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誠品書店敦南店「謝幕」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實體書店如何轉型破局?

5月31日,陪伴臺北人31年的誠品書店敦南店因租約到期正式謝幕,當天數萬讀者湧入和這個24小時不熄燈的書店告別,在2020年開始的幾個月,書店的結業並非個例。

「眾籌續命」「外賣售書」「振救書店」……此次疫情讓一些原本抗風險能力不強的實體書店陷入生存危機。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實體書店又該如何轉型破局?

既得有「顏值」,更要有「靈魂」

很多網紅書店的室內裝修不錯,可以說「顏值能打」,吸引年輕人前來拍照、打卡。可是,一些書店空有好看的「皮囊」,「選書質量不高」「樣書比例很少」「全價售賣沒有折扣」 ……這樣的網紅,很難讓讀者形成真正的購買衝動。

真正促使消費者付費的是書店的內涵,也就是為消費者提供的價值。關於這個價值,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長程三國曾在2019中國書店大會現場詮釋:為消費者省錢、給消費者省時間、讓消費者身心愉悅,總之,就是對消費者有意義,並使之願意為之花錢的東西。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文化產業管理系教授王國偉告訴記者,如今,很多實體書店都在追求豪華的室內景觀,這種景觀的確可以讓人們耳目一新,但是,只有景觀難以為繼,人們的審美喜好不斷迭代,真正的內在競爭力是書店的主體性、對自身的專業定位及用專業知識產生價值的能力,這才是構成實體書店的產品、服務可依賴的最核心的東西,也是超越形式主義的存在。

「這幾年,在政府扶持、商業支持下,實體書店實現了大發展,可是同質化現象嚴重,書店的空間、位置差不多,個性彰顯不明顯。」王國偉認為,除了市場調節之外,主管部門可多鼓勵差異化的競爭,讓更多的音樂書店、古籍書店、藝術書店等個性化書店湧現出來。

打破經營固有邊界

此次疫情給實體書店上了一堂線上經營的「選修課」,也是實體書店尋求長遠經營發展的「必修課」。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張翔認為,實體書店的優勢在於線下的體驗感,這種體驗感具有直達人心的作用,不過,「固守」線下並不是出路,在技術推動下,線上線下逐步融合。

「未來,實體書店更多會變成體驗店。實體書店、網絡書店的邊界在模糊,大家都可在銷售平臺賣書,這就取決於誰賣的好了。」張翔說。

疫情發生後,實體書店紛紛開啟線上自救,讀者書店推出「秒殺」圖書與文創;單向空間每周推出3到4場直播,並將直播帶貨欄目化。單向空間管理合伙人武延平表示,從觀看與營收來看,目前線上的業務還在上升階段。

與其他書店「先有實體,再發力線上」不同,樊登讀書先積累了大量網際網路粉絲,然後基於「新零售」「複合業態」的理念打造了樊登書店。

樊登書店創始人吳寧介紹,書店以「線上知識學習+線下學習場景應用」模式,力求為用戶提供更多優質內容。如今,當當網、十點讀書等網絡書店、知識服務商也在向線下延伸實體書店業務,或將給實體書店業帶來更多變化。

「圖書是微利行業,即使書賣得再好,利潤空間也很薄,開展複合經營可以給實體書店帶來更多利潤來源。」王國偉認為,實體書店不僅應向線上拓展,也可在經營範圍上做更多延展。誠品書店曾「買書配青菜」;單向空間主推過單向日曆;樊登書店更是在多個文化空間做加法,複合經營的理念正在被積極實踐著。

讓品牌IP直抵人心

如今,品牌的跨界營銷總會帶給消費者驚喜,有創意的玩法時常「破圈」,既傳播了品牌IP,也與讀者產生了精神共鳴。融入讀者的生活,品牌就有了可以安身立命的資本。

「IP營銷當下比較時髦,不過,很重要的是營銷要有附著物,儘管IP可以多樣化呈現,最終還是要落腳到個性化的實際內容,也就是品牌的核心價值觀。」張翔表示,IP並不是純商業化的東西,也涉及社會與文化,基於此,IP才會得到特定人群的珍愛,並形成自身的影響力。他認為,迪士尼的IP打造值得借鑑,每個人在其中都可找到自己的滿足點,有很好的口碑效果。

讀者書店的IP就是基於《讀者》幾十年搭建的價值理念,據讀者書店主理人蔡志文介紹,讀者書店試圖打造一本可以「走進」的《讀者》,在書店的設計上,也融入了《讀者》的元素,這是對自身IP很好的挖掘與呈現。

