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或者三胎家庭中,總會把老大和次子做對比。大孩子謹慎、周全,弟弟妹妹們更「精」、更圓滑。
難道孩子的成就、智商、性格,真的和出生順序有關係嗎?
貝貝翻閱了很多國外相關研究,發現了出生順序對於孩子性格行為和成就影響的秘密,大家快來看看吧。
01「出生順序效應」與性格
要說明家中各兄弟姐妹排行的性格類型,1992年總統競選時,喬治·布希、比爾·柯林頓和羅斯·佩羅在電視辯論中架勢十足,生動地展現了三種排行的人的不同。
柯林頓是老大,溫文爾雅、信心滿懷、對答如流,表現出很強的領導力。布希是中間的孩子,即使在競選辯論中也是一派試圖調解的談判風格。佩羅則是肆無忌憚的老小性格,重磅出擊,直言不諱,向他的對手提出很多難以回答的問題,時常引得觀眾捧腹大笑。
整體看下來:
老大:可靠,有責任心,邏輯嚴謹,條理分明,判斷公正,具有領導天賦。中間:善於調解「和事佬」,靈活變通避免衝突,獨立,交友廣泛,深藏不露。老小:長袖善舞,感情充沛,善於操控(或責難)他人,也善於表現自我,引人注意。
咋一看,出生順序似乎的確影響了人的性格長成。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提出「出生順序理論」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次子為了努力尋求自己的地位,習慣了競爭,同時還具有強烈的反抗性。
老二沒有老大的權威,為了獲得關注,老二要迎合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的愛好,所以他們在性格上更外向。
但瑞士研究者塞西爾·厄恩斯特(Cecil Ernst)和朱爾斯·昂斯特(Jules Angst)回顧了所有相關文獻後認為之前的研究變量太多,不足以支持排行影響個體性格和行為的說法。接著對住在蘇黎世的大學生進行了人格測試,發現出生順序不能預測人格和行為。
2015年,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分析了德國、美國和英國兩萬個成年人樣本數據後發現:性格特質(比如外向內向、情緒自控能力、親和性和責任感)與出生順序都沒有關聯。
兩次研究都顯示出同樣的結論:出生順序和孩子的性格特徵方面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02出生順序與成就
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認為次子更聰明。他們日常被哥哥姐姐寵著,出事了還會「祭出」哥哥姐姐頂著,相當的古靈精怪又惹人愛了。
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波士頓地區275組已成年孩子與家長的關係,也顯示超過2/3的家長承認更喜歡他們的「某個」孩子,87%的母親和85%的父母都偏愛老么。
然而從長遠發展來看,最具優勢的其實是老大。
哈佛大學哲學教授麥可·桑德爾在「公正」課上問學生,他們的成功是由於自己的努力還是運氣?大部分人說是由於他們自己的努力。
桑德爾又問,哪些人是家中的老大,結果有75%的人舉手。他的意思是說,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這些人其實是佔了出生順序方面的便宜。
上世紀70年代,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家Brent Roberts和Damian教授採用了有史以來最大樣本,研究了37萬7千名成年人的智商。最後得出結論:家中最大的孩子智商最高,但家中不同出生順序的孩子,智商差異非常小,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007年,挪威流行病學家彼得·克裡斯滕森(Petter Kristensen)和託爾·比耶克達爾(Tor Bjerkedal)發表著作顯示,智商與排行之間存在著微弱但真實可靠的負相關性:一個人的哥哥和姐姐越多,他 /她的智商就越低。
《美國名人錄》和《科學領域的美國男女》兩書中提到的很多人在家裡都是排行老大。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是羅德獎學金得主或者大學教授。
在44位美國總統中,有28位是老大,佔到64%。首批進入太空的23個美國太空人中,21個是老大,剩下的2個是獨生子女。歐巴馬、謝麗爾·桑德伯格、默克爾也都是家中的老大。
俗話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老三老大養。老大作為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大部分情況下要承擔長子的責任,當家裡的老大哥,毫無疑問這也培養了他們成為總統或領導人的潛質。
03長子為什麼大多優秀呢?
哈佛大學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弗蘭克·薩洛韋得出的結論是,要從長子先天的優勢談起。
出生越早,受到父母的關注就越多且越專注;家裡孩子越多,每個孩子從父母獲得的資源(金錢、時間以及關注)就越少。
長子由於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因此在教育和情感方面往往得到父母更多投入和關注。
另一方面,父母為養育孩子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可有時候可憐的父母並沒有能力將所有的子女都養大, 很可能出現幼子因照料不周或意外而夭折的情況。
為避免前功盡棄,這些父母也許就會對某個孩子特別照顧而放棄其他的。從這個角度講, 父母在幾個孩子中有所偏愛是一種自然的策略。
而在多子家庭中,如果長子各方面都比弟妹優秀時,父母就會更加寵愛長子,願意在他的身上花更多的精力、時間和金錢,從而進一步讓他展現個人的優勢,使長子發展得更好。
於是就出現了「長子多俊傑」的現象。
比如,在世界最大的CEO組織Vistage董事局的權重人物裡,近一半是長子;美國國會議員、外科醫生和工商管理碩士中,長子比例也格外高;諾貝爾獎獲得者中,長子也大有人在。
這些領域中都需要穩重勤懇、尊重權威、學業優秀的人來完成。
但是,在排行天平的另一端,很多深受影迷喜愛的影視明星都是排行老小。包括埃迪·墨菲、戈爾迪·霍恩、比利·克裡斯託、瓊·裡弗斯、丹尼·德維託、金·凱瑞、史蒂夫·馬丁等。
帶給我們無限歡笑的著名喜劇演員查理·卓別林,也是排行老小。他們表現出了與長子「領導力」完全不同的一面,非常善於表現自我,迅速成為人群中的「聚焦點」。
中間孩子則像外交家一樣,是很好的調解員。著名的中間孩子包括比爾·蓋茨、黛安娜王妃和馬丁·路德·金等。
他們性情質樸,深藏不露,十分擅長四兩撥千斤,將矛盾衝突化解於無形中,同時又善於隱藏鋒芒,讓人很難看得出他們到底有多少實力。
04養育方式是關鍵
既然出生順序對孩子的性格智商影響不大,那為什麼大家總會覺得老大就是傻,老么就是精呢?
有心理諮詢機構的博士老師指出:出生順序本身不具有意義,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但它通過影響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對待孩子的態度,以及孩子本人對出生順序的看法而起作用。
也就是說,出生順序直接影響的是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
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與他們最大的孩子一起閱讀和玩耍,但是隨著其他孩子的出生,這種時間會逐漸減少。
簡單來說,父母為第一個孩子花費的時間更多。
第一次做父母總是更緊張,更願意多嘗試。而到了老二,很多標準都降低了,重視程度也沒第一個孩子高。
另外,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與其性別有關。
比如就算女兒是老大,也會多一些寬容和寵愛;家中唯一的男孩無論是排行第幾,都會不自覺的要求他照顧姐姐妹妹。
所以,孩子們會形成不同的行為特徵。
歸根到底,真正影響孩子行為模式和表現的,是父母養育方式的不同。而父母養育方式往往受出生順序的影響。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想培養孩子的好性格,期待孩子未來取得好發展,比起糾結孩子的出生順序,專家建議父母可從教養方式上做出調整,對不同排序的孩子做出不同的應對方式,這樣更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