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李叔同,親歷21天辟穀養生法

2020-12-16 騰訊網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號息霜。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1916年,李叔同了解到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就起了好奇心,並在嘗試期間詳細記錄,成就一份非常珍貴養身保健的醫學資料。以下為斷食日記詳細內容。

丙辰十一月二十九日(民國五年):斷食換心,是一種科學的,也是哲學的試驗。

丙辰十一月三十日:清早六時起床,靜坐片刻,盥洗,六點半以後,習字一點鐘。早餐,粥大半碗。飯後,靜坐。九時起,習字一點鐘。午餐,飯菜各一碗,十二點後,午眠。下午二時起,靜坐。三點鐘起,習字。飢腸轆轆。晚餐,飯菜各一碗。飯後,靜坐片刻。就寢。

丙辰十二月一日:六時起身,靜坐。習字功課如昨。早餐,粥半碗,較昨日為稀。中餐,飯菜各一碗。午後小眠,習字如昨。傍晚,腹中如火焚。晚餐,飯半碗。逐日減少活動,以靜,定、安,慮作生活中心。——聞玉示我,雪子有箋。聞玉待我,周切備至,此情永不能忘。

丙辰十二月二日:清晨,習字,靜坐如常。早餐,稀粥半碗。中餐,改吃粥及菜合一碗。傍晚,空腹時,腹中熊熊然。堅定信念,習字、靜坐。精神稍感減衰,鏡中看人,略見瘦削。晚餐,稀粥半小碗。六時入睡。

丙辰十二月三日:晨起,精神漸漸輕快。早餐,稀粥半碗。中餐,稀粥一碗,菜少許,晚餐謝絕。但飲虎跑冷泉一杯。我如一老僧坐禪,聞玉赫然韋陀!精神翕然,腹內乾燥減少。靜坐。習字如昔。晚六時入睡,無夢。

丙辰十二月四日:晨起,泉水一大杯,絕稀粥。靜坐以待寂滅,習字以觀性靈。中餐,稀粥半碗,菜少許。傍晚,泉水一杯。習字,靜坐如常。聞玉示我,雪子箋至。「情」可畏也。——年前曾與雪子妥商,假期來虎跑斷食。晚六時入睡。

丙辰十二月五日:晨起,飲泉水一杯,清涼可口。習字,靜坐。精神穩定,腹中舒泰。中餐,稀粥半小碗,無菜。晚,泉水一杯。六時入眠,安靜,無夢,輕快。

丙辰十二月六日:今天,整日飲甘泉。斷絕人間煙火。習字,靜坐。思絲,慮縷,脈脈可見。文思漸起,不能自己。晚間日落時入眠。

丙辰十二月七日、丙辰十二月八日、丙辰十二月九日:靜坐,習字,飲甘泉水。無夢,無掛,無慮,心清,意淨,體輕。飲食,生理上之習慣而已!靜坐時,耳根靈明,大地間無不是眾生嗷嗷不息之聲。

丙辰十二月十日、丙辰十二月十一日:精神界一片靈明,思潮澎湃不已。法喜無垠。

丙辰十二月十二日:作印一方:「不食人間煙火」空空洞洞,既悲而欣。

丙辰十二月十三日:依法:中餐恢復稀粥半小碗。靜坐,習字如昔。

丙辰十二月十四日:飲食逐次增進。治印:「一息尚存」。心胃開闊,飯食奇香。

丙辰十二月十五日:丐尊當不知我來此間實行斷食也。一切如舊。中餐用菜。署別名:李嬰,老子云:「能嬰兒乎?」

丙辰十二月十六日:中餐改用飯菜。習字,靜坐,作室內散步。

丙辰十二月十七日、丙辰十二月十八日:七天不食人間煙火。精神,筆力,思考奇利。

丙辰十二月十九日:整理各式書法一百餘幅,印數方。回校。

斷食期間,他還體驗到從未體驗過的心靈感應,從而使自己在精神感悟上大大精進。回校之後,他繼續教書育人,但在內心深處,他卻一步一步地接近淨土,最終於1918年7月剃度出家,法號弘一。

