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屬於三體?中國「天眼」將搜尋地外文明,外星人到碗裡來!

2020-12-26 極客視界

找一個山谷,架起一座望遠鏡,帶著我們的好奇心,聽宇宙的呼吸……

中國在2016年7月就做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鍋,不好意思,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有多大?據說有專家計算過,如果用FAST煮一鍋飯,夠全世界的人一起吃3天!

FAST射電望遠鏡,被稱為中國天眼,就像千裡眼、順風耳,可以讓天文科學家和宇宙有進一步的親密接觸。近日,中國地外文明搜尋科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宇宙學與地外文明研究團組 張同傑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首次透露,在設備升級後,「中國天眼」FAST預計9月可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

找外星人,我們兩年前就做好了準備

「中國天眼」針對外星人的搜尋行動,其實早就開始了。2018年,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北京師範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單位的研究成員,在FAST現場對高解析度的地外文明搜索後端進行了安裝測試。

這個專門用於地外文明搜索的後端設備,功能有點像篩子,主要就是從浩如煙海的電磁信號中,篩選出有用的窄帶候選信號,而把天體和人工信號排除掉。2019年7月,研究人員又對獲得的漂移掃描數據進行了分析處理,實現頻率解析度4赫茲(Hz),並成功去除大部分射頻幹擾(RFI),篩選出多組窄帶候選信號。

FAST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組織了FAST與突破聆聽計劃(Breakthrough Listen)合作組發表了對FAST地外文明搜索巡天的量化展望。基於對超級地球GJ 273 b的試觀測和對地外文明各向同性等效功率(EIRP)的測算,FAST有潛力探測到數千顆地外行星上的類地文明,以及近鄰仙女星系中的第二類卡爾達肖夫或更先進的技術文明。推動FAST地外文明搜索巡天,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拓展人類對於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認識。

以上結果發表於美國《天體物理雜誌》和中國《天文和天體物理學研究》雜誌,它們描述了FAST地外文明搜索專用後端,展望了搜索地外文明的前景。「這是FAST的第一個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成果,為我們接下來開啟地外文明搜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菂說。

真能找到外星人的蛛絲馬跡嗎?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變化,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至少10億個類似地球的宜居星球,而宇宙中充斥著約2萬億個星系。外星人是否真的只存在於科幻作品中?

我們中國天眼追逐外星人的姿勢,和它的巡天模式有關,除了藉助地球自轉靜悄悄地「偷看」天空外,還能向特定的目標天體暗送「秋波」,反覆觀測。這裡面,有無可能隱藏著外星人的蛛絲馬跡?對此,張同傑教授直言,雖然目前捕獲的可疑信號還有待進一步甄別,但經過驗證,「中國天眼」的後端設備非常有效。高解析度,對宇宙噪音的處理能力非常出色,這將讓「中國天眼」在外星人搜尋上如虎添翼。

針對後端設備的調試效果,截至目前,中國科學家已經發表了三篇與地外文明搜索相關的論文,包括「中國天眼」第一批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成果、「中國天眼」進行地外文明探索巡天的量化展望和地外文明的理論研究。

目前中國天眼正在升級後端設備,醞釀新的觀測計劃,預計9月後可以投入新觀測。屆時,地外文明搜索將同步啟動。而且,由於採取共時觀測模式,外星人搜尋並不會干擾「中國天眼」正常的科學觀測。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搜尋外星人上的優勢顯而易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生張志嵩說,「中國天眼」的高靈敏度,將大大增加探測的概率。口徑比阿雷西博大,而且採用了獨創的主動反射面設計,裝上了19波束接收機,「中國天眼」不僅觀測視野遠比阿雷西博大得多,還可以同時觀測19個天區,接收更多的電磁信號。

「中國天眼」有潛力探測到數千顆地外行星上的類地文明或擁有更先進技術的文明,如果它們存在的話。

「天眼」開啟,海量數據的存儲和計算,引發經費問題

在美國,搜尋外星人一度被嘲諷為薅資本主義納稅人羊毛的無用之學,官方最近二三十年基本停止這方面的經費支持。經費匱乏,導致地外文明搜索研究出現嚴重人才斷層。全世界以地外文明為研究方向畢業的博士生不超過三人。國內目前同樣還沒有專門的經費支持。

而隨著「中國天眼」對地外文明搜索的正式開啟,將產生源源不斷的海量數據,針對數據的儲存和計算能力,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據張同傑教授預計,需要幾百萬,就可以把數據中心建起來。另外設備購買、人才建設和學術交流,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俄羅斯巨賈尤裡·米爾納聯手霍金組織的「突破性聆聽」,歷時10年耗資一億美金,全由尤裡·米爾納支持,是迄今為止在搜尋外星人上的最大手筆。國內富豪馬化騰對天文學尤為感興趣,看來可以瘋狂暗示了。

搜尋地外文明,意義何在?

