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歐洲貴婦爭奪C位戰,這樣的珠寶我國早在唐代就已出現

2020-11-03 時尚聖經

寶石的美,在於它的閃耀迷人,下面這只會動翅膀的蝴蝶,顫動間光芒流轉,是不是很吸睛?


這件作品來自於品牌MONETA的Jardin des Papillons系列,蝴蝶的翅膀微微顫動,仿若馬上便會飛走一般。

MONETA的Jardin des Papillons系列


而這閃耀迷人的一幕,主要歸功於En tremblant珠寶工藝。


珠寶工藝—En tremblant


在法語中,En tremblant 有顫動、搖晃之意。


18世紀時,法國巴黎的一個珠寶工作室,發明了一種讓珠寶佩戴時能夠輕輕顫動的工藝,並將其取名為En tremblant。



採用這種工藝設計的珠寶,會在珠寶上增加一個小機關,並在顫動的部分鑲嵌鑽石。

鑽石在不同光源的照耀下,便會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鑽石花卉顫動式胸針


起初,這種工藝常用於以花朵、昆蟲等自然元素為題材的珠寶上。在En tremblant工藝的加持下,花朵與昆蟲宛如自然界中真實存在一般,栩栩如生,靈動感十足,而珠寶上鑲嵌的鑽石,光彩奪目,也變得更加的吸睛。


Alibon Art Institute收藏的19世紀鑽石、藍寶石顫動式珠寶


比如下面這件En tremblant蜻蜓胸針,設計師選用藍寶石和鑽石勾勒出蜻蜓的形象,並用2顆弧面紅寶石為蜻蜓點睛。翅膀上鑲嵌的小顆玫瑰切割鑽石,不僅使翅膀呈現出纖薄而透明的質感,翅膀隨風顫動,靈動感十足。



看起來很神奇,其實原理很簡單。一切的秘密,就在於珠寶背後的彈簧。



如果你仔細觀察 ,在花朵、翅膀等會動的部分,會看到一個彈簧裝置。這個彈簧非常的精細輕薄,哪怕周圍環境有一點點的震動,都會觸發裝置,使其顫抖起來。


這種採用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一出現,便受到了貴族名媛們的追捧。


即使她們在舞會上站立不動,顫動珠寶上鑲嵌的鑽石,也會在燭光下閃耀奪目;而當她們隨著音樂舞動時,珠寶上的花瓣又仿佛真花般,搖曳生姿。


別出心裁的活動結構


採用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顫動閃耀只是最基礎的。一些能工巧匠們往往會別出心裁,將珠寶後面的背針設計成可以活動的結構。


野薔薇與茉莉花冠冕


這樣,一些工藝較為繁複的珠寶,便可以同時拆分成胸針、項鍊、手鐲等多種配件首飾。而這些被拆分下來的配件首飾,又可以根據佩戴者的需求,自由地組合在一起。


19世紀中期的en tremblant鑽石套件


比如,下面這件曾屬於洛伊希滕貝爾格家族的冠冕,便是En tremblant工藝中,典型的可拆分式的結構。

這頂冠冕共鑲嵌了698顆鑽石和32顆祖母綠,其中,最大花朵的花心處,鑲嵌了一顆近13克拉的六角形哥倫比亞祖母綠。除了可以組合成冠冕,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花朵,還可以組合成胸針、髮飾、手鐲等等。



這種既美觀又趣味性十足的珠寶,就連世界美人伊莉莎白·泰勒,也對其青睞有加。伊莉莎白·泰勒十分鐘愛這種採用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設計,她曾將她的寶格麗祖母綠鑽石花束胸針,作為髮飾佩戴在頭上。


在她30歲生日時,她的第四任丈夫艾迪·費舍爾為了奪得她的歡心,曾送給她一枚寶格麗顫動式胸針,胸針上鑲嵌的鑽石,會隨著身體的移動而熠熠生輝。


艾迪·費舍爾贈送的鑽石胸針

雖然,En tremblant工藝原理簡單,但對匠人們的技藝水平卻有較高的要求,所以,採用了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一般價值不菲。


Silver, gold and diamond en tremblant broach, c1860

2008年,在日內瓦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19世紀末的顫動式胸針,就以高達77.7萬瑞士法郎(約515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顫動式胸針


