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用印的習慣

2021-02-21 篆刻吧

點上方藍字可加關注

微信號:篆刻吧

方寸之間天地寬  金石交合乾坤大

文、款、印被稱作書法作品的三大要素。用印是書法作品的最後一道環節,非常講究。要根據款式的不同、章法中起承轉合氣勢的不同和整體上的左右均衡來決定,因地制宜,靈活應用,用的恰當,會產生「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妙趣。在一幅作品中蓋印不宜過多,盡求「惜紅如金」,力求適宜和諧,寧少勿多,寧單勿雙。印章的內容、形狀、風格、大小及印泥顏色等因素都應予以考慮。

寧單勿雙

根據作品空白來選擇鈐印位置,在一般規律中追求創新。姓名、字號鈐蓋在款字下面,有時因章法之需,鈐於款字的左側;引首印一般鈐於正文起首處的第一、二字之間位置。

鈐印數量要適度,統一中有變化,力求對作品起到補白點綴的美化或彌補作用。古人云:「印不過三」,若數量太多,則有喧賓奪主之嫌。鈐蓋兩方以上印章,要注意變化;若兩枚相連,一般是一朱一白,若接下有第三方,則用白文;若壓角印是方形白文印,引首則用長方形、圓形或隨形朱文印。一幅作品中若使用多方印,要兼顧整體上的審美,儘可能朱白相參、錯落有致,避免印距相等和位置平行。

用印大小要與作品相稱,能夠起到校正通篇布局重心的作用。古人云:「用圖章,寧小勿大,大則不雅。」要視書法作品尺幅大小選用印章,切記落款處的印章大約與落款字大小相仿,否則,不但會給人以沉重下墜感,有時還會影響畫面的整體格調。上款上端不可蓋閒章,壓在人名頭上,大多忌諱。一來失禮,二來破壞了畫面。

印章風格要與作品風格相匹配,如,齊白石單刀直入、痛快淋漓的印章,不適宜鈐蓋在筆觸細膩的楷書作品上;同樣,雄渾奔放的作品,也不能用工穩秀麗的細圓朱文印。用色宣書寫的作品,要考慮印色和作品整體色調相和諧;輓聯用印,只能用黑色或藍色。

名陰號陽

姓名章,一般鈐在落款最後,用大小一致的朱文、白文對章,連鈐。古云:「名陰號陽」,即名印陰刻,字號印或齋館印陽刻。一般白文為上,朱文為下。距離間應最少有一個印章的寬度以上。當然也有用一個白文姓名章的,可加朱文閒章,也可大小不一,但必須小印在上,大印在下。用印時注意印章不可超過款文,也就是說小於款字。

引首章,一般鈐在作品右上四分之一部位,如:正文一、二字之間的右邊,既與落款相呼應,又與畫面融為一體;印面以長方形、葫蘆形、橢圓形、圓形為多;印文多為作者喜歡的名言、警句、籍貫、年份或齋館號等。

腰章,作品從首至尾中間為腰。腰章在大幅作品中較常用,內容無定式,可以與引首、押角章形成三點一線,互相呼應。行氣稍有擺動時,可用腰章調節補白。

畫龍點睛

對聯:對聯中有單款為中下部題款鈐印。上聯通常鈐引首章,鈐在第一、二字之間的右邊;姓名章鈐在書者名款下,通常有兩枚印章,一朱一白。

橫披:用印的多少和其他書法款式一樣,要視主體布白的需要而定,不是越多越好,正文作品中部,不宜鈐印。

匾額:款字、印章與正文不可靠得太近,宜疏朗,有整體感。

扇面:落款字鈐印的多少,要視章法的需要而定,印章的邊線要與主體內容的斜度及折線相向。

冊頁:內容獨立時每頁都可落款加章,也可在最後一頁落款加章,視書寫的形式變化而定。

四條屏:首幅右上可蓋引首小長形章,其餘不可蓋,如果統統蓋上,行氣就被破壞了。

印章是書法作品章法上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書法作品上鈐蓋印章,往往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正如潘天壽先生所說:「中國印章的朱紅色,沉著、鮮明、熱鬧而有刺激力。」通過用印,作者不僅可以表達藝術觀點,展示襟懷,記時記事,而且直接關係到作品的章法,起著調整構圖和增強節奏感的作用。所以歷代書家都非常重視作品的用印。作品用印,可以說有規律又沒規律,不能一概而論,這取決於整幅作品空間形式的需求,既要照顧到章法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也要避免畫蛇添足。

