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瑟瑟,暖寶寶、電熱毯安排上了,你還需要知道這一點

2020-12-26 澎湃新聞

寒風瑟瑟,暖寶寶、電熱毯安排上了,你還需要知道這一點

2020-12-22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疾控 上海疾控

上周,魔都開啟了「急凍式降溫」,讓包括疾控君在內的很多人趕緊從衣櫃中翻出了老媽寄來的電熱毯,雙十一「血拼」的湯婆子、電熱寶,準備過一個白天暖寶寶傍身,晚上電熱毯護體的冬天。

不過,取暖神器既可帶來暖冬,也可觸發低溫燙傷的危險。在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取暖神器後,正確使用是關鍵。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指機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

低溫燙傷有何特點?

1. 低溫燙傷損傷面積較小,但多為深Ⅱ度-Ⅲ度損傷

與高溫燙傷不同,低溫燙傷損傷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較小,看上去燙傷似乎不太嚴重,往往不被重視。

如未能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或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嚴重時會發生傷口潰爛遷延不愈。

2、在44-51℃時,皮膚損傷程度與熱源溫度、接觸時間成正相關

對人體皮膚而言,理論上的最低燙傷溫度為44℃。隨著作用溫度的升高,接觸時間的延長,損傷逐步加重。因此雖然大多數取暖物品溫度通常保持在常人可忍受甚至感覺較舒適的範圍內,但長時間接觸可能導致低溫燙傷。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1、選擇合格的取暖設備並按產品說明書正確使用。

2、嬰幼兒、老年人、患糖尿病和血液循環障礙者等人群應儘量避免使用皮膚接觸類取暖物品,如需使用應加以特別照看,隨時注意皮膚情況。

各類取暖神器使用指南:

使用暖寶寶: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放在內衣外側,避免長時間在同一位置使用,更不要睡覺時使用。發現皮膚發紅或感覺發燙等,應立即停止使用。

使用熱水袋:不要灌入沸水,50℃左右即可;不要灌得太滿,70%即可;裝水後應擰緊蓋口;使用時用毛巾包裹或隔一層毯子,不要直接接觸;入睡前取出。

使用電熱寶:通電時不離人,不要長期通電;使用時用毛巾包裹,不要直接接觸;入睡前取出。

使用電熱毯:睡覺前打開,睡時關閉。

低溫燙傷如何處理?