唐代的彈簧歩搖


如果關注中國傳統首飾的讀者,可能會聯想到與這類顫動珠寶異曲同工的髮飾——步搖。實際上,近似的工藝,早在唐代時我國就已經出現並大量使用了。


元代金步搖


步搖自先秦時期以禮制飾物的身份出現,經過漢魏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在唐代尤為流行。唐代的步搖樣式繁多,多用金玉製成鳥形,在釵頭上常常綴以鳥雀、鳳凰花朵等,下端則垂有珠子、流蘇等飾物,使得步搖擺幅更大,異常的柔美。

金鑲玉歩搖 合肥西郊南唐墓出土


其中,有一種精巧的彈簧步搖,雖然沒有流蘇和鏈子作為垂飾,但造型簡單精緻,會隨著女子的走動而搖晃,深受唐代女子的喜愛。


遼寧省博物館藏· 清代鎏金蝴蝶形銀步搖


這種彈簧步搖的原理,與En tremblant工藝珠寶基本相同。


明代 累絲雙鸞銜壽果金簪


匠人們先將金屬絲繞成彈簧,用其將簪子與簪頭的裝飾物連接在一起,從而使得髮飾能夠隨著步態搖動,為女子增添妖嬈婀娜之美。


金累絲蝴蝶鳳凰歩搖 浙江臨海明王士琦墓出土


到了明清時期,步搖的製作更加的精美,不局限於金銀細工,還運用了點翠工藝,讓發間色彩更加多樣。


清晚期 點翠簪花一件


西方的En tremblant珠寶追求的是更加閃耀的效果,中國的彈簧步搖則是追求奇、細、精、巧,但在為佩戴者增姿添彩的路上,二者殊途同歸。


珠寶之美,一半來自原材料的瑰麗璀璨,一半來自匠人們的天工之技。對於佩戴者來說,自古而今,珠寶都是沒有說出口的驕傲和品味,無需多言,盡在其中。


雖然,相對於其他的機關珠寶,En tremblant工藝較為簡單。但這卻是匠人們勇於創新,在方寸之地將美和好玩做到極致的結果。

不管是18世紀的歐洲,還是千年前的唐代,珠寶匠人們對更高技藝與美的追求,從未變過。

相關焦點

  • 18世紀——20世紀歐洲古董珠寶賞析
    採用鏤空雕金,高溫琺瑯彩工藝,並鑲嵌野生珍珠和瑪瑙雕刻卡梅奧肖像,圖片來源於禧迦瀾歐洲古董珠寶▲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董手鐲,圖片來源於禧迦瀾歐洲古董珠寶維多利亞中期——浪漫的延續(1860-1880)1861年,阿爾伯特親王去世,全國都陷入哀悼之中。
  •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錯綜複雜的王位繼承戰爭
    17世紀中至18世紀末,歐洲曾經多次發生王位繼承戰爭,這是當時歐洲強國之間政治與軍事的激烈衝突,它們是改變疆土範圍、力量對比與政治格局的重要途徑。
  • 法門寺國寶,唐代金銀器,世界最早的陀螺儀,比歐洲早10個世紀
    而陀螺儀原理歐洲直到17、18世紀才掌握,我們的祖先早在8世紀之前,已經在熟練地運用這種技術。香囊此前也出土較多,西安何家村窖藏、沙坡村窖藏均有發現,英國的哈剋期美術館,日本的正倉院也均藏有我國唐代的銀香囊,不過以前人們都稱其為「燻球」,而法門寺地宮《物帳碑》明確記載其為「香囊」,則更正了以前考古定名的錯誤。
  • 18、19世紀歐洲貴婦奢華服飾,讓現代人瞬間低到塵埃裡
    歐洲貴婦衣著的奢華,會讓你大跌眼鏡。她們有著讓人羨慕嫉妒恨的煩惱,那就是,在起床後,要費心思琢磨的第一件事情是:今天穿什麼。19世紀法國王后約瑟芬的衣櫃裡,有676條裙子、496條披肩、785雙鞋和1132雙手套。
  • 初級珠寶史 | 從上古世紀到當代珠寶首飾經歷了什麼
    ,小編搜集整理了館中的珠寶收藏,與大家分享歐洲珠寶的歷史演變。中世紀後期,在服裝及腰帶上出現大量珠寶飾品,貴族社會中常出現寶石、扇貝製作的首飾,婦女的髮飾變化繁多,如覆蓋在頭上的發網由金絲編成,發網上還綴飾有美麗的寶石,顯得非常奢侈豪華,胸針和飾扣多用金銀材料加飾寶石而成,甚至連鞋子上都飾滿了珠寶和金箔
  • 歐洲貴婦開party,C位竟然是它?