印章起源

印章到底起源於何時,這要從古代文獻資料的記載和遺存的實物結合起來看,不能單憑某一家的論斷來決定。

一種說法認為璽印起源於三代(夏商周),這是根據唐杜佑的《通典》:「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為印,龍虎為鈕」的說法;另一種說法是根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的記載:「季武子取卞,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44年,相當於春秋中葉。這是較可靠的關於璽印的最早記載。其中的「璽書」就是用印章封發的官府文書。

在漢代人所著的緯書中,如《春秋運鬥樞》、《春秋合誠圖》等書則把璽印提早到黃帝和堯舜時代。比如《春秋運鬥樞》中載:「黃帝時,黃龍負圖,中有璽章,文曰天王符璽」;而《春秋合誠圖》中則說:「堯坐舟中與太尉舜臨觀,鳳凰負圖授堯,圖以赤玉為匣,長三尺八寸,厚三寸,黃玉檢,白玉繩,封兩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璽」。說得煞有介事,但這些書都是漢代方士編造的,其中大多為荒誕不經的傳說,是不能完全使人相信的。

還有人認為璽印起源於商代,認為這與殷代書契的刻制有關(其時能刻制出精美的甲骨文)。而且,在黃濬所著的《鄴中片羽》中,載有三方從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銅璽,這是已知最早的印章(圖1),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人鍾情閒章

閒章,是指姓名印、官印之外的印章。閒章是繼秦漢璽印之後的一種吉語印演化而來的印章,其印形、章法布局、文字結構與姓名私印基本相同。閒章的出現使以往單純的實用的姓名印,發展成為獨立的具有文學含義的一門欣賞藝術。閒章具有極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力和奇妙的藝術功能。閒章入印的印文內容豐富,記事、言志、抒情、詠景、詠物,充滿了哲學、美學、文學色彩,耐人玩味。閒章,從不同角度,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道德情操以及修養、情趣、學識和經歷。閒章因為文人的鐘情而異彩紛呈,因其獨具的實用性備受藏家追捧。

印章,據其內容功能分兩類:一類具有徵信作用,一類不具徵信作用即「閒章」。閒章內容廣泛複雜,有各種圖形、吉語、格言、警句、詩詞等。閒章的正式形成並獲得重大發展,是在元明時期。元代畫家王冕始創以花乳石自己治印,從此,閒章進入了主要抒發個人情感和表達人生志向的新境界。文人畫士多治印,且鈐於書畫作品或藏書之上。

「閒章」不同於名章,少則兩字,多則幾十字。一般來說,「閒章」的內容與作品的主題沒有直接關係,然而,有此一章,便生色不少。「閒章」雖「閒」,但既然加蓋在作品上,就成為整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清代集詩人、書畫家、進士於一身的鄭板橋,用於書畫的閒章頗多。他曾當了12年縣令而不得升遷,懷遇不公,遂刻「七品官耳」(圖2)以自嘲。後因開倉賑濟災民,得罪了豪紳而被罷官去職,從山東濰縣回家鄉以賣畫餬口。「二十年前的舊板橋」是他常用的閒章,印寫其志,「民間疾苦」的清官本色。

近代畫家吳昌碩,五十學畫,鐫「畫奴」以自許,52歲經人保舉做了江蘇安東縣令,可是做了一個月就辭職了,後來他刻「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意為他比不願做官的晉代陶淵明做縣令時間還少50天。

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變法失敗後他遭清廷通緝,亡命海外,長達十六年之久。康有為精於書法,回國後,向他求字的人絡繹不絕,而他定的價格也極高,晚年的生活費用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賣文賣字的收入。在他的書件上常鈐有一枚自述赫赫經歷的閒章,文曰:「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遊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圖4)。此章朱文4釐米見方,共27個字,字數之多甚為少見。其自炫自得之情,其不勝感慨之意,躍然紙上。

齊白石早年做過木匠,成名後作畫常用「魯班門下」印,以示不忘昔日的貧苦生活;「見賢思齊」印與其寫字如出一轍,下筆不重描,一刀下去,決不回刀,氣勢如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中國長沙湘潭人也」自報家門,和「人長壽」(圖5)成為其經典代表作;所刻「三百石印富翁」、「尋常百姓人家」等,道出他為藝術獻身的甘苦,「墨戲」、「不成畫」、「門外人」、「浮名過實」等,又體現了畫家的謙虛精神。

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印章時時坦露思想感情,仕女畫閒章印文為「摩登戒體」,山水畫為「大千眼底」、「自詡名山足此生」、「萬裡寫人胸懷間」,凡自認為得意之作又印文為「獨具隻眼」、「百歲千秋」、「老奴」,盡情地表達出對生命和自然的情懷。還有「乞食人間」和「苦瓜滋味」等,表達自己貧寒出身、經歷和處境。