搜尋外星人真的是靠譜、嚴肅的科學研究嗎?張同傑的回答是「YES」。研究和探索地外文明,絕對不是天文愛好者和科幻作家的事,而是天文學家實實在在的職責任務,而且要用科學的手段。

相較於所謂「黑暗森林說」,張同傑提倡「黑暗大海說」。「在黑暗的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航行,如果看到遠處一小點星光,那是來自另一艘帆船。此時,人們是像穿過黑暗森林的獵人一樣相互獵殺,還是守望相助?」張同傑傾向於後者。他認為搜尋外星人不僅有科學意義,對於人類今後的太空移民計劃更有現實意義。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系與宜居行星中心Jason T. Wright起草了由126名科學家籤名的美國地外文明2020年白皮書,分析了當前國際地外文明研究現狀,倡導推動國際地外文明的研究。張同傑特別強調,不能因為希望渺茫就認為沒價值,就不去做。或者說,不能因為一杯水裡沒有找到魚,就武斷地認定整個海洋裡沒有魚。

美國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G.CocconiandP.Morrison1959年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結尾說:「尋找地外文明成功的可能性很難估計,但如果我們從不去尋找,成功的可能性是零」。

至於「中國天眼」有沒有可能搜尋到外星人,未來的20年之內或可見分曉,我們吃瓜觀眾只需報以平常心、稍安勿躁。

極客君有話說

毫無疑問「中國天眼」勢必成為地外文明搜索研究的主力軍,引領地外文明搜索的復興。推動FAST地外文明搜索巡天,可以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拓展人類對於自身在宇宙中地位的認識。世界屬於三體,還是屬於藍星人,有生之年能看到嗎?