    機智的公爵夫人還很慷慨,經常邀請閨蜜來一起享用下午茶,漸漸地,這項活動在貴婦之中成了流行。 時尚本就是上行下效,而海外貿易的繁榮則讓普通人也能享受得起飲茶的美妙滋味。18世紀下半葉,下午茶走入咖啡館、餐廳、百貨商店,成了一項風靡大眾的休閒活動。時至今日,它仍然是英倫文化的一種象徵。
  • 男士胸前的榮光,為什麼胸針能在男士珠寶中C位出道?
    在人們的印象中,珠寶常常與精緻華麗的女性聯繫在一起,而男性佩戴珠寶,則會被認為是女性化的表現。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早在珠寶誕生之日,珠寶便是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男士胸前的榮耀:威爾斯親王胸針  在16世紀之前,歐洲各國的男性便已開始通過珠寶展示自己的權力與財富,例如鑲嵌寶石的武器、馬具、日用器皿等。
  • 漢學家包華石: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的源頭在中國嗎?
    >0117世紀晚期的中國與歐洲包華石表示,自17世紀以來,歐洲人已開始大量翻譯中文書籍,包括哲學、歷史、詔書和奏章等,同時也出現了很多歐洲人記述自己中國之行的日記類書籍。17世紀至18世紀,力歐洲最受歡迎的四本有關中國的書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批書出現的時間比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啟蒙思想大家要早40多年。那麼,17世紀晚期的中國與歐洲有什麼不同呢?最明顯的不同是施政權力的體現。
  • 早fun | 來看歐洲頂級古董珠寶!2020中國昆明國際石博覽會17日開幕
    蘭新鐵路複線於1992年9月開工,數萬名築路大軍頂烈日、戰嚴寒、穿沙漠、越戈壁,僅用兩年時間就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這條長達1622公裡的鐵路複線,創造了我國鐵路建設史上又一奇蹟。屆時,將設有高峰論壇、學術講座、珠寶玉石文化展演、石空間體驗等豐富多彩的活動,1至7號展廳將為觀眾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珠寶文化藝術跨時光之旅。值得一看的是,3號館將舉行歐洲頂級古董珠寶巡展,打造為《領悟珠寶的奧秘》歐洲古董珠寶文化體驗展區,近百件來自17—20世紀初的歐洲古董珠寶臻品首次「現身」昆明。
  • 東方美學遇上洛可可風,影響18世紀的藝術風潮
    ▲文森特·梵谷《杏仁花》c.1890,73.3x92cm  梵谷博物館  圖片來源於網絡而東方元素在西方藝術中的運用始於17世紀,在18世紀中葉達到了頂峰。其實早在《馬可波羅遊記》作者帶著自己的獵奇心態與想像,為西方世界描繪了一個神秘的東方天堂之後,西方人便開始對東方這個未知世界產生了強烈的探索欲望。今天小編就給官們扒一扒18世紀影響整個歐洲的「中國風」。東方文化的傳入與演變自古以來,東西方藝術的發展仿佛就像「你作你的詩詞歌賦,我造我的油畫雕塑」。
  • 為何法語會成為18世紀歐洲貴族通用語
    18世紀前後的歐洲各國宮廷都通用法語,貴族都以會說法語為榮,甚至在俄羅斯出現貴族不會說法語都不能結婚的現象。為何當時的歐洲貴族都喜歡說法語,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法國是歐洲的霸主1678年法國獲勝,荷蘭遭受重創,法國獲得西屬尼德蘭的弗朗什孔泰、佛蘭德、埃諾等地,歐洲各國承認路易十四「太陽王」的稱號,確立了法國在歐洲的霸權。1680年巴黎市政廳為路易十四獻上「大帝」的尊號,路易十四成為歐洲名副其實的霸主,此後法國的霸主地位一直維持到18世紀。
  • 假髮裡面藏老鼠 18世紀歐洲髮型瘋尚志 低格專欄
    說到對於極致髮型的迷戀,18世紀的法國絕對是個瘋狂的年代。滿頭珠翠,目眩神迷,折射出歐洲封建末世獨有的浪漫、奢華與頹廢的氣息。↓ 拍攝於2006年的美國歷史片《絕代艷后》,再現了18世紀貴婦潮流髮型↓ 一組作於18世紀的貴婦畫像,可瞥見當時名媛熱衷於各種花哨的高髮髻
