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是集繪畫、書法、雕塑、裝飾、人文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精美絕倫的陶藝作品能啟迪孩子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提高孩子的審美素養與審美情趣。
人類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近大自然,親近泥土的天性。陶土溼潤柔軟,可以使少年兒童感到親近、自由、放鬆。陶藝課程既是孩子釋放自我、闡述童真的一種手段,也是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增強自信心的有效措施。
每一件陶藝作品,都需要經歷反覆推敲、打磨才能成形。孩子們在塑形、施釉、燒制等過程中了解泥塑的規律和要求,慢慢地學會細心和耐心,形成細緻做事的習慣,塑造健全而優良的人格。同時,也發現自己的能力,將天馬行空的想像用陶土呈現出來,恣意發揮。
我校推出的陶藝課程,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小朋友們製作技巧,更多的是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校教師通過音頻、視頻以及情景設置來擴展孩子們的視野,激發孩子們的創造思維,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美、創造美,並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對美展現不同視角的理解和表達。
巴川的每一個陶藝作品都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與故事。
黃浩榮,一名來自重慶市潼南巴川中學校六年級的學生,他與班上其他的孩子有點不一樣,急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在加入了陶藝課程後,陳正果老師發現了他在陶藝上的天賦,對他耐心指導,引導他在陶藝創作中發揮特長、修煉心性。日積月累,黃浩榮的變化讓大家刮目相看。
在觀看三星堆紀錄片時,紀錄片裡有講到兩種不同的青銅人像,一種是笄發,一種是辮髮。而三星堆文明的消失,有可能就是笄發一族和辮髮一族的戰爭引起的。在了解了這些信息後,黃浩榮同學提出了他的創作想法——這兩族人就像兩個國家,跟中國象棋是一樣的,一邊是蠶叢國王(大國王),一邊是編發族國王(小國王)。他根據兩國不同的風格特色,製造出一盤布局精妙的棋局,全局共32個棋子,每一顆棋子都有特定的人設和地位。
他的這項作品在第一屆西南少兒陶藝創作大賽中榮獲最具潛力獎,受到四川美術學院老師的廣泛讚譽,並陳列在成都泥邦陶瓷藝術博物館供大家觀賞。
巴川的故事還在繼續。
羅亞濤老師將孩子們製作的花盆燒制出來後,看著光禿禿的花盆不由有點單調,他靈機一動,在每一個花盆中種植了匹配花盆大小的多肉,軟軟胖胖的多肉襯著藍色的小花盆顯得格外可愛。頓時,展架上呈現出一派生機。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花盆上有著可愛的多肉欣喜萬分,對羅老師表示感謝,同時也更加喜愛陶藝這門課程。
制瓷「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陶瓷的製作工序繁多,任何一步出現了失誤都有可能導致整件作品前功盡棄,這就需要匠人們精益求精。我校開設陶藝課程的目的就在於培養孩子的匠心精神,在實踐中收穫治癒心靈的力量,雕刻時光之美。
撰稿/黃 堯
編輯/林 婭
校對/胡大孝
審核/劉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