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LTS:6.5
GPA:3.3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Interactive Designed Communication
- 關於自我
self-introduction
我是一個隨性又喜歡做夢的設計師和藝術創作者。在本科我學習的是服裝設計專業,這是一個非常注重視覺化的學科,這個專業給我帶來了很大程度上的的審美提升。同時,服裝類作品通常會有清晰的概念和風格,能傳達出很強的個人化思想,這一點我很喜歡。在學習中,老師會鼓勵我們儘可能的去表達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給予了我們極高的設計自由,並不會批判和質疑你的主題是否貼近現實。所以我一直將我的服裝設計作品看作軟雕塑,或者紡織品藝術進行創作。
我最喜歡的裝置藝術家是丹麥冰島藝術家Olafur Eliasson,他的作品運用光、水和氣溫等自然元素,通過多種感官完整的探知,改變了觀眾對空間的看法和體驗。他在2003年的作品Weather Project中在鏡面天花板下創造了一個發光的虛幻的陽光,這個作品成為了當代藝術的一個裡程碑,也讓我第一次對裝置藝術產生了啟蒙性的興趣,讓我相信藝術和設計擁有革新性力量。
我在申請研究生的過程中愈發清晰的發現,我對產出解決問題的設計並不是很感興趣,而是更希望作品有更為廣泛的定義和用途,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學會通過作品來表達自身的思考和觀點。由於我是一個很喜歡嘗試的人,所以我的作品風格很豐富,涉及到服裝設計、雕塑、交互裝置等方面。「design is general」,我就是憑藉這種跨學科思考的能力,收到了LCC交互專業的Offer。
我認為互動設計是設計的一種溝通方式,需要跨學科多元化的思維能力。交互專業是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強強聯合,所以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表達與合作能力,因為在項目製作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技術人員的輔助才能完成作品。
互動設計是一個近幾年很熱門的專業,它是伴隨現今社會發展所產生的必然產物,本質上是通過一種創新性的手段來改變我們的生活,屬於創意設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外相比,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相對比國外要起步晚一些,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認為未來國內互動設計的就業前景還是比較好的。
項目一:西瓜、裂縫、地面
From Miss Wanwan這個項目的靈感源於我在一個陌生小鎮的短暫生活經歷與人文觀察。我以局外人的身份觀察了這個小鎮,拍攝了多達好幾百張關於小鎮生活的照片,我反覆拍到了西瓜果皮一類的垃圾被隨意亂扔在龜裂的馬路上,這個現象在小鎮上很常見。
西瓜、道路、裂縫,如果只組合這三個詞而不看照片,可以營造出一種超現實的感覺,構成全新的視角,類似於藝術中「去脈絡化」的思考。所以「西瓜、裂縫、地面」這個主題並不是一開始就產生的,是從漫長的觀察和眾多攝影素材搜集,慢慢抽絲剝繭,最後找到我所感興趣的點。
From Miss Wanwan我沿著這個思路通過調查問卷繼續發展,讓受訪者隨機組合這三個元素。意想不到是,他們竟然把這些不相關的元素用自己的風格結合起來了。我為這些受訪者畫了肖像,從他們的描述中,我學著他們的視角重新看到日常生活。說白了,就是一個解構和重組生活的過程。我想通過這個方法,尋找一種新的看待生活中普通事物的方式,換個視角使得人、事、物變得更有趣。 From Miss Wanwan在實踐整個項目過程中,我得到了非常多靈感,它們就像一個圖書館中的書籍,每一本都有它們自己的可讀性。我意識到這些靈感並不能通過同一個媒介來表達,所以我在這個項目最終的成品中,包含了像繪畫、雕塑、服裝、錄像等各種形式,共產出了四、五個作品。它們都出自這三個極其普通單調的詞「西瓜、裂縫、地面」,但最終呈現又各自不同,就像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博物館,聚集了我們每個平凡人生的不同感悟和視角。From Miss Wanwan在我的作品集中,跟互動設計關係最大的是Yawn這個項目。這個項目是和兩個同學一起合作的,用了兩周左右的時間,現學了犀牛(Rhino)軟體和Arduino,然後完成了一個完整項目。我當時把交互,理解成一種對話,它可以建立在人與人之間,也可以在人和物進行對話,包括機器、電腦等,它們也可以是更廣泛的東西。我們選擇了一個自然界中神奇的事件,就是「打哈欠互相傳染」這件事情作為項目的靈感。這個動作可以在人和人、人和動物之間傳染。那麼除了生命體,我們還想探究打哈欠是否能在人和非生命體之間傳染。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做出了一個模擬生物打哈欠的裝置。