相關焦點

  • 一起去搜尋外星人!「中國天眼」9月預計可啟動地外文明搜索
    每經編輯:王曉波據科技日報報導,國際宇航大會(IAC)搜索地外文明計劃常設委員會(IAA SETI)會員、中國地外文明搜尋(SETI)科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宇宙學與地外文明研究團組張同傑教授近日接受採訪時首次透露,在設備升級後,「中國天眼
  • 三體警告?中國天眼9月開啟地外文明搜索計劃,外星人會被找到嗎
    文/仗劍走天涯「三體」警告?中國天眼9月開啟地外文明搜索計劃,外星人會被找到嗎在地球的外部究竟存不存在外星人呢?霍金生前也曾經屢屢的警告人類,在地球的外部確實生存著比地球上人類的科技文明更加強大的文明。而人類千萬不能夠去找尋他們。人類應該要好好的發展自身,以一個更強大的姿態展現在宇宙太空中。
  • 天天科普 | 中國天眼能找到外星人嗎?它到底能「看」到什麼?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中國天眼究竟是幹什麼的?為何要尋找脈衝星?中國天眼可以「看」到外星人嗎?視頻來源人民視頻為何要尋找脈衝星很多小夥伴以為,中國天眼建造的目的是尋找「外星人」,中國天眼工程總工藝師王啟明糾正了人們的這種認識,他指出:中國天眼的科學目標中,確實也包括尋找地外文明,但這並不是排在首位的目標,排在最前列的目標是尋找脈衝星。
  • 中國天眼明年將向世界開放,全球科學家有望藉此繼續探索地外文明
    最近,中國更是向世界宣告:「天眼」將向世界開放,讓公眾了解這隻「大口鍋」的真正作用。現已在「天眼」周圍建有觀景臺,可讓遊人近距離觀看這臺神奇儀器,如果將來在沒有科學觀測的情況下,將來也將對公眾開放,並給予一定的科普教育。必須指出的是,中國的這一舉措,也是在普及科學和技術普及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探索,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暗叢林法則麼?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宇宙學與地外文明研究團組張同傑教授首次透露,在設備升級後,「中國天眼」預計9月可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張同傑表示,「中國天眼」有潛力探測到數千顆地外行星上的類地文明或擁有更先進技術的文明。
  • 搜尋地外文明,尋找外星科技
    幾十年來,科幻作家虛構了很多有關外星人的故事,這些外星人要麼具有奇特的生物學特徵,要麼發展出了遠超人類的科學技術。科學家則希望通過「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arch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SETI),發現外星文明。
  • 中國天眼發現「第二個地球」?霍金和劉慈欣警告:不要接觸外星人
    話說,你相信宇宙中有外星人存在嗎?不管你相不相信,科學家霍金對外星人的存在是完全篤定的,他還曾經公開警告過:「我堅信,外星文明確實存在,但人類千萬不要接觸!」「天眼」的主要功能,就是探測宇宙深處的脈衝和引力波,它的觀測範圍非常廣闊,甚至能夠接收到130億光年外的信號。這個廣度,接近了宇宙的邊緣,由此不難看出,這顆「天眼」的功能有多強大。此前,科學家們通過這顆「天眼」,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疑似事宜人類移居的星球。
  • 中國天眼的直徑高達500米,能看到外星人嗎?
    每當說起天文望遠鏡,大家的腦海裡率先想到的可能是哈勃太空望遠鏡。這架望遠鏡於30年前飛上太空,作為人類最敏銳的「眼睛」之一,帶領人類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宇宙景象。哈勃太空望遠鏡看到了正在形成的新恆星,也看到了90億光年外的最遠單顆恆星,還看到了宇宙深處的星系,其中最遠是134億光年外的星系。
  • 三體:三體文明是什麼時候知道了黑暗森林法則
    而在《三體》系列中,成就最高的不是獲得雨果獎的《地球往事》,而是在《黑暗森林》中對費米悖論提出的一種解釋,也是文中的一種理論設定,即黑暗森林法則。費米悖論是關於外星人和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一個科學論題。簡而言之,如果銀河系存在大量先進的地外文明,那麼為什麼連飛船或者探測器之類的證據都看不到。
  • 如果真接收到外星人信號,該怎麼辦?霍金曾警告:「不要回答」!
    但是直到今天,一個叫做「搜尋外星人生命」(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簡稱 SETI)的組織仍然繼續對星系的信號進行監測,從這些信號中可以提取出來自星系內部或外部外星人的任何信號。如果SETI機構真的有一天監聽到了這樣一個信號,我們該怎麼做呢?它又將如何證明這樣一個信號就是由一個外星文明社會發送給我們的?
  •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新的快速射電暴,這是星際飛船「光帆」的能量洩露...
    4月28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搜索(SETI),尋找來自宇宙深處高智慧生命的信號。 5月13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通過海量巡天數據進行快速搜索,FAST首次發現一新的快速射電暴。
  • 外星人正在聯繫人類?「天眼」收到「詭異」信號,該怎麼解釋?
    為了尋找地外生命身影,各個國家花費了大量心思,身處在我國貴州的「天眼」,是探索地外文明的其中一個設備,自從開始建造一直到成功使用,中間花費了22年的時間,從開始使用天眼之後,頻繁接收到脈衝星信號,前段時間意外收到了距地1300光年的信號,難道是外星人正在呼喊人類嗎?
  • 美國天眼「瞎了」,繼嫦娥五號後,他們又盯上了中國天眼
    然而美國卻高興不起來,美國曾經的驕傲天眼瞎了。 目前全球僅有的兩個天眼望遠鏡,美國有一個,我國有一個。 然而美國的天眼最近卻瞎眼了,全世界只剩下中國一隻眼。
  • 這口500米直徑的「大鍋」,真的能找到外星人?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宇宙學與地外文明研究團組張同傑教授首次透露,在設備升級後,「中國天眼」預計9月可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張同傑表示,「中國天眼」有潛力探測到數千顆地外行星上的類地文明或擁有更先進技術的文明。
  • 劉慈欣《三體》:黑暗恐怖威懾整個宇宙,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除此之外,還有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非常欣賞《三體》。而在國內更是有騰訊馬化騰、小米雷軍、360周鴻禕等商界大佬對《三體》的高度評價。《三體》被評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雨果獎。劉慈欣也成為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作家,甚至有人稱讚「他是上帝派來拯救中國科幻的人」。《三體》的橫空出世,取得了重大突破,它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了世界級水平。
  • 21年外星人搜尋項目無疾而終,百萬網友白白投入,我們真的孤獨嗎
    SETI全稱為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中文譯作搜尋外星智能。利用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直徑達350米,是僅次於中國天眼的第二大口徑射電望遠鏡),採集來自宇宙的電信號,分析其中是否有潛在的外星人聯絡訊息。(註:這裡說的是狹義的SETI,也就是伯克利分校的這個項目。
  • 「中國天眼」被納入大辭海 它是如何捕捉宇宙秘密的?
    人類對於宇宙的好奇從未停止過,「中國天眼」承載的是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發現地外智慧生命的希望,這也是它最讓天文愛好者們興奮的地方。截至驗收,「中國天眼」公布兩年多來發現的脈衝星數量達到102顆,已超過同期全球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而每探測和記錄下一顆脈衝星,就可能意味著我們離發現地外文明更進一步。如何捕捉一顆星星?
  • 三體: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的技術差距有多大
    導語在劉慈欣的《三體》裡,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的碰撞中,就算在羅輯的執劍威懾時期,地球人對於三體人始終抱有畏懼心理。而這個畏懼心理正是來源於三體技術的強大。而事實上,三體文明的技術是否碾壓地球文明嗎?接觸階段從文中可知,對三體的信息傳播首先是由ETO發起的。利用三體遊戲吸引高端人才摸索這個地外文明,感受三體文明的歷史輪迴,從中得出有個比地球更為強大的文明即將侵略而來。在當下的地球技術中,尚未開發能夠太空航行的星艦,如此對比,自然膜拜在三體文明之下。
  • 哈勃望遠鏡和中國天眼,誰更有可能發現外星文明?
    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2016年9月21日在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大窩凼建成。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達500米,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介紹,口徑305米的阿雷西博1963年投入使用,在2016年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天眼)建成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主要研究射電天文學、大氣科學和雷達天文學。50多年來,阿雷西博望遠鏡成為人類巡視宇宙的「火眼金睛」,為天文學研究做出了不少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