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玉吊鐘的葉片色彩絢麗,緊蹙的葉片看似花兒一般,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玉吊鐘怎麼養,以及它的價值。
玉吊鐘,景天科、伽藍菜屬的多肉植物、也稱多漿植物,別名洋吊鐘。
在民間流傳時,有些地方把它稱做砍千刀或不死鳥。人們流傳它有不死之身,此話並非吹牛的。
對於繁殖:葉插,扦插,分株。
之所以叫「落地生根」,就是因為只要它的葉子掉落於地上,就能長出新苗。而且這苗還不是一棵,是一圈。
在它身體隨便掉下一片葉子,如果這一片葉子能夠在適宜的陽光和適宜的水分環境下,這片葉子就會長出新的玉吊鐘來。
玉吊鐘喜溫暖涼爽的氣候環境,不耐高溫烈日,它葉色豔麗,形態如花,株型美觀,根須奇特,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原產馬達加斯加島乾燥、陽光充足的熱帶地區。
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株高20~30釐米,分枝較密,葉交互對生,肉質葉扁平,卵形至長圓形,長2.5~4釐米,寬2~3釐米,邊緣有齒,葉藍綠或灰綠色,上面有不規則的乳白、粉紅、黃色斑塊,極富變化,新葉更是絢麗多姿、五彩斑斕,是多肉植物中的觀葉佳品,非常美麗.鬆散的聚傘花序,小花紅或橙紅色。
僅能耐極短期的0℃左右低溫,不耐嚴寒及霜凍。
性喜溫暖涼爽的氣候環境,不耐高溫烈日。冬季溫度不低於5℃。氣溫在13℃以上時,方能正常開花供觀賞。冬季室溫在10-12℃,玉吊鐘能正常開花。適合生長在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
喜散光照射,夏日以置於稀疏陽光下為宜,秋季生長旺盛,冬日抽出花序。夏日高溫多雨季節,應控制用水,避免因土壤過溼引起爛根。冬季應停止施肥,控制澆水,注意保護花莖。華南地區一般可在室外安全越冬,北方只宜盆栽,冬季移入溫室內。
玉吊鐘植株挺立,莖葉密生。亭立的花序,盛開橙紅色朵朵小花,異常誘人。適宜於作盆花布置廳堂、門前、花臺、花架等處或地植點綴花壇、假山等處,景色殊佳。也是重要的切花,摘枝贈人,表示情有獨鍾,用它盆栽觀賞,適合家庭客室、書房擺設。
在華南地區的花期適值元旦、新春以及聖誕、情人節等節日,串串彩鍾,玲瓏滿枝,給節日增添喜慶氣氛,引人喜愛。
它還有藥用價值,其葉搗碎可消腫止痛,治療創傷出血。
當我們的耳朵在無意遇到的中進了水後,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把進入耳朵的水甩出來,那我們的耳朵可能就會受到傷害了,這種在我們生活中的事兒,我們可能都會常常遇到。
如果處理不好,進水後的耳朵可能出現的症狀會有耳朵疼痛,可能會化膿,嚴重時,甚至耳朵會流出血水。摘4--6片玉吊鐘葉子,將它們搗碎,然後用紗布把葉子渣過濾掉,拿搗出來的玉吊鐘葉子水倒入進水後的耳朵,這時候嘴巴要閉著,大約一分鐘內再把玉吊鐘葉子水倒出來,然後再把搗出來的玉吊鐘的葉子水再次倒入耳朵內,來回重複4——5次,每一次一分鐘以內,每天做一次,堅持大概一個星期以後,會有明顯的好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