  • 18世紀歐洲貴族的煩惱:今天穿什麼
    小印將以18~19世紀為時間坐標,以服飾分類和穿衣層次為切入點,帶你一探究竟。富太太到底要換多少件衣服?在注重穿衣禮儀的18~19世紀,歐洲貴族人士在參與各類活動之前,都要換上相應的得體服飾。所以,對TA們來說,一天換四五次衣服都是常規操作。
  • 18世紀以精湛技藝風靡歐洲,盡顯宮廷高貴奢華
    看過傳記電影的小夥伴們,應該熟悉這一部一生奢靡無度的法國皇后,用百姓的救命錢買昂貴珠寶《絕代艷后》。西方歐洲宮廷電影中的華麗服飾,無論是在《伊莉莎白》還是《公爵夫人》影片中,無論衣服首飾日拋更新,歷經幾個世紀的風潮流轉,從頭到腳全方位都是「頂級私人訂製款」,手中必有一件「華麗配飾」——摺扇。
  • 穿越到18世紀的歐洲秒變古董油畫裡的「名媛」
    走進新古典主義的大理石廳堂,拾級而上,目光所及到處是華麗的歐式扶廊、簷部、拱券、羅馬柱,牆上閃過的一幅幅18世紀歐洲古董油畫都是大師原作,所到之處既有宮殿的精美和富麗,又有城堡的莊重和靜謐,還有花園的浪漫和復古……18世紀的古典美學撲面而來。這不是歐洲的宮殿、畫廊或博物館,而是南京又一處網紅打卡空間,位於一家酒店裡。
  • 調琴啜茗圖,唐代貴婦們的下午茶
    《調琴啜茗圖》,唐代畫家周昉的傑作,該畫目前在美國納爾遜美術館收藏。這樣的千古名畫如何流落到海外,不得而知。這幅畫採用工筆重彩描繪了唐代貴婦品茶聽琴的悠閒生活。畫中描繪五個女性,中間三人無論從身段還是氣質,都能看出來是貴族婦女,一人撫琴,二人一邊品茶一邊傾聽。
  • 18世紀歐洲手繡小包欣賞 18 Century Purse
    A VELVET MONEY PURSE EMBROIDERED WITH SILVER THREAD, TURKEY, 18TH CENTURY一個天鵝絨錢袋,用銀線刺繡,18世紀,土耳其。Purse, Western Europe. 18th century Silk net (ground), silk threads; embroidery and applied pattern.10x8 cm.
  • 鼻煙盒——18世紀歐洲菸民的掌中珍寶
    15世紀末期,傳教士羅曼·佩恩(Ramon Pane)跟隨哥倫布第二次到達美洲。1497年,他看到當地祭司通過管子將一種粉末吸到鼻子裡。這就是最早發現的鼻煙,並將其帶回了歐洲。在歐洲傳播吸鼻煙:17世紀的貴族時髦嗅聞鼻煙粉也成為了當時皇宮貴族最時髦習慣。17世紀英國的安妮女王喜愛鼻煙,她身邊的郡主們無不嗅聞鼻煙。
  • 2021-VV歐洲珠寶藝術文化美學課程 | 第四期 維多利亞時期的悼念珠寶
    18世紀末,更美觀的悼念首飾取代了早期生硬的死亡風格;18世紀早期的戒指仍然裝飾黑白色琺瑯,帶有一個水晶觀察窗。人們在邊框上鑲嵌各色寶石等;18世紀50年代後,白色琺瑯暗示逝者未婚;以下兩枚是在18世紀基礎上發展的19世紀戒指,內中嵌著頭髮。自維多利亞女王深愛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逝世後,她陷入了長期的抑鬱。
  • 中世紀歐洲貴婦的"面子工程"有多"毒"?
    宮廷貴婦這種病態的審美,不僅僅在我國古代出現,歐洲中世紀的女性對於美的痴迷程度更是瘋狂至極,難以想像的,甚至無數的女性都為此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生命通常在我們印象中,中世紀的歐洲女性的髮型都是做得非常的優雅,在保留華麗的捲髮和編發造型的同時,也會在頭上佩戴各種華麗的珠寶配飾,看起來像是一個個小公主,非常的尊貴典雅。但是,在18世紀的歐洲卻突然流行起一種&34;樣式的髮式,這時,自己的柔順的秀髮就遠遠不夠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