網際網路時代,線上營銷具有較強的傳播能力。王國偉認為,實體書店應是文化事件的發生之所,通過知識營銷、知識傳播,讓知識性故事發生的場所效應傳播到網上,達到知識傳遞與品牌推廣的雙重作用。

「危機與機遇並存。」吳寧表示,雖然疫情產生了一些影響,不過,樊登書店還會依託線上知識產品,通過打造精品內容,重塑線下學習場;武延平也坦言,繼續走原來老路可能不樂觀,單向空間會一直積極求變,應對目前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趨勢。

來源:人民網

相關焦點

  • 誠品敦南店
    誠品敦南店旅遊概述誠品書店是臺北名副其實的「文化地標」。而且不僅止於臺北,目前,誠品書店已經遍布全臺灣,成為寶島響噹噹的一塊金子文化招牌。目前在臺灣共有五十三間誠品書店的分店、其中兩家為兒童館、兩家為文具館、五家為音樂館。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澎湃新聞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被稱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正式謝幕,其24小時營業制模式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
  • 亞洲最知名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熄燈
    位於臺北敦南路的誠品敦南店吹熄燈號,5月31日一整天人潮洶湧,趕來向這家特別的書店告別,擠爆位在敦化金融大樓2樓的書店空間。入夜之後,戶外廣場更猶如跨年晚會,最後在董事長吳旻潔帶著員工與民眾一起倒數,為這處亞洲最知名的24小時書店,畫下歷史句點。
  • 誠品敦南店
    1989年,誠品由臺北仁愛路圓環的第一家誠品書店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經營理念,定位為人文藝術小型專業書店。1995年,誠品敦南店搬遷至現址,內含10萬種書目、23萬冊書籍,提供愛書人更專業、豐富的閱讀選擇。1999年,誠品敦南店開創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創新營運模式,開啟民眾零時差的城市閱讀生活。
  • 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店,新的 24 小時誠品書店正式確認
    早在 2018 年,臺北的誠品敦南店就已經確定了將在 2020 年關店,原因是租約到期。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2019.11.05,老書蟲北京三裡屯店宣布關店,儘管盡了最大努力,但續租請求最終未能獲得批准。於是,在11月11日之前,新老書蟲們紛紛前往,試圖留住存在中最後搖曳的微光。 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關閉。
  • 第一家誠品書店明年5月底關門,一個時代謝幕了
    ,宣布旗下的敦南店將於明年5月31正式謝幕。誠品書店一直是閱讀愛好者最喜愛的書店之一,在海內外一共擁有50家書店。它通過將書和文創用品、展覽相結合的零售模式,打破了實體書店經驗的瓶頸,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敦南店不僅是第一家店,也是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聽說書店要關門,不少書迷都感到很惋惜。
  • 臺灣誠品敦南店即將關張,全球首家24小時書店5月告別讀者
    誠品敦南店是誠品書店創立的起點,亦是全球首家24小時營運書店,因城市更新不得已告別讀者。據悉,誠品敦南店即將於5月31日閉幕。閉店前,誠品在5月推出「31天異想倒數」,邀請讀者一起與敦南店說再見。與此同時,誠品也近期向讀者宣告,全新的24小時書店誠品信義店將與敦南店無縫接軌,即將於5月29日開始試運營,3層書店有逾17萬種書籍選品,是敦南店的1.8倍,書店面積更是敦南店的2.5倍,同時,豐富的閱讀空間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閱讀體驗。
  • 誠品敦南店熄燈,實體書店真的能被輕易取代嗎?
    文章轉載自iWeekly周末畫報2020年5月31日,是臺北誠品敦南店的最後一天。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1999年全日營運之後再沒有熄過燈,持續超過18萬個小時。這麼多年的時光裡,敦南誠品儼然成為臺北最獨特的標誌和風景,也是一代人的精神家園和避風港。翻過一頁臺北:敦南24小時敦南,是第一家誠品的落腳點。
  • 誠品敦南店關了,我們應該惋惜嗎?
    誠品敦南店位於臺北仁愛路,是誠品最老的門店。它是全世界第一間24小時營業的書店,是2004年《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的「全球最佳書店」,也是2015年美國媒體評選的「全球最酷書店」,但拋開這些名頭,它更是島內幾代人的青春與共同記憶,它是文化地標,也是心靈家園。 在不少人心目中,只有誠品敦南店,才可以稱之為「誠品書店」。
  • 誠品敦南店2020年5月31日關閉 大陸僅有蘇州、深圳2家門店
    據《外灘TheBund》消息稱,11月14日,臺灣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召開了記者會,宣布旗下敦南店因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正式謝幕。據介紹,敦南店不僅是誠品書店第一家店,也是唯一一家24小時書店。
