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窮人更愛奢侈品?諾獎得主歷時15年走訪5大洲18個國家,犀利吐槽:「越窮越愛買買買「

2021-02-07 精英說

 

 

與此同時,網友們吐槽自己是「社畜」碌碌無為、是「日光族」負債纍纍,甚至按日子過得「越忙越窮」,卻全然不知道這一切是因為什麼。


所以,為什麼會越忙越窮?這個聽上去太過犀利甚至讓人不忍直視的問題曾被不少人提起,卻少有人真正去思考。

 

直到2019,三位經濟學家因為一本名為《貧窮的本質》的書籍,以及他們在這背後卓越的貢獻,獲得201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作者 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 和 Michael Kremer

圖片來源:Google

 

在書中,這三位經濟學家用15年的時間踏遍5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中最貧窮的地方。從生活、教育、健康等生活的多個維度,來探究貧窮產生的真正原因,最終有了這本「大成之作」。

 

現如今,《貧窮的本質》這本書已被公認為研究「貧窮」的巔峰之作。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圖片來源:Google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窮人?書中有個詞叫「貧窮陷阱」:

 

越窮越容易生病,越生病未來就更窮

 

在作者們筆下,窮人們並非不夠努力、不願意學習,但生存本身就可能已經佔去了他們95%的時間,再加上錯誤的觀念和匱乏的資訊,光是讀起來就感到十分絕望。

 

窮人們沒有剩餘的資金來長期投資自己,缺乏有效的資訊而無法做出正確決策,因為朝不保夕而放棄投資及時行樂,又或者因為出身卑微只能自怨自艾自生自滅。


             

圖片來源:Google

最後,一輩子逃離不出「貧窮陷阱」。

 

而當我們直視這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詳細解讀對貧窮和窮人的誤解,這一切也將能夠啟發我們反思自身的思維模式和現金流管理,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說,比窮更可怕的是無知,在貧窮背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知識和信息的匱乏。

 

當最有價值的信息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信息和資訊相對匱乏的窮人,便成為了最短視的那個群體。

 

《貧窮的本質》這本中,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圖片來源:Google     

 

2005年,阿比·吉特來到印度西部一個城市,和當地的醫療機構商量推廣疫苗、蚊帳來預防疾病的合作。

       

在現場,只見一位當地小護士氣衝衝地走出來,指著阿比吉特大聲告訴喊道,「這些事根本沒有意義」。護士提到,曾有個得了痢疾的小孩來看病,於是給了孩子媽媽一支口服液,可大人壓根不相信口服液就可以給孩子治病,因為媽媽覺得只有打針才有用。

 

當然,這不是最讓人驚訝的。


  印度農村

圖片來源:Google

 

阿比吉特發現,窮人花費在健康和醫療上面的金錢和時間並不少——甚至等於乃至高於中產階層,可他們的大部分資金都用在了昂貴的治療上,而不是廉價的預防。

 

為什麼呢?窮人往往缺乏必要的醫療和衛生知識,他們聽不懂醫生們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也不理解給兒童接種疫苗將可以節省更多的醫療費用,往往要等到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會在無奈之下掉頭去看醫生。

 

在印度醫院,幾個家庭的不同病人擠在同一張病床上

圖片來源:Google

 

通過他們的研究,你或許可以理解,為什麼貧窮如此難以克服。信息貧富和經濟貧富是正相關的關係。

 

每年,全球有500萬人在5歲之前就會夭折,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窮人。其實我們無法苛責,這些掙扎在貧困線的家庭,最大的努力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更高層面的東西,並不在他們的能力和理解範圍之內。

        

圖片來源:Google

 

因為缺乏正確的信息來源,窮人們只能從他們有限的認知裡,選擇看似正確的事情。對於看不見的風險,他們既沒有預見的能力也沒有學會判斷,甚至不願意相信別人所說的風險。

 

比如生病後,他們更傾向於相信那些喜歡「下猛藥」的醫生。

 

比起那些真正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的社區站,窮人更重視那些要價高但是願意為他們開抗生素的醫生。在窮人看來,「下猛藥」可以幫助他們更早痊癒,從而有時間和精力重新投入到勞作中,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往往會帶來抗藥性和過度治療。

        

圖片來源:Google

 

