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個月最新消息,小米公司已經快遞業務註冊成商標,同時小米公司的快遞公眾號也悄然上線,然而細心的朋友卻發現,此前一直跟小米密切合作的如風達快遞此次卻沒有出現在合作選項中,而長期處於快遞界龍頭位置的順豐和韻達則出現在列表中。
有專業人士分析,雖然小米公司最近幾年在科技界的成績有目共睹,但這次跨界步入快遞領域,能否成功還有待於時間的考驗,只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此前被人們一直寄予厚望的如風達,為什麼會突然倒下呢?
如風達這家快遞公司已經成立10年,也算是中國快遞界資質比較老的快遞企業,實際上如風達的前身就是凡客誠品的物流體系。要知道,凡客誠品的物流當年被看作是最具有競爭力的項目,其地位可以和當時的京東物流相提並論,並且還是小米公司重要的合作夥伴。
如風達每天的業務量最多時達到30萬,可以比肩順豐快遞,不過從今年的3月份開始,如風達就停止了快遞業務,一時間網上充斥著大量的不利消息,其中最多的就是曝出負債7千萬這一事情,那麼如風達究竟經歷了什麼呢?這件事還要從12年前說起。
2007年,陳年創辦了凡客誠品,不過當時由於沒有幾家快遞公司願意跟他合作,所以陳年就找來了山西老鄉李紅義來指點迷津。後來李紅義決定拿出10萬元來贊助陳年成立自家物流公司,只用了4年時間,這家公司就從當初的40人發展到了4千人。
就這樣,凡客誠品藉助自家物流體系,在電商市場中逐漸站穩了腳跟,其實如風達最初實行的舉措非常人性化,顧客在凡客上買了衣服,當如風達將衣服到到顧客手中時,顧客可以馬上試穿衣服,如果覺得不合適可以直接讓如風達快遞員帶走,同時還實行了一個月免費退換的優惠政策,一度受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然而如凡客誠品過於依賴這種物流體系,最後的結果就是每年的營業額開始下降,而如風達的業績也跟著一落千丈。就在陳年一籌莫展時,老朋友雷軍出現在他的面前,他憑藉自己的名氣為凡客誠品無償宣傳,同時代表小米公司跟如風達籤訂合作合同,把小米訂單全部交給如風達。
與此同時,李紅義也開始四處尋求其他公司合作,然而凡客誠品的物流體系有很大的局限性,無法承接很多大型電商平臺的訂單,所以如風達一直發展的不溫不火。雷軍見狀拿出1個億試圖挽救如風達,不過整個物流體系已經成型,想要改變並不容易,最終人們眼睜睜的看著如風達被陳年賣給了中信基金。
本以為如風達找了一個新的靠山能夠起死回生,然而在跟另一家快遞企業整合時出現了分歧,如風達在內部的鬥爭中逐漸頹敗,而順豐快遞、菜鳥和京東物流等快遞公司則正發展得風生水起。
據消息稱,菜鳥曾經表現出收購如風達的意向,但如風達的上家卻不甘心就此放棄,然而時間拖得越久損失的可能越多,最終被迫出售給了通用物流。而在今年年初時,如風達又被曝出利益糾紛,隨後在3月份便出現了快遞停擺的現象。有專家分析指出,如風達最近幾年一直都在虧損,最多時一年虧損達3億多。
在如今電商崛起的時代,快遞行業的競爭也隨之出現了白熱化,而順豐和四通一達優勢則越來越明顯,這就導致一些中小型快遞公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所以如風達的倒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快遞市場在未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為快遞行業跟電商平臺是相輔相成的,可以說彼此都離不開對方。不管是阿里還是京東,他們都用自己的方法把快遞行業發展成各自平臺中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