閒章入印的印文內容非常豐富。或記事、或言志、或抒情、或詠景、或詠物,大量的閒章印文是摘自經史典故、詩詞佳句、名言警語和書論、畫論、印論、騷語;或反映書家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人生態度;或發表各自的藝術主張、個人情懷;或用以自勵明志;或抒發懷抱。其中充滿了哲學、美學、文學色彩,耐人玩味。閒章常常成為文人寫意畫和書法作品中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部分。

文人真正自己動手刻印,相傳始於王冕。

王冕是浙江諸暨人。以畫墨梅名揚天下,亦工詩,精篆刻。首創用花乳石刻印,花乳石脆軟細膩,容易受刀,表現刀法韻味效果極佳,從而把篆刻創作從寫篆到奏刀兩個過程以一手來完成。很快在文人當中普及開來,為以後流派篆刻藝術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王冕所刻的這方印章,原石無存。從傳世的繪畫作品中能看到所鈐自刻自用的印章,如「王冕私印「、「王元章氏」、「方外司馬」等,頗有漢代鑄鑿之味,不僅吸取漢人法度,表現了漢印的神採,也刻出了他自己的風格。

版權資訊:文章來源於網絡,無法查證或聯繫上原作者,如涉及版權事宜請聯繫我們以便及時處理,感謝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書法用印的講究
    用印是書法作品的最後一道環節,非常講究。要根據款式的不同、章法中起承轉合氣勢的不同和整體上的左右均衡來決定,因地制宜,靈活應用,用的恰當,會產生「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妙趣。在一幅作品中蓋印不宜過多,盡求「惜紅如金」,力求適宜和諧,寧少勿多,寧單勿雙。印章的內容、形狀、風格、大小及印泥顏色等因素都應予以考慮。
  • 書法秘笈之錐畫沙、印印泥
    後聞褚河南云:用筆當須知如錐畫沙,如印印泥。(予)始而不悟,後於江島,見沙地淨,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始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鋒嘗欲使其透過紙背,真草字用筆,悉如畫沙印泥,則其道至矣,是乃其跡久之,自然齊於古人矣。」從文中可以看到,錐畫沙印印泥原始出自褚遂良。陸彥遠對錐畫沙進行了一層意思的解讀:藏鋒。
  • 書法中,虞世南的「印印泥」,顏真卿的「屋漏痕」,到底啥意思?
    古人在講書法的時候,一般都比較玄妙,不光衛夫人是這樣。在唐代的時候,有人向褚遂良請教書法:「褚老師,書法的線條,怎麼寫才能好看呢?」褚遂良的回答很簡練:「如錐畫沙,印印泥。」說實話,如果今天有人這麼回答我,我可能會覺得他是在糊弄我。這也算是回答嗎?
  • 毛筆書法中的用筆原理
    書法,講複雜很複雜,講簡單又很簡單。要而言之,學習書法,無非用筆、結字,再加上整幅作品的布局謀篇。這兒就其扼要,先談用筆。趙孟《蘭亭十三跋》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由於「折釵股」、「屋漏痕」在我國歷代書法創作用筆中所形成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性,這裡且擇要而述。1、錐畫沙、印印泥這是講書法中鋒用筆,藏鋒含蓄之妙。「錐畫沙」、「印印泥」,意謂中鋒落筆造成入木三分的效果,就好比用錐尖畫進沙裡,劃出一線,沙形兩旁稍許隆起,當中凹成一條深入的線路;又好比用印章蓋在紫泥上面(古封泥印),沉穩有力,起落清楚。
  •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工會書法美術協會「國網印吧」建設紀實
    現有兼職管理人員2人,印吧專職工作人員1人,本部書法美術篆刻愛好者20餘人。國網甘肅檢修公司「國網印吧」:建於2017年6月1日,依靠國網甘肅電力職工書法美術協會和國網十大職工書法家張懷江書法工作室建設,在國網甘肅檢修公司3樓職工文體活動中心享有專享空間,實用面積約60平方米,可利用職工文化長廊展覽面積達150平方米以上。
  • 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開幕
    7月17日,由西泠印社、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內江市委宣傳部、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的「惟彼孤山——郭強捐贈西泠印社作品展暨大研堂師生書法篆刻作品展」在張大千美術館開幕,共展出作品151餘件。省文聯黨組副書記劉建剛,省文聯機關黨委一級調研員尹春春,內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文聯主席秦金保出席開幕式。「惟彼孤山,積石巖巖。穆穆先哲,吾齊所瞻。」
  • 用印「四美」,如痴如醉.
    而今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印的品類增多,質量也有所提高,用印的審美觀也逐漸成為社會的一種需求,名家篆刻印風已被世人所認可、推崇,印之美幾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等待和需要的是人們對用印的全方位審美。
  • 一代巨擘——沙孟海之於當代書法發展的意義