方方面面的事物,都在不斷扼殺著窮人的生存空間,讓他們不得不為三餐一宿而疲於奔命,用體力換取生存下來的一絲機會。然而這種重視治療輕預防的態度,讓很多窮人不但經濟更加緊張,身體也飽受摧殘,進而可能影響到下一代。

 

根據研究,身體狀況較差的孩子往往上學的時間較短,畢業之後的薪水也相對較低。

 

貧窮,就這麼被「遺傳」了下來。

        圖片來源:Google

與此同時,因為肩負著生活中的重重逆境,窮人往往更難做出正確的決定。

 

有科學研究表明,生活在巨大壓力中的群體往往承受著更高的皮質醇,這類原本是腎上腺在應激反應裡產生的激素,容易誘導人類作出更加不理智的衝動型決定

          圖片來源:Google


 

試想,當你的周遭永遠充斥著這樣的話語:

 

「你永遠都買不起那臺電冰箱,還是喝杯茶吧」、「學習是沒有用的,反正我不夠聰明」、「存錢有什麼意義,還不如立刻就花掉」……

 

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壓力山大吧。

 

圖片來源:Google

 

曾有一位名叫芭芭拉的美國博士想要了解貧困生活的真正模樣,於是她化身服務生、清潔工和理貨員進行親身體驗。經過了幾個月的實踐後她發現,底層人民最無奈的現實是:

 

即便再怎麼努力工作,也還是難以跳脫貧窮的怪圈,生活會越來越把你消磨得只會考慮一餐一飯,看不到將來。

       

美國女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作品

《我在底層的生活》

圖片來源:Google

 

女博士的貧窮體驗揭露了這世間最殘酷的本質,「有些人光是活下去,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也正因此,對於貧困地區的人來說,儲蓄的吸引力更小,他們認為目標太遙遠,並往往因為心理因素拒絕延時滿足。就這樣,當他們因為短視、成見或是不得已的現實因素放棄儲蓄,也將因此跌入貧窮陷阱,陷進一個無法擺脫的惡性循環。

 

在一次田野調查中,三位經濟學家來到一處貧困的村落考察,他們驚訝地發現,當地許多兒童表現出營養不良的狀況,但許多家裡都有電視機。

 

村子裡的人說,他們會攢很久的錢,買一部電視機。

       

圖片來源:Google

 

學者們感到奇怪:電視機並不能改善他們的經濟情況,但是吃得更好更健康卻可以幫他們更好地提高生產力。為什麼寧可把錢用來買電視機,卻不願意花錢改善自己的營養狀況呢?

 

村子裡的人回答道:「因為電視機比食物重要。」

 

平心而論,貧窮的人生活中往往有更多的煩惱,所以相對而言,比其他人更加需要那些讓人減輕煩惱的工具——垃圾食品、遊戲機,吃一頓豐盛的晚餐、買一臺電視機……這些高頻低效但卻及時滿足的方式,必然將成為了他們的「最佳解壓途徑」。

 

而聯繫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又何曾不是這樣呢?

       圖片來源:Google

 

在這個被消費主義裹挾的時代,「雙十一買買買」、」聖誕大狂歡「……外界太多的刺激可以讓我們喪失理智。

 

一個名牌皮包、一部最新款的手機、一輛國外進口的豪車、一場奢華的婚禮……成為了許多當代青年重要的情感追求之一。

 

經歷了村莊的這一幕幕景象,經濟學家們發現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一定數量的窮人雖然窮,但相對而言在消費方面的支出並不比富人低,甚至還會更高。聯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背負高額貸款甚至喘不過氣來的人們,可能不少人對此深有體會吧。


 

很多時候,在面對巨大的外界誘惑時,人們已經喪失了自控力。

 

在行為經濟學上就有一個叫「決策疲勞」的概念,意思是說,你在短時間內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就越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決策越來越隨意。

 

有經濟學家就發現,這種「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


 

美國的窮人喜歡買垃圾食品,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覆比價。

 

一方面,這佔用了他們的大量時間,沒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頻繁的、無意義的決策使他們的大腦疲勞,從而無法抵禦那些垃圾食品的誘惑。

 

