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12月20日,中關村平谷園2020產業發展論壇暨北京興谷經濟開發區招商推介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北京市平谷區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局長、中關村平谷園常務副主任胡東升透露《平谷區工業轉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根據該行動計劃安排,平谷區將以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為龍頭主線,做強涉農工業集群。
現場,譁啦啦與北京平谷區政府興谷經濟開發區也正式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推進"二十二城"一號供應鏈項目的建成投產,共建服務於京津冀的"城市中央廚房",打造智能化的食品加工基地,做強平谷區涉農工業集群,發揮平谷區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區的帶頭作用。
譁啦啦CEO徒丁(左)
相關資料顯示,譁啦啦成立於2009年,是信息產業部、北京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雙軟認證企業。2018年9月,商務部等8部委將譁啦啦列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企業;2020年4月,譁啦啦成為工信部推薦的首批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服務商,與阿里巴巴、華為等企業一同入選《中小企業數位化賦能服務產品及活動推薦目錄(第一期)》。
今年9月,譁啦啦又入選中國服貿協會(商務部下屬)菜籃子供應鏈委員會主席團。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位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
餐飲行業同樣也在經歷這一過程,供應鏈與數位化技術的結合正是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餐飲行業破局發展的有力武器。觀察人士表示,北京平谷區多來點城市中央廚房項目就是供應鏈與數位化技術結合的一個重要實踐。
打造中央廚房名片 強化區域產業集群
資料顯示,北京市平谷區是農業大區,先後獲得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北京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區等稱號。
據介紹,平谷區政府此次與譁啦啦達成重要合作,意在創新打造集中央廚房、休閒食品、功能食品於一體的"現代食品谷",實現以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推進平谷區工業轉型發展。
目前,該片區已有千喜鶴、旺仔牛奶、原麥山丘等食品生產企業,也已形成了某種程度上的產業聚集。接近政府人士透露,該項目落地可以帶動區域內農產品銷量,吸引其他地區的優質餐飲企業入駐平谷,既可以為區域餐飲行業帶來變革,又可以通過區域餐飲企業進行總部資源再配置,促進企業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門店資源最大化,在平谷區產生明顯的總部經濟效益。
據了解,譁啦啦位於山東濟南的中央廚房已經建成投產,項目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可覆蓋半徑超300公裡,已搭載如中央廚房生產執行系統(MES)、智能倉儲管理系統(WMS)、以及運輸管理系統(TMS)等全方位的數位化管理系統。
譁啦啦相關負責人表示,"二十二城"一號供應鏈項目是濟南城市中央廚房的進化版,在項目面積、設計理念、現代化程度、科技水平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未來也會引入工業旅遊、農業科技創新等業務板塊,同時也會將譁啦啦供應鏈體系最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引入進來。"它既會是平谷區中央廚房的名片,也會是譁啦啦通過城市中央廚房為客戶提供服務的一個標杆。"
此外,項目的落地和建設,以及後續對大型餐飲連鎖企業跨區域發展的帶動,都直接提高了地區就業水平。
提升食品工業水平 帶動農業科技創新
作為北京重要的農業大區和農科創中心,平谷在某種程度上也承擔著保障北京食品供應安全、帶動農業科技創新的職責。在過往的歷史中,平谷區的農業科技創新更多集中在育種和種植等方面,而"二十二城"一號供應鏈項目的落地,有助於提升區域內食品工業的發展水平和安全程度,帶動區域農業科技創新。
"二十二城"供應鏈在原材料供應環節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與鄉村產地建立緊密聯繫,整合鄉村農業、中央廚房和下遊服務供應數據,協助有關政府部門統籌土地資源,從而推動平谷區農業的數位化發展。
在提高供方供應效率和穩定性的基礎上,"二十二城"可以直接與產地聯繫,將優質農業技術輸出到農村,並通過農業技術研究與開發,優化產業鏈成本結構,提昇平谷區食品產業鏈的整體質量。
在提升食品工業水平上,通過新一代央廚生產系統、運輸管理系統以及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的賦能,譁啦啦"二十二城"一號供應鏈項目將代表行業領先水平。在食品安全方面,譁啦啦擁有完善的食品溯源機制,食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要求完全是醫療級。相關負責人表示:"譁啦啦對於食品安全的把控非常嚴苛,這一點上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認可。"
在農業科技創新上,"二十二城"一號供應鏈項目的落地,也讓平谷區的農業科技創新與市場結合更緊密。
具體來說,藉助餐飲大數據的廣泛覆蓋,"二十二城"能夠對不同原料的需求進行有效預測,並提前計劃種植端的品種和規模,對產出量過大或需求不足的產品,可以實現跨區域商品統一調度,大大提高了平谷區供應鏈流通效率。"上遊需要什麼樣的西紅柿?什麼樣的白菜?這個在過往是不甚清楚的,但是通過柔性供應鏈體系,以第二產業帶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為農業科技創新安上了'市場之眼'。"譁啦啦相關負責人表示。
促進餐飲企業發展 打破規模增長瓶頸
從餐飲行業發展角度來看,北京平谷區"二十二城"一號供應鏈項目的建設似乎還有更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從業者耳邊時常響起這樣一句話:未來的競爭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餐飲供應鏈行業的發展水平十分低下。譁啦啦CEO徒丁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中國基礎供應鏈的缺失這導致了在中國開餐館,就像在一個沒有電的地方創業,先要為自己修一座電廠才行。"
這直接導致了我國連鎖餐飲企業的規模瓶頸。在徒丁看來,除少數業態如茶飲、咖啡外,中國連鎖餐飲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後,發展速度會驟然放緩,就像一種"詛咒"。"你會發現中國的連鎖餐企都長不大,正餐漲到200家,快餐漲到600家,基本上就不漲了,特費力地再走,也很難走太遠。"
原因在於,中國多數的大型連鎖餐企都被困在了一個以企業自建供應鏈為圓心,以350公裡為半徑的一個圓裡。在新的區域再造"圓心",企業需要承擔巨大的成本和風險。疫情之下,這種風險被無數倍地放大了——前端門店流量喪失,後端自建供應鏈卻仍在損耗大量成本,這讓從業者認識到了輕資產運營的必要性。
包括"二十二城"一號供應鏈項目在內的譁啦啦供應鏈體系,就正承擔著完善中國餐飲行業基礎設施、打破餐飲企業規模增長瓶頸的責任。"譁啦啦始終以做中國的Sysco為目標,協助餐飲企業獲取更大成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使命。"譁啦啦CEO徒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