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記者 王曾
孫銀娟剛開行李箱的鎖,裡面的東西一下就「蹦」了出來,看樣子「超載」了。箱子底下有一床嶄新的被子,從老家出發前,孫銀娟特地買來,算是給「新家」穩居。
「這環境比以前工地強多了,有單間住,還有空調、熱水器,連床墊都是新的……」丈夫曹永強操著一口甘肅版普通話笑呵呵的說。
曹永強、孫銀娟夫婦搬「新家」
2月的最後一天,173名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務工人員,24小時跨越1300公裡來到天津市靜海區愛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瑪」)務工。
載有173名鎮原來津務工人員大巴車抵達愛瑪
當愛瑪員工為曹永強測量體溫時,他一邊伸出手一邊滿懷信心的說:「從老家出來時都體檢完了,我們鎮原和你們這都是『零疫區』,你們放心,我們更放心。」
夫妻倆找對「靠山」了
孫銀娟抱著一歲半的小兒子親了又親,連連囑咐婆婆多給孩子喝水,多吃蔬菜。丈夫曹永強催促她動作快點,去往天津愛瑪的大巴車快要發車了。
孫銀娟將小兒子交給婆婆,夫妻倆拉著行李箱出門,在村子拐角處,孫銀娟回頭發現,婆婆和孩子還站在家門口,孫銀娟淚溼了眼眶,猛揮了揮手。
2月29日下午2點,173人分乘8輛大巴車從鎮原出發了,他們將前往1300公裡外的天津靜海愛瑪工廠務工。
窗外的黃土坡上殘留著淺淺的雪線,窗外的景象對曹永強來說沒什麼新鮮的,他在手機上查詢著靜海簡介,把他認為重要的信息告訴妻子孫銀娟。孫銀娟有一句沒一句的回應著,她的心思在三個孩子身上,尤其是只有一歲半的小兒子。
一個星期前,夫妻倆接到鎮原縣城鄉就業服務局發布的消息稱,靜海愛瑪集團急缺工人,靜海區和鎮原縣是對口幫扶單位,得知靜海用工需求後,鎮原縣積極在當地組織招工。
包吃包住、15天帶薪假期,平均月薪6000元以上……這樣的招工條件打動了曹永強。曹永強不怕苦不怕累,但他需要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來撫養三個孩子和老人。
生完小兒子,還沒等孫銀娟出月子,曹永強就去內蒙古一家煤礦做了挖煤工,每個月4000多元的工資,儘管單位包住,但住宿條件太差。挖煤工作條件艱苦,每天一身「黑」,工期不穩定,整整一年時間只幹了半年的活。
春節前,曹永強回到鎮原老家,想著年後重新找一份工作。
突來的疫情打亂了曹永強的計劃,夫妻倆在家閒了一個多月,家裡的積蓄不多了,找份穩定的工作迫在眉睫。
正好看到愛瑪招工信息,但對愛瑪並不了解,曹永強上網查詢看到,企業實力、工作環境、工資待遇都不錯,又是在東部發達地區,他不僅給自己報了名,也把妻子捎帶上了。
經過24小時行程,大巴車進入靜海區地界,天空飄起小雨,馬路變得寬敞起來,路邊是一排排廠房。曹永強擦了擦車窗上的寒氣,試圖看清每個廠房上的招牌。
下午4點,車速慢了下來,路邊愛瑪的燈箱廣告牌多了起來,曹永強知道愛瑪快到了。
進入愛瑪廠區前,大巴車上所有人都要進行體溫檢測。車門打開後,潮溼的空氣湧入,孫銀娟有些冷,順手抓起座位上的羽絨服蓋在身上保暖。靜海的室外溫度也不高,氣候潮溼得多。
第一個務工人員下車
務工人員即將進入宿舍
務工人員排隊等候體檢
經過短暫交接後,曹永強夫婦拎著行李下車,煤礦宿舍和眼前嶄新的宿舍樓無法比擬。他們和另外一對夫妻共享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曹永強居住的屋內有陽臺、衛生間,電器有空調、熱水器,就連漱口杯、梳子、口罩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準備好了。
愛瑪員工為務工人員分配宿舍
務工人員宿舍已消毒
務工人員宿舍
愛瑪為務工人員準備的生活用品
曹永強樂得合不攏嘴,他恨不得馬上進入工作狀態。「把我媳婦一起帶出來算是對了,我們倆找對『靠山』了,現在就想馬上上線,憋了一身的勁兒。」曹永強說。
司機兼職「導遊」就怕乘客上廁所
在曹永強辦理住宿手續時,愛瑪公司後勤人員給大巴車司機送來了熱騰騰的盒飯,疫情期間避免人員聚集,17位大巴車司機只能在車上將就吃盒飯。
孫彥鋒和同車搭檔吃上了24小時來第一口肉和菜,一路上他只吃了兩盒方便麵和一盒餅乾。
孫彥鋒在慶陽當地一家旅行社當大巴司機,常年跑旅遊線路,24小時跑1300公裡的任務對他和搭檔來說並不是新鮮事。
兩人開一輛車,人歇車不停,四小時一輪換,勞動強度不大。
不過,這次任務的難度在於,孫彥鋒和搭檔除了擔任司機外,還要充當「導遊」角色。為了減少人與人的接觸,50座的大巴車只坐一半人,相當於每名乘客佔兩個座位。
人雖然少了,可管理的強度卻大了。孫彥鋒最怕的是進服務區讓乘客上廁所。
以往旅遊包車時,導遊會引導乘客去服務區休息,孫彥鋒和搭檔可以歇會兒。如今,他倆不能歇著,要緊盯住乘客,不允許乘客和外人接觸,更不允許購物,不能在服務區多停留。
曹永強說,進入服務區後大巴車停在遠離人群的地方,兩名司機盯著車上的乘客,乘客下車最多五分鐘就得返回。
以往大巴車加油時,乘客可下車休息,可這趟長途,大巴車三次加油期間都沒有讓乘客下車。對曹永強來說,這是他30年來最漫長的一趟旅程。