而在富人看來,花錢要麼是為了賺錢,要麼是為了享受,兩樣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費精力。正如阿爾法書院學習顧問 Ion Buravcenco 曾說的,「花錢的前提是,思考這是否對自己長期真的有意義「。


 

如果真的喜歡一件物品,適當地獎勵自己無可厚非。

 

但試想,如果頻繁地花錢為了得到某類物品,它對你而言是變得讓人麻木了,還是讓你幸福了呢?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小林君,精英說作者,英國文化研究領域海歸小碩,用心碼字。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公眾號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二字,並按照轉載要求來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資料: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966353/

芭芭拉·艾倫瑞克《我在底層的生活》

紀錄片《為什麼貧窮》

書單 小心你的「窮人思維」

糖總總 為什麼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

精英說 "這個社會正嚴厲懲罰不讀書的人",女博士、富二代體驗窮人生活後,發現殘酷現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窮人更愛奢侈品?諾獎得主15年走訪18國:「越窮越愛買買買」
    與此同時,網友們吐槽自己是「社畜」碌碌無為、是「日光族」負債纍纍,甚至按日子過得「越忙越窮」,卻全然不知道這一切是因為什麼。所以,為什麼會越忙越窮?這個聽上去太過犀利甚至讓人不忍直視的問題曾被不少人提起,卻少有人真正去思考。
  • 【90號茶室】為什麼窮人更愛奢侈品?諾獎得主15年走訪5大洲18國,犀利吐槽:「越窮越愛買買買」
    與此同時,網友們吐槽自己是「社畜」碌碌無為、是「日光族」負債纍纍,甚至按日子過得「越忙越窮」,卻全然不知道這一切是因為什麼。所以,為什麼會越忙越窮?這個聽上去太過犀利甚至讓人不忍直視的問題曾被不少人提起,卻少有人真正去思考。
  • 為什麼窮人更愛買奢侈品?耗費近20年的諾貝爾獎發現:越窮越擅長浪費
    更好的地方在於,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理解貧窮和財富的本質非常有用,建議花5分鐘認真看完這個研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這次獎項結果和歷年都有不同。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感嘆:沒早點知道
    之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稻盛和夫提到了富裕家庭和窮困家庭的差別,他說越窮的家庭,反而越愛買東西,而富裕的家庭,家裡反而沒多少東西。細想來,的確是這樣,那這到底是為啥呢?而富人則注重的是「剛性需求」,一次性買完所要的東西,之後便不會再去關注,或者說,富人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購物上。就比如說,富人買了一張十幾萬的床,那麼日後,十幾萬以下的床就不會再去關注,窮人則相反,買了張5000塊錢的穿,不是很滿意,等有點錢了,他就會再去看看更貴的床。如此一來,家裡的東西就只會越堆越多。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怎麼不早說?
    有一次稻盛和夫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他說了一個題外話,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說一個家庭越窮,買的東西反而越多,然而富裕的家庭卻見他們多少東西。稻盛和夫的話將社會的現實毫無保留地揭露,確實,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堆滿了物品,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貧窮的本質》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 著為什麼他們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
  • 為什麼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
    更好的地方在於,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理解貧窮和財富的本質非常有用,建議花5分鐘認真看完這個研究。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這次獎項結果和歷年都有不同。首先,夫妻同時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還是首次。
  • 窮人更喜歡買「奢侈品」?真相原來是「貧困陷阱」
    這個問題其實來自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我們理解貧窮和財富的本質非常有用,建議花5分鐘認真看完這個研究。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麻省理工班納吉迪芙洛等三位學者,以表彰他們在貧困研究方面所作的貢獻。這次獎項結果和歷年都有不同。 首先,這是首次夫妻同時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許多人其實持有不同意見。
  • 馬雲告誡「敗家娘們」: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別知道太晚
