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與日本的地震都牽動國人的心,在網上,各種應對地震的措施成為熱點話題。在淘寶等網購平臺上,地震應急包等各種應急工具成為一周以來的網購熱點,有網店更是遭遇瘋搶,從3月11號到昨天中午已售出超過400個應急包。
六天銷售超400個「現在我們出貨沒有平時快了,不接急件」,昨日,淘寶的一家戶外用品網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3月11號之後,店裡的地震應急工具都遭遇瘋搶。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一款地震應急包,包裡的商品包括手電筒、止血繃帶、救生繩等,售價近400元。記者在這款商品的銷售記錄上看到,從2月底到3月11號之前,這款商品只售出了不到20件,每天只有零星一兩件成交。而在3月11日之後,這款商品銷量暴漲,幾乎每天都有六七十條成交記錄。而網店負責人更是告訴記者,截至昨日中午,這款應急包已在不到六天的時間裡售出了400多件。
記者看到,在網購平臺上出售的地震應急包商家多在廣東、江浙地區,一個應急包的售價從一百多元到四五百元不等,主要以求生工具、急救藥品為主。一家廣州的戶外用品網店負責人表示,來購買這種地震應急包的網友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廣州的也有不少,「有些人的心態就是覺得有準備總比沒有好,放在家裡圖個安心」。
網友熱捧本地戶外用品另外,關於是否應在家裡常備一個地震應急包的話題也在廣州媽媽網上引發熱烈討論。住在中山大道附近的媽網網友玥瑩媽媽說,她曾在國外經歷過印尼海嘯、911恐怖襲擊,所以家裡常年備著一個應急包。實際上,不少網友擔心的是,在網店購買的應急包因為無法看到實物,「不知工具質量如何,藥品是否過期」。
另外,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內並無專門銷售防震急救用品的商店,要購買防震用品的市民除了網購外,也會到售賣戶外用品的商店選購。記者走訪了文明路、東圃等地的戶外用品店,看到網上地震急救包中包含的救生繩、三折鏟、保溫毯等物件均有出售。
在文明路經營戶外用品的小永表示,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店裡帳篷、戶外鞋等用品的銷量就開始明顯增加,主要是因為有不少機構和個人要購置這些物品送往災區賑災。而現在他的戶外用品店也有進貨,準備了一些地震應急工具。
信息時報記者 鄒捷 袁建彰
(責任編輯:UN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