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宇宙中行星都是球體的?科學家用棉花糖告訴你其中的奧秘

2021-01-09 歷史信息源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圓的,太陽也是圓的,其它行星同樣是圓形的。那麼是不是整個宇宙的行星都是圓的呢?會不會有其他像方形或者菱形的星球存在呢?

科學家表示,宇宙中的天體幾乎都是以圓形狀態存在的。因為這些星球的組成物質就是球狀的,同時,不管宇宙中任何的顆粒還是塵埃,都是球狀的。因此,當這些物質混合在一起組成天體時,就形成不是特別均勻的球狀物體。

吃過現做棉花糖的同學應該都知道,當竹籤在不停旋轉的時候,棉線就會依附在它身上,如果旋轉速度越快,那麼形成棉花糖的速度也快。最後,我們就會看到一個趨於球體的棉花糖。

同樣道理,當宇宙中的天體在不斷旋轉的時候,它的引力會把周圍的物質吸引過來,就像做棉花糖那樣,慢慢的就會形成球狀的物體。同時,這個天體的稜角也會在旋轉中被磨平。這時,可能會有人還不明白。那麼我們看看以下一個生活例子。

如果天體的引力越大,其形狀就越趨向於扁平。如果旋轉的速度大,那麼天體就會變得中間比較圓,上下比較尖,如同橢圓形一般。這樣的天體密度比較大,內部結構也相對穩定。

因此,只要構成天體的物質是圓的,並且天體在不停地做旋轉運動,那麼宇宙中的天體就基本是圓形的。同時,因為引力是均勻的,所以只能形成球體。當然,如果是人造衛星,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其他形狀,不然宇宙中的普遍天體都是圓的,沒有方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科學家在宇宙中無法找到方形的星球?棉花糖理論告訴你答案
    在我們的認識中,宇宙中大多數天體的大致形狀都是球體,例如地球,月球,太陽等等。幾乎沒聽說哪個星球是長方體或者三稜柱之類的。那麼為何宇宙中的行星大都是球體呢?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內天體呈球體的主要原因是構成天體的基本物質如太空顆粒或是塵埃等都是球體。
  • 宇宙中漂浮著「棉花糖星球」,密度是木星1%,距地2600光年
    相信朋友們幾乎都吃過棉花糖,特別是家裡有孩子的朋友,外出帶孩子去公園等地方玩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售賣棉花糖的攤位,小販取一勺糖放在機器裡,拿著一根木棍對著出糖口一通操作下來,就會做成一個非常好看的棉花糖。它的質地和口感,都與棉花非常的相似,入口即溶,非常的受歡迎。
  • 科學家發現一顆年輕行星,其形狀如棉花糖,密度是木星1%
    宇宙大約在136億年前誕生。科學家們推測宇宙是在一個奇點之中來的。這個奇點在爆炸之後,大量的能量促使了那些爆炸過後的塵埃形成一個個的恆星和行星。在人類擁有了一定的科技水平之後就開始對宇宙進行探索了。雖然說人類對宇宙的幻想在數千年之前就已經有了,但是直到近代,人類的科技足以支持科學家們對宇宙進行細緻的觀察時,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才算是真正的開始。人類慢慢的開始研究行星,研究恆星。然後開始對行星進行了分類。大致上科學家將行星分為氣態行星,氣態行星的主要成分是氣體,例如木星,土星一類的巨行星就是氣態行星了。它們的體積都是非常大的,但是較輕。
  • 宇宙中存有太多奧秘
    宇宙中存有太多奧秘  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對宇宙的探索從古至今一直未曾停止過,如今,宇宙的無數奧秘也困惑著科學家們這個數字是天文學家通過測量宇宙物質和能量的密度而推算出來的,這個數字不僅代表了宇宙存在的歷史,也顯示了宇宙在過去是以多快的速度膨脹的。因此,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測量宇宙中現有的物能密度反推在宇宙大爆炸時的狀態,其中最直接的結論就是宇宙的年齡。  3.宇宙中充滿了看不見的物體  我們的宇宙中,實際上充滿了看不見的東西。
  • 最接近「神」的科學家,臨終前留下3個數字,其中蘊藏宇宙精髓
    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之前,有一大批科學家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展示出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此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斯拉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整個時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至今仍然無可替代。
