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猜猜法國人為什麼不買名牌包

2021-12-28 婲花紋文


最近看到一篇《為什麼法國人不買名牌包》,裡頭說法國的中產階級太太下午喝咖啡的時候聊起來,她們不買名牌包因為不願背著與自己地位不符的產品,也沒有全套的裝備去匹配,有錢要全家去度假,也不願打腫臉充貴族。她們不明白月薪八千的中國人為什麼要背個名牌包去擠地鐵。好「掉價」的。還說買名牌包是被壓迫幾千年的中國女人藉此來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工具。

小花覺得,儂也是想忒多了。。。


法國人到底買不買名牌包,我真不知道。認識的法國人不多。

可是,小花曾住在美國幾年,現在身邊大多外國同事也是美國人,小花確定美國人是買的!

我就是大愛Louis Virtton啊,我就是要買買買呀。我不僅要背著去坐地鐵,我還要背著去擠公交呢。原因很簡單,這就是我平凡而普通的非貴族生活。普通生活也需要有心愛之物和心愛之人的充實和點綴。崇尚自我價值和自我解放的美國人大概也是這麼想的。

奢侈品包之所以有了奢侈品的身份。它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老的傳承,獨到的設計,講究的做工,   精緻的包裝,周到的服務,我不否認它們巨大的品牌附加值,但是你也得承認,它們真真是一件件優美而昂貴的好物呀。就像春日裡的花朵,豔陽下的小溪,星巴克的咖啡,書桌上的手扎本... 它們都是好物,一樣值得欣賞和追求。是生活裡撥動心瀾的一朵朵「小花」。


中國人,特別是80後,90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受過教育,有些還接受了好的西方教育,有了走南闖北的機會和隨之而來的見識,他們不會天真到認為一隻包能夠改變或是代表他們的身份和地位。實際上她們壓根沒有想到這件事,她們想到是,我最近加了一個月班了,得買個好物來打一針雞血。我的黑色衣服太多了,得買個亮色的包才好,LV的新款好像不錯,隔壁部門的Lulu背的黃色的真好看...

我看到的是,購買奢侈品的大多數中國人,還是量力而行的。誰也不會傻到砸鍋賣鐵去買包吧。《為》故事裡的月薪八千的助理如果月薪五百,或是沒有一點點積蓄,應該不會去買卡地亞的。 我不明白,掙著自己的錢,買著自己想要的東西,過著自己能夠承受的生活,有什麼好「掉價」的。其實這就好像有個目標,一直朝著目標奮鬥,有一天達到了目標,也是蠻值得自豪和驕傲的呀。

下面就要說到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人買奢侈品包?據《為》說,「2015年全球百分之六十四的奢侈品都被中國人買回來了。」 

你說為什麼呢? 


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政府報告上說了:

我們買得起,你管得著嗎?不僅買得起,而且中國人因為眼界的開闊,知識的增長,有了更多獎勵自己、快樂自己的選擇和能力。我們中國人現在也是要全家去度假的喲,還跨國遊勒,但是包還是要買的。退一萬步說,中國人買包有那麼一點點愛面子的心思作祟,愛面子怎麼了,中國人幾千年都是這樣活下來了,不是挺好。愛面子也得有資本。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小花開著腦洞想法國人當然是愛名牌包的吧,不然怎麼會是那麼多奢侈品品牌的發源地呢。順便科普一下:

愛馬仕Hermes, 迪奧Dior, 香奈兒Chanel,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古奇Gucci,YSL聖羅蘭,範思哲Versace,紀梵希Givenchy,Paula Ka ,Jean Paul Gaultier ....這些都是源自法國的奢侈品品牌。

如果只是法國人的個別現象,那可能是個人喜好不同,她們的好物清單裡,沒有品牌包包。你喜歡限量的手工真皮包,我偏要創意商店裡圖案可愛的帆布袋,都是值得尊重的個人選擇嘛。

但是,如果這是一個社會現象,如果那麼多那麼多的法國人都不再買名牌包了,那麼原因大概是一個大寫的「窮」字。

我的一個女朋友前段時間獨自去法國旅行,行前多方打聽和糾結於法國的安全狀況,結果剛到法國第一天,就被路上遇到的一個「熱情」的地陪,以帶她去喝好喝的咖啡的名義,騙掉了她50歐元。我的女朋友在座位上等,他就是拿著她的錢去點咖啡,趁機開溜了。我的女朋友自然是單純善良的小公主,實在不適宜一個人出行,可是且看這行騙手段之拙劣,目標之微薄,只為了這區區50歐元,就能想見曾經輝煌的日耳曼民族已經窮到了什麼地步。歐洲的經濟不景氣不是一天兩天了。