我決定留學主要是因為在大學學習了設計專業之後,發現我本身對藝術有著強烈的追求,而且瀏覽了很多國外學院的畢業作品,發現大多數作品都很有活力,有自己的風格而不是很死板。我很想體驗這樣的自由創作環境,所以打算繼續深造學習,為我個人發揮潛能及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機會。
從服裝設計專業轉到交互是一個偶然的結果。因為我對各種不同領域的藝術和設計作品都很喜歡,所以我在製作作品集時,一直在跟隨自己的興趣做作品,沒有給自己設置明確的目標學校或者方向,我希望我的作品幫我做出這個決定。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首先,是要想清楚自己將來要走什麼方向,然後根據這個方向,去選擇讀研的學校。用互動設計舉例來說,偏藝術類的互動設計專業和偏網際網路就業的互動設計專業,就是兩個非常不同的方向。所以大家要弄清楚一個專業到底在教什麼,屬於哪一個方向。
在現在這個時代,作為設計師,我們要適應不斷變化的趨勢和未來的可能性。雖然設計流程有助於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在兩至三年後,當我們回顧已經完成的工作時,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我一個習慣,就是對現有設計不要習以為常,而是保持觀察和審視,同時對不同的設計過程持有開放的態度,沒有絕對「完美」的設計,優秀的設計需要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建議想要學習交互的同學平時多多觀察自己的生活,同時也多觀察身邊不同類型的人,去探究他們的需求與交互行為之間的內在邏輯。無論是要成為互動設計師還是交互媒體藝術家,這都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創造新的東西之前,觀察和看見是第一步。
- 推薦書籍
Books
如果大家想了解互動設計專業的風格,我建議可以去讀《Speculative Everything: Design,Fiction,And Social Dreaming 》這本書,幫助大家了解思辨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有的經驗和技術都會過時,不斷學習和迭代才是最重要的。設計師不僅應該著眼於當今的問題,還要著眼於未來,隨時發問:「我們如何通過設計來應對未來的挑戰?」。思辨設計是一種通過想像可能的未來,推測「事情將會怎樣」的設計思維,也就是用設計作為工具,去推測未來。儘管它會讓人感覺「不切實際」,但我更看中它「戰略遠見與未來主義」的一面。
如今,人工智慧、氣候變化、生物技術仍然是熱點。很多設計師和藝術家會選擇和不同學科領域的人合作的方式進行設計和創作。這本書中的設計案例會告訴你,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如何通過吸取其他的學科中知識或理論,去形成具有自身、不可替代性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同時,思辨設計更是我們在做設計項目時一種好用的設計工具。在設計前期,它會幫助你在前期構建理論框架,打開設計的思路。從慣性思維中跳脫出來,利用「假如這樣」(what if…)的提問框架,找到獨特且有意義的設計切入點(Start Point),有趣的切入點就像是項目催化劑的作用,能重新定義我們與現實的關係。
▎優秀學生經驗談
更多詳情以及其他海外留學的資訊可以關注公眾號 UXD交互工業產品設計分享 或者 添加 小助手 UXD設計小助手(uxd010),還可獲取講座直播哦~對於設計初學者,完成從0開始創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學習過程中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樣。有了大量的積累,才能在腦海裡建立素材庫,這些素材庫能幫助同學們完成最初的設計想法積累,基於這樣的基礎再進行個性化的創作,最終才能做出高質量的作品集。UXD交互工業產品設計學院是尤克斯國際旗下的一家專注於交互、服務、工業、產品設計專業的頂級設計學院。除了一對一設計課、基礎技能課程、小組課題、設計評圖、聯合教學外,我們提供不定主題的公開課和內部小組課,教學計劃課程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基礎軟體技能教學、設計理論系統講座、申請必備知識解析等。上海市徐匯區西岸創意園2棟 六樓
TEL:13641963425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用於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