  • 哈佛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據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已經確認在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幾乎每個星系中央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而一些質量更小的黑洞則更多,那麼這些黑洞的前身是什麼模樣就成了科學家的研究焦點。哈佛的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科學家Eleni Kalfontzou等人對僅有25億年演化歷史的宇宙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存在質量較為龐大的活動星系核,最為遙遠的星系核能夠追溯到宇宙誕生後大約12億年。
  • 探索宇宙奧秘解讀自然界的奇思妙想
    到那個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興奮期待呢?有很多人會為自己而困擾,會經常的問自我存在於宇宙的意義在哪裡?為什麼此時此刻恰好有一個我的視角在感知這個世界。如果說宇宙只有客觀視角而沒有主觀視角那會是什麼狀態呢?宇宙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對於這些燒腦的問題,很多人都用唯物主義論解釋了宇宙是客觀存在的,無論一個人的生死地球照樣轉,宇宙照樣存在,因為現實中我們看到的也是如此。
  • 宇宙外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照片中幾乎看不見地球的樣子,在宇宙中地球簡直就是一粒塵埃,不值得一提,可見人類在宇宙中更是沒有立足之地!看過宇宙的樣子,不禁讓人想了解宇宙之外的樣子,科學家曾發表了一個「泡泡宇宙假說」,關於宇宙外的假說有多種,然而種種都讓人難以置信!
  • 2600光年外,有顆粉色行星,形狀如同棉花糖一般,密度只有木星1%
    隨著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少深刻,我們已經大概知道許多星球誕生的來源。比如恆星,像太陽一樣的發光體起源於星雲塵埃當中,而行星的起源,則是圍繞恆星運行的物質相互碰撞融合而成。目前宇宙中的行星有兩種,一種是巖石行星,這種行星以巖石為主要組成部分,比如地球、火星,一種是氣態行星,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氣體,而不是巖石或其他固體成分,比如土星和木星。但是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罕見的粉紅星球,它密度極低,看上去就像一團誘人的粉色棉花糖一樣。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在距離地球2600光年外,發現了這種行星的存在。
  • 特斯拉說數字3、6、9隱藏著宇宙終極奧秘,他到底發現了什麼?
    、愛因斯坦、霍金這些科學家,當然在人類歷史上還有一些默默無聞但是同樣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就是其中的一位,那尼古拉斯特斯拉有多偉大?尼古拉特斯拉如果你對特斯拉不理解,可能不覺得這位神人厲害在哪裡,但是如果你了解特斯拉的履歷,你會發現他根本不像地球人,更像是外星人,特斯拉的智商很高,一點都不輸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在科學研究上幾乎到了忘我的地步,他每天只睡兩個小時,超高的智商加上拼命三郎般的努力,讓特斯拉一生創造出1000項發明專利,其中最著名的兩個發明是交流電系統和無線電技術
  • 別鬧了,棉花糖也算分子料理?
    是一種食物科學和烹飪藝術的結合,通過觀察認識在烹飪過程中溫度變化、烹飪時間長短、不同物質相遇令食物產生各種物理與化學變化,進而分析、重組及再創造……是不是感覺有點不知所云呢?讓我舉個直觀的例子吧,大家身邊最符合分子料理定義的食物,恐怕你都沒想到——棉花糖。
  • 科學家暗示奇怪的「棉花糖」系外行星可能是巖石環
    但到目前位置人們還沒有發現過任何「Super-puff(超級膨脹)」行星,NASA曾將其描述為「棉花糖的密度」。最近,研究人員對這些奇怪的系外行星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可能的解釋:其中一些行星可能有環。 最初,天文學家驚訝地發現了這些巨大、毛茸茸的行星,當它們經過它們的其主恆星時可以被人類發現,與此同時還會導致人類從太陽系中探測到的光線變暗。