孫彥鋒和搭檔吃完晚飯,就要連夜返回慶陽市,這又將是一趟24小時旅程。不過孫彥鋒覺得,返程時間會快些,畢竟只有兩名司機,可以減少停靠服務區的次數。「他們安全到了,我們就放心了,返程就輕鬆多了。」孫彥鋒說。
兩個「零疫區」區域的對接
跟隨173名務工人員一起前來的,還有鎮原縣城鄉就業服務局副局長袁新宇。24小時行程,袁新宇顯得有些疲憊,但她馬不停蹄和靜海區有關部門、愛瑪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接。
簡單的歡迎儀式後,袁新宇組織173名工人排隊進行二次體溫檢測,家鄉話和普通話不停轉換著。
直到工人們陸續入住宿舍,袁新宇才得以稍事休息,她將愛瑪公司工作人員拉到一邊悄悄說:「能不能幫忙找個地方洗把臉?」
袁新宇原本可以在靜海暫住一宿,轉天再返程。但疫情時期,為了減少接觸,她要跟隨大巴車連夜返回。回到鎮原縣後,還要繼續在崗位值守。一路上她協助司機,自己連洗臉的工夫都沒有。
袁新宇說,春節前,靜海區人社局在鎮原縣舉辦了「2020年春風行動暨靜海區對口幫扶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在此基礎上,鎮原縣人社局加大宣傳力度,下大力量動員農民工特別是建檔立卡人員外出就業,輸送工作因疫情而暫緩。
一周前,當接到靜海區可以「點對點」解決企業用工需求後,立即在當地組織招工宣傳、篩選,同時協調當地衛健委進行體檢。
靜海和鎮原都屬於新冠肺炎「零疫區」,防控成果來之不易,為了確保兩個地區的防控安全,體檢工作必不可少。
短短5天,鎮原縣務工報名人數就超過200人,年齡均在45歲以下。第一批173名工人先行出發,後續還將繼續組織第二批、第三批務工人員輸轉。
鎮原縣與靜海區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單位。目前,鎮原縣在外務工人員超過10萬人,其中常年在津務工人員多達5000人。
袁新宇是第一次來津,她還有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幫助家鄉有務工需求人員實地了解天津,實地探訪用工企業,為他們提供全新、權威的企業信息,做到心裡有底。
通過實地走訪愛瑪生產車間、住宿環境,和愛瑪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了解企業用工需求,下一步組織招工時袁新宇更有針對性了。
愛瑪公司:人來了心裡有底了
新來的工人們拎著行李箱排隊進宿舍的場面,讓王俊生想起了他的學生時代。
王俊生是愛瑪天津工廠廠長,此時的他像一名老師,看著學生個個鬥志昂揚,心裡樂開了花。
2月17日,愛瑪復工了,分散到全國各地的工人陸續返崗,早先一些「按捺不住」的員工選擇另謀工作,愛瑪靜海工廠原有近2000名員工,陸續返崗的只有1000多人,不過因為返崗後需要隔離觀察,能立即上線生產的工人只有幾百人,即便全部人員上線,愛瑪還有將近800人的用工缺口。
往年3月開始是電動車銷售高峰期,去年這個時候愛瑪每天的訂單量超過20000輛。今年受疫情影響,復工和銷售高峰重疊,意味著訂單量猛增,人員卻緊缺。
如今,已經開啟了3條半生產線,日產能只有5000多輛,遠遠達不到訂單需求。
173名年輕工人的到來,讓王俊生心裡有底了。
這些工人到了愛瑪後,先休息兩天適應環境。然後接受人力資源、公司管理培訓,再進入車間進行安全、工種培訓,最後將他們分到各個班組,班組細化人員分工。
按照正常流程,5天內這些工人將可以上線操作,屆時愛瑪生產線可以擴展到6條,日產能比目前提高一倍。
為了疫情防控需要,生產線上工人之間距離拉長,人與人之間設置了隔離簾,每天至少四次消毒,確保疫情防控安全。
對口幫扶不遺餘力
務工人員順利交接後,袁新宇向張進剛伸出了手,但很快又抽了回去,二人會意一笑,不約而同雙手合十彼此致謝。
張進剛是靜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人社局」)就業促進科科長,他和袁新宇是同行,也是此次點對點解決企業用工需求的對接人。
靜海區作為鎮原縣東西部協作對口扶貧單位,從2017年開始,雙方啟動勞務協作模式。3年來,張進剛和袁新宇在兩地勞務對接上交流合作數十次。
疫情的到來,使兩地勞務合作模式有了新變化。靜海區人社局把甘肅籍務工人員在靜海工作情況反饋給鎮原縣人社局,吸引當地勞動力外出就業;推廣線上精準對接,及時向鎮原老百姓發布用工信息,提供優質崗位;對已來靜就業人員跟進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把推進東西部勞務協作與做好防疫期間的復工復產相結合,實現了受援地勞動力來靜務工與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的雙贏。
2019年,靜海區幫助鎮原縣當地63名貧困建檔立卡人員完成勞務轉輸任務,協助當地300人就近轉移就業,協助1327人赴其它省市就業。
今年第一批173名鎮原縣轉輸至靜海區愛瑪的務工人員中,有98名貧困建檔立卡人員。
2020年,鎮原縣將實現全縣脫貧摘帽,為了幫助鎮原縣實現這一目標 ,靜海區將不遺餘力。
聽說好看的人,都愛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