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的美,在於它的閃耀迷人,下面這只會動翅膀的蝴蝶,顫動間光芒流轉,是不是很吸睛?
這件作品來自於品牌MONETA的Jardin des Papillons系列,蝴蝶的翅膀微微顫動,仿若馬上便會飛走一般。
MONETA的Jardin des Papillons系列
而這閃耀迷人的一幕,主要歸功於En tremblant珠寶工藝。
珠寶工藝—En tremblant
在法語中,En tremblant 有顫動、搖晃之意。
18世紀時,法國巴黎的一個珠寶工作室,發明了一種讓珠寶佩戴時能夠輕輕顫動的工藝,並將其取名為En tremblant。
採用這種工藝設計的珠寶,會在珠寶上增加一個小機關,並在顫動的部分鑲嵌鑽石。
鑽石在不同光源的照耀下,便會散發出奪目的光彩。
鑽石花卉顫動式胸針
起初,這種工藝常用於以花朵、昆蟲等自然元素為題材的珠寶上。在En tremblant工藝的加持下,花朵與昆蟲宛如自然界中真實存在一般,栩栩如生,靈動感十足,而珠寶上鑲嵌的鑽石,光彩奪目,也變得更加的吸睛。
Alibon Art Institute收藏的19世紀鑽石、藍寶石顫動式珠寶
比如下面這件En tremblant蜻蜓胸針,設計師選用藍寶石和鑽石勾勒出蜻蜓的形象,並用2顆弧面紅寶石為蜻蜓點睛。翅膀上鑲嵌的小顆玫瑰切割鑽石,不僅使翅膀呈現出纖薄而透明的質感,翅膀隨風顫動,靈動感十足。
看起來很神奇,其實原理很簡單。一切的秘密,就在於珠寶背後的彈簧。
如果你仔細觀察 ,在花朵、翅膀等會動的部分,會看到一個彈簧裝置。這個彈簧非常的精細輕薄,哪怕周圍環境有一點點的震動,都會觸發裝置,使其顫抖起來。
這種採用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一出現,便受到了貴族名媛們的追捧。
即使她們在舞會上站立不動,顫動珠寶上鑲嵌的鑽石,也會在燭光下閃耀奪目;而當她們隨著音樂舞動時,珠寶上的花瓣又仿佛真花般,搖曳生姿。
別出心裁的活動結構
採用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顫動閃耀只是最基礎的。一些能工巧匠們往往會別出心裁,將珠寶後面的背針設計成可以活動的結構。
野薔薇與茉莉花冠冕
這樣,一些工藝較為繁複的珠寶,便可以同時拆分成胸針、項鍊、手鐲等多種配件首飾。而這些被拆分下來的配件首飾,又可以根據佩戴者的需求,自由地組合在一起。
19世紀中期的en tremblant鑽石套件
比如,下面這件曾屬於洛伊希滕貝爾格家族的冠冕,便是En tremblant工藝中,典型的可拆分式的結構。
這頂冠冕共鑲嵌了698顆鑽石和32顆祖母綠,其中,最大花朵的花心處,鑲嵌了一顆近13克拉的六角形哥倫比亞祖母綠。除了可以組合成冠冕,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花朵,還可以組合成胸針、髮飾、手鐲等等。
這種既美觀又趣味性十足的珠寶,就連世界美人伊莉莎白·泰勒,也對其青睞有加。伊莉莎白·泰勒十分鐘愛這種採用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設計,她曾將她的寶格麗祖母綠鑽石花束胸針,作為髮飾佩戴在頭上。
在她30歲生日時,她的第四任丈夫艾迪·費舍爾為了奪得她的歡心,曾送給她一枚寶格麗顫動式胸針,胸針上鑲嵌的鑽石,會隨著身體的移動而熠熠生輝。
艾迪·費舍爾贈送的鑽石胸針
雖然,En tremblant工藝原理簡單,但對匠人們的技藝水平卻有較高的要求,所以,採用了En tremblant工藝的珠寶一般價值不菲。
Silver, gold and diamond en tremblant broach, c1860
2008年,在日內瓦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19世紀末的顫動式胸針,就以高達77.7萬瑞士法郎(約515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
顫動式胸針
唐代的彈簧歩搖
如果關注中國傳統首飾的讀者,可能會聯想到與這類顫動珠寶異曲同工的髮飾——步搖。實際上,近似的工藝,早在唐代時我國就已經出現並大量使用了。
元代金步搖
步搖自先秦時期以禮制飾物的身份出現,經過漢魏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在唐代尤為流行。唐代的步搖樣式繁多,多用金玉製成鳥形,在釵頭上常常綴以鳥雀、鳳凰花朵等,下端則垂有珠子、流蘇等飾物,使得步搖擺幅更大,異常的柔美。
金鑲玉歩搖 合肥西郊南唐墓出土
其中,有一種精巧的彈簧步搖,雖然沒有流蘇和鏈子作為垂飾,但造型簡單精緻,會隨著女子的走動而搖晃,深受唐代女子的喜愛。
遼寧省博物館藏· 清代鎏金蝴蝶形銀步搖
這種彈簧步搖的原理,與En tremblant工藝珠寶基本相同。
明代 累絲雙鸞銜壽果金簪
匠人們先將金屬絲繞成彈簧,用其將簪子與簪頭的裝飾物連接在一起,從而使得髮飾能夠隨著步態搖動,為女子增添妖嬈婀娜之美。
金累絲蝴蝶鳳凰歩搖 浙江臨海明王士琦墓出土
到了明清時期,步搖的製作更加的精美,不局限於金銀細工,還運用了點翠工藝,讓發間色彩更加多樣。
清晚期 點翠簪花一件
西方的En tremblant珠寶追求的是更加閃耀的效果,中國的彈簧步搖則是追求奇、細、精、巧,但在為佩戴者增姿添彩的路上,二者殊途同歸。
珠寶之美,一半來自原材料的瑰麗璀璨,一半來自匠人們的天工之技。對於佩戴者來說,自古而今,珠寶都是沒有說出口的驕傲和品味,無需多言,盡在其中。
雖然,相對於其他的機關珠寶,En tremblant工藝較為簡單。但這卻是匠人們勇於創新,在方寸之地將美和好玩做到極致的結果。
不管是18世紀的歐洲,還是千年前的唐代,珠寶匠人們對更高技藝與美的追求,從未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