  • 科學家算錯了?宇宙年齡138億年,為何直徑卻有930億光年?
    科學家一直想尋找到其中確切的答案,可是由於宇宙實在太大了,現在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只是皮毛而已,更不用說像「宇宙是怎麼來的」這樣的終極奧秘了,如果人類能夠解開宇宙起源之謎,那麼人類文明等級至少可以提升四個等級,從0.7級文明直接躍升到宇宙5級文明,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很難很難,畢竟人類的文明等級不到一級,直接升到五級文明不太現實。
  • 地球是可觀測宇宙的中心?科學家:宇宙一直在膨脹,它沒有中心
    所以簡單地用光速乘以時間,得到的數字是不準確的。奇點大爆炸之後,又過了38萬年,光子才開始了高速運動。為了把那38萬年的時間加上,科學家沒有用光子的速度來計算,而是選擇了中微子,中微子從宇宙誕生的那一刻便出現了。最後再考慮到宇宙膨脹的速度,得出了可觀測宇宙半徑為465億光年。
  • 科學家為什麼說我們的宇宙是二手的,可能源於舊宇宙的反彈?
    然而人類的科學也被鎖死了,鎖死我們的並非《三體》中的質子,而是宇宙本身。我們可觀測範圍並非宇宙的全部,只能在有限的宇宙空間中,獲取有限的信息,因此從一個井口的天空中去判斷大千世界的未來的發展,準確率也是受限的,如果有一天我們能超越這個極限跳出井口,或許我們就能破解宇宙中的一切奧秘!圖「大反彈」需要宇宙重新陷入崩潰的階段,再繼續膨脹階段。
  • 《易經》隱藏的宇宙奧秘,千年來無人能解,西方學者:太先進了
    《易經》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也揭示了宇宙中的很多奧秘,讀來讓人頓覺奧妙無窮。用一句話解釋就是「易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羅天地萬象,中華民族之奇!」《易經》離我們那麼遙遠,為什麼還研究它?我個人的研究動機是基於以下思考。
  • 宇宙是什麼形狀?古人的說法正確嗎?科學家研究後重新定義!
    宇宙一直持續向外擴張根據數學計算,我們知道宇宙的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很顯然這個數字只是人類已知的,在宇宙中還有很多黑暗的地方,是人類看不到的,或許宇宙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巨大,那麼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呢?關於這個問題,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在研究,最初認為地球是圓形的球體,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地球,它都是個完美的存在。
  • 地球是球形的,那麼宇宙又是什麼形狀,科學家終於揭開了它的面紗
    科學家將這個奇點定義為質量無限、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然而,這個奇點沒有任何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這個解釋看起來像形上學和神學嗎?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奇點嗎?也許連科學家自己都不相信這樣一個奇點的存在,但是如果大爆炸是真的,那麼這個奇點就存在了。
  • 科學家計算出的宇宙年齡和大小,真的準確嗎?
    導讀: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知識: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那之後,宇宙一直處於膨脹之中。目前,科學家觀測到的宇宙直徑大約有930億光年,而且還在增加!聽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疑問,科學家們是如何計算宇宙的年齡和大小的呢?
  • 機器人在「流浪」星球向地球發送信息,宇宙奧秘研究邁進一步
    要研究宇宙的奧秘,那必須從星體開始,星體上的各種變化及星體表面情況。這些都是研究一個星系特定的依據,而一個星系如果形成的原因被研究出來,那宇宙的一系列奧秘都會迎刃而解。所以人類對太陽系的研究,就要從研究太陽系中的各大小行星及隕石開始了。一個德國的天文探測機器人,在離地球3億公裡外的,一個小行星表面,傳回了一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