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一個善良的人,就算在人群中不那麼起眼,但也是有著一份難能可貴的品質。這樣的人,也是我們很樂意去認識且願意交往的,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
雖說善良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但是一個人也不能隨時隨地都選擇善良,或者是不經思考地對別人善良。
所謂「人善被人欺」,一個善良的人,若是不懂得去分辨人心,不懂得去判斷眼前的事情,最終的這份善良只會成為別人傷害自己的工具。
培根說:「唯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於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
倘若善良沒有用對位置,雖然對別人不過分,但是卻會傷害自己。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原本很善良的人,就因為在為人處事的時候不懂得分辨,讓自己的善良用錯了位置,給錯了人,最後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和傷害。就因為這樣的傷害讓這個原本善良的人寒了心,而後失去了這份善良,想來也是挺可惜的。
遇到這樣的情況,或許我們會覺得這是遇人不淑造成的,但實際上這是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擁有善良,不代表要對每個人都善良,更不能不去分辨實際情況。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懂得,心地善良的人,若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很難過好這一生。
那就是善良用錯了位置。
米列說:「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覺不到別人的居心不良。」
所謂人心隔肚皮,遇到一個心理陰暗的人,就算你對他善良,他也未必會感激你,反而會在最後利用你,給你沉重的打擊。
我的一個朋友發生過一件事,她有一個同學,雖然平時聯繫的不多,但認識時間也挺長了。
有一次同學找她借錢,說是自己失業了等到找到工作了就還給她。朋友聽她說得可憐就借了,可是一連好久都沒有還給她。後來朋友看到那個同學每天過得好好的,還常常炫耀自己買的東西,去的地方。
朋友主動找她還錢,找了好幾次對方才還給她。那時候我都勸她以後少跟這樣的人來往。
結果沒想到沒過多久,朋友就跟我哭訴,說前不久那個同學又找她借錢了,說是自己請客吃飯身上錢不夠,所以找她借錢應急,回去後就還給她。結果幾天不還還直接把她拉黑了。
聽到她的遭遇,我只能說她就是太善良了,明明就被騙過一次,還看不清對方的為人。這一次也算是一個教訓,以後少跟這樣的人來往,也別對每個人都善良。
再善良的人,也應該懂得去分辨別人的為人,更要懂得拒絕。一個心地善良的人,若是不懂得拒絕,是很難過好這一生的。否則,只要別人抓住了你的這種善良,只會加倍來算計你,佔盡你的便宜。
就像羅曼·羅蘭說的:「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善會使其更惡。」
心地善良的人還應該明白,當你風光,而你的朋友落寞時,別輕易去安慰你的朋友。即使你再善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懂得給你們的友誼留一點空間和距離。
就好比,你工作順利,收入不菲,而你的朋友在工作上處處碰壁,生活中也不盡人意。你希望你的朋友過得好這能理解,但若是在這樣的差距下你還安慰朋友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以後總會好起來的」。
試想一下,當朋友看到你的風光,再聽到這樣的安慰會不會覺得你是在諷刺他嘲笑他呢?
泰戈爾說過:「不要從你自己的袋裡掏出勳章借給你的朋友,這是侮辱他的。」
不為別人著想,不考慮別人境遇,只管給出自己善良的人,更容易被人覺得你是虛偽。這種盲目的善良只會更加容易得罪人,失去身邊的朋友。經歷得多了估計連自己都質疑自己了,更會影響到自己的一生。
善良不是盲目的,更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給予任何一個人。
真正的善良,應該在給予別人的同時,還應該擁有判斷的能力,為別人考慮處境,也要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我們常說好人有好報,但若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不懂得這一點的話,他是很難過好這一生的。
詹森說:「誠實而無知,是軟弱的,無用的;然而有知識而不誠實,卻是危險的,可怕的。」
善良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但是善良不等於無知,更不等於盲目。
真正的善良,應該是能夠讓別人舒服,同時也能保護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