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洗牛仔褲的出現是牛仔褲發展史上一次重大飛躍,現代人(除了原牛玩家)甚至認為水洗牛仔褲就是牛仔褲原來的面貌。其實牛仔褲上的蜂窩、貓須,大面積刷白和破洞等效果,是人為或使用機械製造出來,目的是重現穿著多年的牛仔紋理及柔軟的手感。產生這些效果的精加工技術稱為「服裝後整理工藝」,自上世紀70年代在牛仔行業出現以來,水洗加工仍在不斷進化和創新。
但水洗牛仔褲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一開始使用了什麼技術?靈感來自於什麼?如今的水洗行業是如何發展的?
來看看三位牛仔行業權威KOL怎麼說
Stefano Aldighieri,從80年代後期開始進入牛仔行業,他曾是Levi’s的設計總監及7 for All Mankind的創意總監。
Giovanni Petrin,自製衣業起步以來,一直是製衣業的先驅,最著名的是,他擔任了對服裝水洗加工影響巨大的Martelli laundry group的經理近30年。
還有牛仔教父Adriano Goldschmied,他是Diesel 和 Replay的幕後推手,是他將一項知名的後整技術帶到了義大利。
左起:Adriano Goldschmied,Stefano Aldighieri,Giovanni Petrin,Adriano和Giovanni在一起。
牛仔褲在水洗加工行業之前
Stefano 表示雖然很多人聲稱發「發明」了水洗牛仔褲,但誰也無法拿出有力的證據。
Stefano猜想,第一批水洗牛仔褲應該是由電影製片廠的服裝設計師製作的,當時他們必須要為那些不能在西部影片中穿全新牛仔褲的演員配備服裝。
這個推斷雖然也無法確定真實性,但從時間線來看非常合理。
品牌一開始製作水洗牛仔褲,目的則是為了消除縮水現象。結果發現,消費者更喜歡牛仔褲洗後這種柔軟的質感,那些僵硬、厚重、沒有經過預縮處理的牛仔褲開始變得無人問津。
消費者喜歡破舊牛仔褲的外觀,但要麼不想購買二手牛仔褲,要麼沒有耐性等它慢慢舊化,這就是水洗牛仔褲開始受歡迎的原因。
DenimNotes丹寧筆記在過往關於牛仔褲歷史的系列文章中有提及過,水洗牛仔褲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先在歐洲流行開來的。
受嬉皮士運動的啟發,很多品牌開始製作水洗牛仔褲。
就在那時,成衣加工廠開始大量湧現。「因為牛仔褲需要水洗加工」,Giovanni 說。
水洗技術的出現,令消費者能輕易買到令他們稱心滿意的「個性化」牛仔褲。最早一批使用水洗加工技術的人有牛仔教父Adriano 。
「預先處理牛仔褲的想法其實是偶然產生的」,牛仔教父回憶道,「我的靈感來自於嬉皮士牛仔褲上的漂白斑點」。
起初,牛仔褲的加工處理是他自己親自進行的。「我會在院子裡生火,把牛仔褲放進大鍋裡『煮』。」
Adriano很快意識到,水洗的牛仔褲比未洗過的牛仔褲更受歡迎。「每天都有顧客在我的店外排隊,爭著買我做舊的幾條牛仔褲。」這是在1972年左右。
第一個水洗時代:「石器時代」(70-80年代)
70年代初,一名機器維修專家Osvaldo Tonello與客戶一起改裝工業洗衣機。
1975年,他製造了第一臺Tonello洗衣機,RC 60-120。這標誌著水洗牛仔革命的開始。
Tonello製造的第一臺工業洗衣機。
當時,水洗牛仔褲只有普洗和漂白兩種加工方法。牛仔教父說,直到70年代末,Giovanni才把一種新的水洗技術帶到義大利,這就是石洗。
Giovanni是牛仔教父水洗廠的合伙人,他很清楚記得故事是如何開展的。
「Adriano告訴我們,他在日本看到用白色石頭洗過的牛仔褲,效果非常棒。」Giovanni便提議挖出河流中的石頭洗牛仔褲,但當他們把石頭和五條牛仔褲一起放進洗衣機洗時,悲劇發生了。
由於石頭太重,洗衣機發出很大的噪音,並且30分鐘後,牛仔褲上滿是破洞,洗衣機的滾筒也變得不靈敏了。
第二次嘗試中,他們使用了浮石,終於取得了成功。Tonello的圓柱形石磨洗衣機開創了牛仔褲的革命性變革,Osvaldo的侄女、負責家族企業營銷和研發的Alice Tonello將這稱為牛仔褲的「石器時代」。
Tonello G1 300洗衣機和石洗牛仔褲。
Levi’s前設計總監Stefano解釋說,這種機器只能使用水和石頭,並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獲得舊化效果。
第二個水洗時代:工匠與複製品(80-00年代)
經過這些開創性的年代,設計師和水洗廠開始嘗試在牛仔褲上進行局部的磨損處理。
目的是複製自然磨損牛仔褲的貓須、蜂窩,以及手工製作汙漬、劃痕、破洞、磨爛等。吊色、套色、刷色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出現。
左邊是自然色落,右邊是模擬蜂窩
為了創造出局部色落,例如大腿刷白,Tonello開發了配有大刷子的自動設備。1990年第一臺機器正式運營,Giovanni回憶說,他們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進行測試,才獲得了逾期的效果。