    馬雲創立的淘寶,可謂是全民「剁手」的典範,而說到淘寶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敗家娘們」,貌似淘寶現在成了「敗家娘們」的代名詞,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馬雲也因為阿里巴巴成為了中國首富,所以馬雲總結出了一套關於富人和窮人的區別就是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而一個富有的家庭,家裡的東西往往越少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人,越喜歡買東西?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曾經有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提到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越多;越有錢的家庭,反而買的東西越少。2、真正的富人,不會在買東西上浪費時間有很多人認為只要自己有錢,就能買自己想買的東西。但其實這是窮人才有的想法,有錢人是不會產生這種想法的。窮人經常在幻想著自己變得更加有錢,來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奢侈品、護膚品、自己喜歡的品牌等。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買東西?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所言:「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反而越多,家裡往往堆滿了東西,而越富有的家庭,家裡卻沒多少東西,反而井井有條。」雖然稻盛和夫是日本的富人階層,不過,他也是窮苦小子出身,所以對窮富階層的思維習慣差異深有體會,對此,他給出了三條解釋。
  • 稻盛和夫:為何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年輕時不知道!
    稻盛和夫是世界公認的經營之聖,他有次在演講的時候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差別,就是一個家庭越普通,買的東西反而更多,而一個家庭越富有,家裡卻整整齊齊。還真讓稻盛和夫說對了,越窮的家庭,家裡往往亂七八糟,而富人家裡卻井井有條,為什麼會這樣呢?
  • 股神巴菲特:為何越窮的人,越愛買東西?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他曾在公開場合談及窮人和富人的區別時,越窮的人往往越愛買東西,而其實越富有的人,家裡卻沒有多少東西。而事情真的像他這麼說嗎?巴菲特給出明確的解釋,窮人和富人其實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思維上,有以下幾條解釋:一、窮人在乎價格、富人注重價值窮人和富人對一件事情的關注點是很不同的,富人通常都會重視產品的質量與性能,不會在乎價格;而窮人則恰恰相反,他們通常會把價格放在第一位,之後再去考慮其他的屬性。
  • 從諾獎得主的著作中,我們發現了關於貧窮的7個真相
    又什麼阻礙了窮人跳出「貧困的陷阱」?今天的FM118節目,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副教授張華為大家領讀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和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合著的《貧窮的本質》一書。《貧窮的本質》是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比吉特·巴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的著作。
  • 你為什麼這麼窮?諾獎得者揭秘貧窮的本質
    憑藉這本書的學術成果以及兩人在緩解全球貧困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兩人和哈佛經濟學家麥可·克雷默一起被授予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作者先後深入五大洲多個國家的窮人世界,調查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50歲知道就晚了
    稻盛和夫雖然本身不在乎名利,作為一個超脫於金錢的哲學家,對富人和窮人的洞察卻比所有人都深得多!他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窮人家庭和富人家庭的區別,他認為一個家庭越窮,購物慾望和購買的東西也會非常的多,會導致家裡亂糟糟的,而一個越富有的家庭,家裡其實根本沒什麼東西,也很整潔。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所言:「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反而越多,家裡往往堆滿了東西,而越富有的家庭,家裡卻沒多少東西,反而井井有條。」仔細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事實好像確實是這樣:窮人家裡亂糟糟,富人家裡井井有條。
  • 為什麼窮人越愛購物?稻盛和夫3點說明,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了
    稻盛和夫有一次提到了窮富家庭的區別,那就是越窮的人買的東西越多,越是富有的人,家裡反而沒有什麼東西。這是為什麼呢?對此,稻盛和夫給了三條解釋。一、富人不會把錢浪費在買東西上很多人認為,有錢了之後就要大手筆的花錢,買很多東西,不用有顧慮。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就越愛買東西?窮人嘆息:知道的太晚了
    窮與富的原因,人們一直在爭論不休。稻盛和夫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越是貧困的家庭,一旦手裡有了錢就會買很多的東西,但是原本就有錢的的人家,卻不會這樣做。在這樣的一段話裡,稻盛和夫說了很多的現實情況。有錢的人會將那些四處購買物品而浪費的時間充分的利用起來,去做對他們生活、工作更有意義的事。過分的猶豫不決就會導致對買的各種產品的不滿意,然後這裡買一個,那裡買一個。時間就在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浪費了。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家庭,越愛購物?別等中年以後才恍然大悟
    稻盛和夫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往往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就越多。」反之,而越富有的家庭,家裡卻沒多少東西。事實真的這樣嗎?其實,事實確實如此。一般窮人的家裡都是堆滿了東西,富人的家裡卻是井井有條。那麼是為什麼?這是典型的富人思維,稻盛和夫就是富人中的一人,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創辦了2家世界500強企業。對此,他給出了3條解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