  • 臺北誠品敦南店5月底熄燈 信義店將成為新24小時書店
    人民網臺北4月23日電(記者孫立極、陳曉星)臺北24小時書店誠品敦南店因租約到期即將熄燈,誠品董事長吳旻潔23日在臺北宣布,誠品信義店3樓之後接棒,成為24小時營業書店。誠品敦南店1989年創立,1999年成為24小時書店,因租約到期,將營業至5月31日。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誠品選在這一天舉辦「新24小時書店宣告記者會」。記者會上,吳旻潔感性致辭。她說想到《小王子》中小王子一生鍾愛的玫瑰,她認為誠品敦南店是每一個人心中的玫瑰,玫瑰是小王子獨有的,而敦南店是大家共同擁有的。
  • 臺北誠品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今年,書店界身陷「水逆」期。2019.10.22 ,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宣布撤店倒計時,撤店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19.11.04 ,讀庫貼出緊急甩賣通知,因順義庫房要緊急搬遷,朋友圈掀起一陣買書狂潮。
  •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敦南24小時書店「熄燈倒數」
    圖為11月14日下午的誠品敦南店一隅。(新華社記者趙博攝)新華社臺北11月14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14日下午在此間舉辦記者會,宣布將於明年5月31日謝幕。對於這家臺北知名的文化地標店的「熄燈倒數」,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時書店能順利「接力開啟」。圖為記者會上展示的老物品。(新華社記者趙博攝)1989年,誠品書店敦南店在臺北市的仁愛圓環附近開業,6年後搬至目前所在的敦南金融大廈。1999年,敦南店領時代風氣之先,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制,迄今已有20年。由於租約即將到期,眼下,敦南店僅剩200天營業時間。
  • 首家誠品書店在臺結業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6月1日凌晨零時正式熄燈結業。5月31日,書店安排連串紀念活動,現場聚集大批民眾,在深夜共同倒數送別。據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導,5月31日凌晨開始,書店邀請各界文化藝術界人士到店內舉辦講座。隨著6月1日凌晨將至,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與員工、讀者一同倒數並喊出「敦南誠品,晚安」,誠品敦南店正式熄燈告別。
  • 誠品第一家24小時書店5月31號謝幕
    你能想像一個書店能成為一個城市的熱門「景點」嗎?誠品書店就是這樣的存在,從書籍到文創、再到生活方式用品,誠品將文化內核充分延展。誠品是書店,但又早已不再是書店,而是中國臺北文化地圖上的一個地標,一枚記號。打卡誠品敦南店,一直是「去臺灣必做十件事」的熱門之選。
  • 誠品敦南店的最後一夜,我們還能去哪裡看書?
    讀者在敦南店留影21年零18萬個小時,是讀書人對誠品敦南店的這道文化之光的一種眷戀與痛惜。「我覺得敦南店的逝去,某種程度上對我來說,就像是吳先生的離開一樣。」誠品董事長吳昊潔接受採訪時說,因為有太多回憶與牽掛,讓前進變得很艱難。而敦南店的閉幕,就跟失去父親吳清友(誠品已故創始人)一樣,讓它成為時間的沉澱。
  • 吳旻潔:誠品敦南店2020年中租約到期後,確保24小時書店還會繼續
    3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聯合新聞網》報導,1989年3月12日第一家誠品書店(需求面積:15000-30000平方米)在臺北市仁愛圓環誕生,後來也在誠品敦南店開出全世界第一間24小時書店,不僅成為臺北夜晚最美的風景,也是各國愛書人訪臺的朝聖地標。
  • 告別了誠品敦南,誠品故事還在!
    它是全球第一家24小時書店,自1999年全日營運之後再沒有熄過燈,持續超過18萬個小時。儘管此後24小時書店依然如雨後春筍接連破土而出,但沒有一間再會是「敦南誠品」。因為在2020年5月31日這一天,它正式地告別了。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 數萬讀者湧入書店告別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6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文化地標、擁有31年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5月31日結束營業,讓島內民眾唏噓不已。5月31日一大早,店外就排起長龍,店內擠滿人群買書、打卡與聽講座。誠品書店估算,當天湧進5萬人次。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是芸芸眾生成就敦南誠品」。據報導,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臺北仁愛敦南圓環旁開幕,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還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