你喝你的咖啡,我買我的包。個人享受個人生活,豈不美哉。

其實,小花覺得這是一個個人喜好的問題,能不能不要什麼事情都上綱上線,涉及到人生觀和價值觀勒。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
    那邊T太太搶答,「我家那個上次出差帶回來一箱子名牌包。唯一個沒牌子的,是我的。我媽村子裡面的皮匠,照我原來那個斷了帶子的包重做的。」一群在中國不用上班的全職法國太太,在上海市中心整棟老洋房的花園裡面,端著咖啡,唏噓一片。羨慕嫉妒恨,太土豪了,這些中國人。口水擦乾淨之後,S太太想想不對,又說:「買卡地亞表的是我先生的助理,一個月工資八千不到。
  • 法國女人為什麼不買名牌包?
    一群在中國不用上班的全職法國太太,在上海市中心整棟老洋房的花園裡面,端著咖啡,唏噓一片:羨慕嫉妒恨,太土豪了,這些中國人!口水擦乾淨之後,S太太想想不對,又說:「買卡地亞表的是我先生的助理,一個月工資八千不到。她先生也在我們公司,工資也就一萬多,還有一個六歲的孩子。你說,買卡地亞的錢哪裡來的?」T太太趕快附和說,「對呀。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
    看看上海滿街的名牌,再看看中國員工的工資,錢是自己印出來的麼?」每次遇到中國疑難問題的時候,她們就會想到我。一齊扭頭看著我問:「 Lulu,你們中國人的錢哪裡來的?」長期和這群善於思考的太太們混,我的太極推手練得還不錯。我呷了一口咖啡,悠悠地說:「不就是一個包,一塊表嗎?與其問中國人為什麼有錢買,我想問,你們為什麼不買呢?」這也是一個我一直想問的問題。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愛買名牌包
    一齊扭頭看著我問,「Lulu,你們中國人的錢哪裡來的?」長期和這群善於思考的太太們混,我的太極推手練的還不錯。我呷了一口咖啡,悠悠地說,「不就是一個包,一塊表嗎?與其問中國人為什麼有錢買,我想問,你們為什麼不買呢?」這也是一個我一直想問的問題。我認識很多法國女人,可是沒有哪個有名牌包。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愛買名牌包?
    每天陪你,一路讀行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一讀
  • 為什麼法國人不買名牌包?
    口水擦乾淨之後,S太太想想不對,又說:「買卡地亞表的是我先生的助理,一個月工資八千不到。她先生也在我們公司,工資也就一萬多,還有一個六歲的孩子。你說,買卡地亞的錢哪裡來的?」T太太趕快附和說,「對呀。看看上海滿街的名牌,再看看中國員工的工資,錢是自己印出來的麼?」每次遇到中國疑難問題的時候,她們就會想到我。
  • 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你開玩笑呢吧
    我不是個喜歡撕的人,但今天有點忍不住。原因是前幾天看見好幾個號都在轉一篇叫做「為什麼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的文章。
  • 法國女人真的不買名牌包嗎
    曾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法國女人為什麼不買名牌包》,說的大抵是中國女人膚淺虛榮買買買,法國女人從容優雅有品味。
  • 法國女人不買名牌包?眼都LV了好嗎!
    我們班有個參加過巴黎名媛舞會的法國姑娘,對,就那個每年選出全世界10來個未成年名媛成年儀式那個高大上的,這位女同學出身時尚世家,日常也蠻低調的,但她也是拿得起好包的.比如celine的難買到的box,還有一些可能是她媽自己設計的包包,我有一次好奇問她,對LV老花的看法,她說,「十分經典,豐富的女性才能駕馭」。
  • 為什麼法國女人不買奢侈品包包?
    這個急,這個氣,和航空公司這一頓理論,終於在十幾個小時後,箱子和表都完璧歸趙。M太太說,「你先生也忒大意了,這麼貴的東西放箱子裡託運。」S太太說:「箱子裡還有兩塊愛馬仕的絲巾和一個LV的包,都是幫中國同事帶的。」那邊T太太搶答,「我家那個上次出差帶回來一箱子名牌包。唯一個沒牌子的,是我的。我媽村子裡面的皮匠,照我原來那個斷了帶子的包重做的。」
  • 我的買包故事 | 如何選擇人生中一支名牌包?