    1922年,沙孟海到上海擔任家庭教師期間,有幸接觸康有為、吳昌碩等老先生,對以後沙孟海的書法和篆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25年他任教商務印書館圖文函授社,期間,從馮君木、陳屺懷學古文學,學藝大進。章太炎主辦的《華國月刊》,多次刊載他的金石文字。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考古學會名譽會長等職。
  • 書法落款蓋章的10種禁忌
    書、印相映成趣,不但能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
  • 當代著名書法家鍾明善,極品書法欣賞,秀雅多姿清新脫俗,真書法
    很多的書法家都說楷書是書法學習的基本功,如果單從字面上理解的話,就是覺得楷書比較簡單,但是真的學起書法來,就會發現楷書是最難的,但寫好楷書對行草的線條質量有促進作用,光練楷書不練行草書法水平難有提高,只練行草不練楷書線條質量浮,行草和楷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廢!
  • 西泠印社社員、燕守谷書法作品欣賞
    199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王鏞書法工作室。現為西泠印社社員、東山書院院長。2006年移居濟南。
  • 書法落款知識大全
    一字款:書法落款中有用一個字者稱一字款。 二字款:只籤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則書姓名。題款不僅要求詩文精美,同時也要求書法精妙,因此,題款必須在文學和書法上同時具備較高的修養。中國畫的題款除講究詩情畫意外,一般書年號一般用中國曆幹支(歲陽、歲陰) 題款,至於季令,月令,時令、節令,異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風尚。特別是古書畫多採用歲陽、歲陰(即所謂大幹支)。
  • 中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陝西書協名譽主席趙熊書法作品欣賞!
    是二十世紀陝西印壇第三代印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陝西印壇卓有建樹的領導者和創作者,他的德、才、學、識,使其成為陝西書壇最具潛力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趙熊先生現為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陝西省書協名譽主席、西安終南印社社長、陝西書學院專業書法家。
  • 書法人物魏開勝
    國家二級美術師,湖北省書法藝術研究院院士,武漢市書法家協會草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流印社理事,武漢公園壹號美術館副館長。書法作品曾多次被《書法報》、《青少年書法報》、《 書法導報》、《湖北日報》、《 長江日報》、《 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 、《楚天主人》及湖北電視臺等專業媒體專題介紹,並被海內外知名人士、收藏家、博物館、寺觀、碑林廣泛收藏、刊石。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書法作品欣賞,筆力雋永字體豐滿,好帖
    書法的觀賞,一般是通過遠觀整篇作品的「氣息」來定格作品的成熟度。當然這個「氣息」並不是直觀印象,因為在不具備充足的欣賞經驗之前,直觀印象可以說很經不住推敲甚至會做出與作品實際水平相反的判斷。因此個人認為在高階階段通常是一眼就可以觀其氣息,品定作品的格調。
  • 硬筆書法作品章法格式布局教程
    根據硬筆書法章法布局中印章所鈐位置,印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1.隨款印,隨款印主要是用來照應線條氣勢流貫以及章法的總體布局。它又分為姓名印和款尾印兩種。 (1)姓名印是姓氏印與名稱印的總稱,通常鈴在書者署名之下。硬筆書作即可採用姓名合印,也可採用姓名分印,應視其作品需要而定。姓氏印常用白文,名稱印常用朱文,前者略小於後者。
  • 書法大師趙樸初,愛吃素,不知肉味七十年,90高齡書法仍一身正氣
    趙樸初老先生,不僅是傑出的書法大師,曾經擔任過西泠印社的社長,還是我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還是我國佛教界的領袖人物。趙樸初從20多歲就開始吃素,堅持了70多年,直至去世。說起他吃素的原因,與他的佛教信仰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當代草聖,名震日本,書法大家林散之拍賣價格最高的30幅書法作品
    鈐印:古為今用(朱文)、林散之印(白文)、散之私鉨(朱文)林散之書法拍賣榜第27名 自作詩 太湖紀遊 立軸 水墨紙本估價:RMB 350,000-450,000成交價:RMB 1,035,000鈐印 :林散之印(白)大年(朱)林散之書法拍賣榜第26名 1975年作 草書短歌行 鏡心 紙本估價:RMB 600,000-800,000成交價:RMB 1,150,000
  • □ 書法作品中的印章,是否多用硃砂印泥
    《娃娃百科》~文化源自恆久沉澱·傳播創新無限能量~書法作品中的印章,是否多用硃砂印泥丹青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