一代高僧,從這個因緣,開始步入天下人的視線……

這裡是氣脈通元,為熱愛養生的你持續提供優質內容,歡迎關注與私信。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講辟穀的必要性
    李叔同11 月 30 日到虎跑,12 月1 日開始前五日為半斷食,漸減食量。12 月6 日至12 日全斷食。13 日至18 日開始逐漸恢復飲食,由粥湯慢慢增加至常量。把李叔同的循序漸進的斷食過程與村井氏之妻作一比較,不難發現, 兩者基本一致。弘一法師的斷食辟穀日誌(一)此為弘一大師於出家前兩年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試驗斷食時所記之經過。
  • 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
    他叫李叔同,也叫弘一法師。 許多人只知李叔同,卻不知弘一法師;了解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帶給我們的驚喜,卻不知他在佛學上的造詣與貢獻;只知他遁入空門苦修戒行,卻不知他前半生鮮衣怒馬。 李叔同的半生,光輝燦爛;弘一法師的餘生,終歸寂滅。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弘一法師(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2016年12月28日,弘一大師俗家嫡孫女李莉娟居士在泉州晉江五店市風雅頌書局舉行了主題為《無數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的講座,與泉州的書友們一起追憶弘一大師在詩詞
  • 弘一法師一生的20個細節
    李叔同是書畫大師,他的書法具漢魏六朝氣息,他的西洋油畫,近看一塌糊塗,遠看栩栩如生。李叔同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組織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李叔同還是第一個將西方繪畫、西方音樂引入中國的人,他是中國最早使用裸體模特進行美術教學的人,也是最早用五線譜作曲的人。38歲時,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號弘一法師。
  • 2021杭州元旦跨年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
    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特推薦——2021浙話新春話劇節 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2020最後一夜,讓我們在這動人心的劇情中感受人間更多美好感情~2021浙話新春話劇節 話劇《李叔同.最後的情書》時間:2020.12.30-12.31晚19點半場館:杭州市 |
  • 斷食17天是什麼體驗?弘一法師...
    原來,10月份颱風在南海扎堆,平均5天不到一個。活躍的颱風開闢出了一條「颱風產道」,在它們的必經之路,也就是南海附近海域,成功拉出了一條有圍欄的跑道,只允許颱風西行。 所以,副熱帶高壓不得不北抬,這導致冷空氣只能到達華北,長江中下遊地區(包括浙江)變成冷空氣的邊緣區域,我們只能在冷空氣外圍受些弱影響。
  • 弘一法師遺書「悲欣交集」四字無人能模仿的背後:與這個原因有關
    縱觀弘一法師人生不同階段的書法作品,我們也不難發現,隨著大師人生經歷的不同,他的書法作品確實也隨之有了明顯的變化。弘一法師出家前,當他還是李叔同時,因為青年時期致力於臨魏碑,所以他的書法作品《遊藝》、《勇猛精進》等,大多是大刀闊斧、沉穩古穆的風格。
  • 弘一大師斷食日誌
  •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3、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弘一法師《格言別錄》4、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弘一法師《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10、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弘一法師《格言別錄》11、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容;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 李叔同:再全能的天才,都離不開「認真」二字
    比如,蘇軾,樂觀曠達;林徽因,知性優雅;張愛玲,冷漠孤高……而李叔同,身上的標籤太多了:書法家、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戲劇活動家、僧人弘一法師……的確,他很有才,高曉松說他是「極少見的全才」,但在這盛名和權威背後,他最大的特質,是「認真」二字。一、翩翩公子年輕時,李叔同是個翩翩公子。他出身富裕,父親是有名的銀行家,生他時已經72歲。在他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
  • 斷食17天是什麼體驗?虎跑公園即將展出的弘一大師《斷食日誌》原稿...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潘珊一百多年前,弘一法師李叔同曾在虎跑斷食17天。17天之久,令很多人無法想像,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原來斷食17天不是真的每天不吃東西斷食是極考驗毅力的事兒,想嘗試的人多,能堅持的人卻很少。現下有不少年輕人,可能都嘗試過斷食,有人是為了養生,有人興許是為了減重,但往往都是心血來潮的開始,又輕易草率的結束。
  • 飽嗝聲中,想起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師),用當下的價值觀看,真是個很low的人。要錢沒錢,要官沒官,田地房產一無所有,練的不就是一輩子的文化苦旅麼,說到底光苦了自己,還有誰陪你煎熬?九天罡風,荒原洪獸,孤陌蝶舞,不外乎生命琴弦的奏吟罷了,何必如此煎熬。湖水是湖水,葉子是葉子,只有當葉子降身湖面,才有了漣漪。李叔同把自己降生於苦難中,才讓歷史記憶了波濤般的眼神。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1):張富清、李叔同、季羨林
    弘一法師用他自己的方式闡釋了寧靜的深意。雖有家國之痛,但弘一法師的心中仍然有如蓮花般的寧靜島嶼。心存蓮花,尋找內心深處的寧靜,又怎會不得其真諦呢?李叔同攜著他一身才氣和一腔被澆滅的熱忱皈依了,縱然光明的平坦道路已在他的腳下延伸,縱然他的妻子哭得梨花帶雨,他仍不為所動。
  • 李叔同: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1918年春天,一個叫福基的日本女子尋遍杭州,在虎跑寺找到出家的丈夫,這是兩人相識的第11年。這位曾經的丈夫連寺門都沒有讓妻子進,福基無奈對著關閉的大門悲傷責問: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 她知道早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與他見最後一面。 妻子說:叔同。曾經的丈夫答:請叫我弘一。
  • 弘一法師生病不看醫生,全靠誦經斷食來治療,結果悲劇了
    當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斷食18天,其初衷是緩解神經衰弱症,那成效到底如何呢? 他在《斷食日誌》中說自己出現失眠、便秘、腹痛、乏力等症狀,直到結束斷食時仍難以入睡。但他還是以「身心靈化,歡樂康強」八個字來形容斷食的成效,這顯然有誇大之嫌,不過他卻愈發堅定了出家的決心。
  • 弘一兩個字拍出471萬,褪去煙火氣的書法,是如此澄淨
    弘一法師:一個文化貴族,一個精神貴族。在弘一法師身上,博雅的知識教養,淡薄的人生態度,純粹的精神追求,嚴謹的生活儀軌,濃烈的社會情懷,獨立的精神取向,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對個體價值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也體現出傳統知識精英注重道德修養、注重社會責任的文化性格。弘一法師(1880-1942)堪稱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
  • 遁入空門,李叔同與妻子的潦草訣別 | 餘志剛《蟲二先生》
    ▲ 豐子愷畫筆下的弘一法師這便是1918年早春,遁入空門的李叔同,與日籍妻子的一場潦草訣別。有人把李叔同出家與王國維自沉、周作人附逆,並稱為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三大謎案」。1948年,豐子愷發表《我與弘一法師》,提出了著名的「三層樓說」。文章大意是:住在一樓的蠻婦夯漢滿足於「物質生活」,吃飽穿暖是其營營所求;住在二樓的知識分子則還需要對月吟詩、見花落淚,於食色之外經營精緻的「精神生活」;而弘一法師自然不屑於此,腳力又好,噌噌噌登上三樓,從此高擎青燈、依佛傍禪,過上了「一輪圓月耀天心」的「靈魂生活」。
  • 探秘辟穀養生 吸食空氣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