    所以那時的我,一有空的話就愛去專櫃店轉悠,只是window shopping,卻帶著一種老娘若干年後要來買它的氣勢,來親身體驗這些包的重量,尺寸,大小,皮革的質感。Don't trust people in the cyber world,對包也是。何況人生中一支名牌包?我怎麼能從網上看看圖片就斷定它是否值得我掏錢?當然要親自體驗了。
  • 澳洲女人為什麼不買名牌包包?
    微信朋友圈裡前一段時間有一片特別火爆的文章,叫做「法國女人為什麼不買名牌包包?」,閱讀後仔細想了一下,澳洲女人也很少有人背名牌包包,為什麼呢?
  • 那些愛買名牌包的姑娘為什麼越來越有錢?
    為什么女生愛買名牌包?既然是寫在基因裡刻在骨子裡的喜好,那就要往祖先身上去找原因。在那弱肉強食,你死我活,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原始社會,男原始人和女原始人過著互幫互助,團結有愛的生活。男原始人的任務是奔跑追逐,捕獵野生動物帶回家,所以他們需要輕裝上陣,帶的東西越少越好。
  • 為什麼澳洲人不買名牌包?越來越多在澳華人活成了真實的模樣
    有一些留學生會進店買價值幾百甚至上千澳元的商品,只為了『希望有個好運氣能考出好成績』。代購誇張的時候可能一次某款產品全包下來。奢侈品,顧名思義是一個人無需再為柴米油鹽皺一皺眉頭的時候,用閒錢來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簡單來說,奢侈品就是拿來炫富的。如果你有錢,我認為沒有理由去阻止你推動世界經濟走出低迷。
  • 第一隻名牌包買什麼
    對於買包的立場,我其實之前在《這是一篇不買包的包貼》裡已經闡述得很清楚了。原則上,我認為衣服比包重要,但是考慮到女生對包的心理需求早已不是將它視為一件搭配單品,而是安全感與自信心的來源。所以我想還是給一下自己的建議,畢竟我也是是經歷過爆發性買包的那段時期的。剛出校門的女生第一隻名牌包買什麼?這個題目其實限定了很多條件。
  • 我也是背過假名牌包的人
    x這麼形容第一次見到我的情形: 「穿了一件阿童木圖案的棒球服,匡威鞋明顯大一號,掛在腳上,踢拉著走,雙肩書包的帶子太松,劉海和後面的頭髮過渡得非常不自然,面目懶散,表情不屑.」 可他那時為什麼會喜歡上那個奇怪、散漫和不夠可愛的我呢? 過了這麼好幾年,他不說,我也不太問。
  • 蕭亞軒曾為買名牌包遠赴法國,猶豫時旁邊女孩的舉動讓她馬上付錢
    蕭亞軒曾為買名牌包遠赴法國,猶豫時旁邊女孩的舉動讓她馬上付錢蕭亞軒是著名的亞洲天后,是一個很優秀的歌手,蕭亞軒在歌壇的地位也是很蔡依林不相上下,她的很多歌曲傳唱度很高,像是《愛的主打歌》《最熟悉的陌生人》等等諸如此類的,蕭亞軒的歌曲曲風多變,而且她本身舞臺爆發裡也很強,是女歌手裡面的實力派。
  • 「 我花2萬買的名牌包,全是假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個名牌包包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標。為了買個大牌包,有些人不惜一擲千金,甚至願意出國去買。花錢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花了冤枉錢啊。為了保證跟正品極高的相似度,他們會有專員經常去逛各大名牌專櫃,及時了解爆款產品,獲取品牌信息。甚至還會花錢買真包進行1:1打版復刻。一天下來,好做的包能生產四十個,不好做的也可以生產出三十個。
  • 「不要送我名牌包.」
    我媽這個高級知識分子,並沒能免俗,她毫不猶豫說:「幫我挑個包吧,COACH的就行,或者其他你看到好看的。」 那時候我還小,分不太清名牌包和名牌包以及名牌包之間的區別,於是就按照「我覺得好看」的原則,給她挑了一個CK的包——帶回國給她,她只看了一眼,然後那個包就被永遠的丟在家裡儲存間黑暗柜子的角落裡,和其他別人送給她的她不喜歡的包堆在一起。
  • 日本人為什麼不買LV包了?背後答案對中國人有啟示
    日本人為什麼不買LV包了?背後答案對中國人有啟示 原標題:日本人為什麼不買LV包了?我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家舊書店,發現了這一本書。我覺得,三浦先生對於社會的分析與前景的展望,有著獨到的見解。譬如,他認為,新時代的消費理念,已經從崇尚時尚、奢侈品,經歷注重質量和舒適度,進而過渡到回歸內心的滿足感、平和的心態、地方的傳統特色、人與人之間的紐帶上來。也就是說,日本已經告別了追求名牌和奢侈品的時代,開始進入了個性化、簡約化、精神化的消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