酸洗技術的發明則顯得有點戲劇化。一名在義大利的工人,在一次夜班中進行石洗漂白時忘記打開水閥,創造出了新的水洗紋理,隨後,這一技術被稱為「酸洗」。
噴砂處理技術也在同一時期被發明。受工匠打磨木頭和鐵塊的手法所啟發,發明了噴砂技術,並被應用於牛仔工業水洗。不過,這對工人來說有點難度,Giovanni在當時很難找到能夠熟練掌握技術的員工。
在牛仔褲上噴塗漂白劑和氧化化學物質,如次氯酸鹽或高錳酸鉀,也能獲得相似的效果。
1993-1994年左右,由於義大利紡織業危機,大部分義大利牛仔褲的生產都外包出去了,特別是在土耳其和突尼西亞。就在那時,Giovanni和他的團隊用砂紙製作了第一條手擦磨白的牛仔褲。「為了慶祝Gap成立25周年,Adriano設計了手擦牛仔褲系列Gap 1969。」
1996年,手擦貓須、蜂窩牛仔褲出現。
不斷創新的技術豐富了牛仔褲的外觀。設計師和牛仔褲品牌專注於重現復古牛仔褲,儘可能精確地模擬自然磨損的效果。
與此同時,牛仔褲的零售價格不斷攀升,高端和奢侈品牌主導了市場。Giovanni稱,2000年到2008年是牛仔褲的「黃金時代」。
第三個水洗時代:技術輔助(00年代到現在)
Tonello的Brush Robots、手工刮擦和最近的雷射技術極大地增加了設計師創作的空間。隨著水洗質量的提高,需求也隨之增加。
在千禧年之際,牛仔褲整理行業的技術呈指數增長。Giovanni和他的團隊在2000年左右率先嘗試了雷射技術,這使得水洗房能輕鬆完成牛仔褲的加工處理,並且由於是機械化操作,大大地降低了質量問題。
早期的雷射設備
後來大家開始意識到,加工牛仔褲浪費了太多水,整個行業都在慢慢向可持續發展轉變。
三位KOL一致認為,雷射技術和臭氧處理技術的應用是牛仔褲後整理行業最大的進步。
臭氧水洗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利用臭氧發生器產生臭氧氣體與機器滾筒內的牛仔服進行充分接觸,以達到消毒、防氧化、脫色、漂白等工藝。由於臭氧水洗機無需使用化學品,可節省大量水資源,且臭氧為純淨物,無汙染,在常溫下易分解為氧氣和氧原子,可減少操作工人的健康風險,因此符合生態環保的要求。
並且縮短了生產時間,提高了效率,改善了牛仔褲的外觀,通過調節臭氧發生量,可實現不同程度的舊化效果。
2010年,雷射機器引入了新的設備和軟體,成為牛仔業界最重要的加工技術之一。
牛仔雷射技術是通過高能量雷射束使牛仔布表面的染料瞬間汽化或顏色褪掉。簡單來說,就是用雷射技術代替手擦、噴藥劑等工藝,並可在牛仔面料上形成不會褪色的水洗效果。雷射技術可確保成品有統一的外觀,同時減少消耗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更重要的是,以光、機、電為加工手段的牛仔雷射,徹底摒棄了噴砂、氧化、印染等各種高汙染源,大大降低了水洗廢水的排放,使加工環境更清潔安全、生產過程更環保。
去年曾介紹過的Levi’s 公司的 Project F.L.X. (future-led )計劃,便是利用雷射打磨技術在牛仔褲上做出刷色、貓須、爆破等水洗效果。
過去需要數小時、經歷10多種不同的步驟才能加工完成的牛仔褲,採用雷射技術,只需僅僅90秒,便可自動完成。
雷射技術能夠快速高效地打造出牛仔褲的舊化外觀,甚至是藝術化的抽象圖案,並且減少生產過程中水資源、化學品的使用,達到節約水能源和減少汙水排放的目標。
左為Levi's 的 Vintage 牛仔褲,右為Project F.L.X.項目複製的牛仔褲
水洗牛仔褲的未來
「我們正在見證牛仔褲水洗方式的根本性轉變」,Stefano說,「儘管完全不用清水的目標仍然遙不可及,但我們正取得巨大的進步」。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企業社會責任感增強,製造商開始投入大量資源,使用清潔技術和環保原料,減少用水量、有害化學物質及廢料排放,不僅對環境負責,也對工人負責。
Stefano預測,在未來,水洗房將更像高科技實驗室,穿著實驗室外套的人們和機器將取代今天使用的許多傳統步驟。水洗加工將變得更清潔,更高效,更少依賴水資源。
新的加工技術及人工智慧將繼續改變紡織業,向生態時尚邁進。
相關閱讀:
李維斯 501 終極收藏指南(來看看價值25萬的牛仔褲長什麼樣)
你一定不知道原來Levi 並非牛仔褲的發明者,帶你穿梭牛仔褲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西部電影過後是什麼引領了牛仔褲風潮?
90秒完成水洗做舊,Levi's這項技術有多屌?
- end -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版權歸公眾號丹寧筆記及作者克萊爾所有。
長按二維碼關注
▼
為你講述關於牛仔的一切,
從丹寧文化到產品製作,
從最新潮流到深度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