鈞旨」「誰敢問他」,也只好按照要求照辦。
第三次「再要十斤寸金軟骨,也要細細地剁做臊子,不見些肉在上面」,這個條件極為苛刻,逼得鄭屠冒出一句「卻不是特地來消遣我」,於是落入圈套,正中魯達之計。
此時,大家可能要發問了,魯達為什麼要三次消遣鄭屠?
原因很簡單,為了激怒鄭屠,使其主動動手,為「打架」找正當理由,從三次消遣中可以看出魯達的性格:聰明機智、講究策略、粗中有細。
接下來,魯達就要開始施展自己的拳腳了。
第一拳:打前先罵,一罵鄭屠不配叫「鎮關西」,二斥鄭屠強騙金翠蓮。打的動作極為簡潔:「撲的只一拳, 正打在鼻子上」,顯示了武藝的高超。打的結果是「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這是具有何等的力量!
作者在這裡用了一個精彩的比喻:「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這個比喻句是從味覺寫的,本體是血流滿面,疼痛難忍的滋味,喻體是與醬油鹹、酸、辣的味道相同,各種滋味。
第二拳:打前也有交流,鄭屠被打翻在地,掙扎不起,只叫:「打得好!」而魯達卻接口罵道:「還敢應口!」於是又找到再打的理由。打的動作也只一下,「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結果是「眼稜縫裂,烏珠迸出」,其威力與第一拳比毫不遜色。
這裡也有一個精妙的比喻:「也似開了個採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這一比喻句從聽覺寫的,本體是紅的血,黑的眼珠、紫色的膿血,喻體是與彩帛鋪相同,五顏六色。
第三拳:打前,鄭屠討饒了,而魯達卻接過話題來個「咄!你是個破落戶!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饒了你。你如今對俺討饒,洒家俺偏不饒你。」打的動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何謂「正著」? 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準確度似乎超過了前兩拳。
之後還有一個妙喻「卻似做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饒兒一齊響」。這一比喻句從聽覺寫的,本體是腦袋神志暈迷,兩耳亂鳴,喻體是與水陸道場上各種樂器的響聲齊鳴一樣,紛亂嘈雜。
每拳之前,魯達都製造輿論,讓「拳打」合理化,每一拳都動作到位,用力精準。作者用語言和動作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見義勇為、嫉惡如仇, 伸張正義的梁山好漢。
04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是一本小說,而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主要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典型環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塑造人物的方法,可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神態進行描寫。
在這個故事中,魯達的「智」「勇」「俠」,就是通過「三激」(語言描寫)和「三拳」(動作描寫),同時藉助了比喻這種修辭方法,將他的性格詮釋得淋漓盡致,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俗話說「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最易「洩露」心靈的秘密,最能靈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細緻地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袒露出來。而行動是人物性格的具體表現,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姿勢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
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手段。
所以,我們以後在閱讀文章和寫作文時,要注意語言和動作描寫的運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