應立即除去熱源,冷水衝洗燙傷部位30分鐘或局部冰敷。

有水泡者,如果水泡未破,應避免破潰。

燙傷嚴重者在冷水衝洗後應及時去醫院處理。

牙膏、醬油不是處理燙傷處的良藥,易於引起燙傷處感染,增加治療難度。

原標題:《寒風瑟瑟,暖寶寶、電熱毯安排上了,你還需要知道這一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冬天,教你如何用英文表達「暖氣、羽絨服、暖寶寶、電熱毯」!
    說到保暖,大家又怎麼能忘了冬天的各種保暖神器呢,羽絨服、電熱毯、暖氣、暖寶寶。那麼,你知道「暖氣」、「羽絨服」、「暖寶」和「電熱毯」等在英文中如何表達嗎?「暖氣」可以翻譯成「warm air」嗎?下面為你一一解答。暖氣「暖氣」不是「warm air」千萬要記住,中文裡暖氣是指一種供暖設備或裝置,而不是氣象學上的暖空氣。
  • 暖寶寶變「燙傷寶」,這5種取暖用品,對孩子安全隱患大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很多寶媽帶孩子外出,衣服穿的再多,但面對冷風的襲來還是渾身上下凍的瑟瑟發抖。於是各種取暖用品都給孩子用起來,像什麼暖寶寶,暖手寶等等。出門的時候給孩子身上貼幾個暖寶寶,能夠發熱讓孩子變暖和,但父母真的有考慮安全問題嗎?
  • 你手上暖寶寶、電熱毯,用對了嗎?
    你手上暖寶寶、電熱毯,用對了嗎?
  • 精油暖寶寶、暖被機、水洗電熱毯熱銷
    近期強勁突襲的寒潮,讓海南人民都穿上了羽絨服、買起了秋褲,並催熱了一波「暖經濟」。電商平臺取暖用品迎來一波銷售高峰,消費者比往年冬天更怕冷。天貓國際數據顯示,過去兩周進口電暖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230%,暖寶寶同比增長87%,進口羽絨被同比增長45%。
  • 這款電熱毯,夏天當空調被,冬天4檔溫度護你過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感覺:冬天晚上洗完澡,鑽進被窩的那一秒真的透心涼,簡直像個大冰窖! 哆哆嗦嗦在被窩裡瑟瑟發抖,壓著幾床厚被子雙腳卻依然冰冷;溫度太低,睡眠質量也會下降,經常半夜被凍醒
  • 這電熱毯直接蓋身上?夏天當空調被,冬天4檔溫度護你過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感覺:冬天晚上洗完澡,鑽進被窩的那一秒真的透心涼,簡直像個大冰窖!哆哆嗦嗦在被窩裡瑟瑟發抖,壓著幾床厚被子雙腳卻依然冰冷;溫度太低,睡眠質量也會下降,經常半夜被凍醒為了保暖,很多朋友會選擇用暖氣暖風機,吹的人皮膚皺巴巴的;空調也不是誰家都能開得起呀。
  • 暖寶寶對身體有沒有危害這些你知道嗎
    冬天來了,暖寶寶成為不少人的必備物品。那麼,暖寶寶對身體有沒有危害?跟我來了解一下吧。在寒冷的冬天,想要美麗和溫暖同時並存,暖寶寶是非常好用的道具。暖寶寶對身體有沒有危害?暖寶寶對子宮有傷害嗎?經常用暖寶寶的你趕快來看看吧。
  • 嫦娥五號,為什麼貼滿了暖寶寶?
    不過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嫦娥五號比較「可愛」,因為它全身被工作人員貼滿了暖寶寶。其實這就是為了加熱保暖,不保暖的話,內部的肼燃料就要被凍住,不利於排出,貼上暖寶寶,就能簡單高效解決這個問題,這是工程師思維的一種體現。這叫「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 冷冷冷冷冷……抱熱水袋貼暖寶寶?當心低溫燙傷
    這讓人感覺又暖又舒服的東西極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低溫燙傷「有這麼嚴重嗎?」實驗告訴你↓想知道更多?往下看↓「暖寶寶」發熱歸功於內部發生了氧化放熱反應,「暖寶寶」內高純度的鐵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釋放熱量。
  • 好物推薦 | Tech Love電熱披毯,這個電熱毯時刻給你溫暖~
    科愛家的這款電熱毯睡完不乾燥,輻射小到可忽略,更難得的是能水洗,機洗;可以任意摺疊,不管是披在身上,還是坐著、靠著、躺著,甚至抱著都可以正常使用,不需要擔心有安全問題。用過暖氣以及空調熱風模式的小夥伴都知道,真的超級乾燥,乾燥到鼻子裡都是血、皮膚太幹了早上起床直接是臉疼,還有用取暖器,有時會從夢裡醒過來,爬起來去喝水。
  • 這款3分鐘升溫還可水洗的電熱毯在日本賣瘋了!
    從下周開始蘇州城將進入「速凍模式」小編已經開始瑟瑟發抖了~南方冬天的被窩可能只有電熱毯才能拯救。但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煩惱??為了節省成本,很多電熱毯使用的都是化纖面料,摸上去很粗糙。這款森田電熱毯,則是純棉材質,摸起來又軟又舒服,還能不鋪床單貼身睡!註:如果身體比較敏感的話,還是建議把它鋪在床單下使用,這樣還可以減少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 暖寶寶貼有副作用嗎
    暖寶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尤其是北方天氣比較寒冷的地區,但是我們都知道暖寶寶採用鐵的「氧化放熱」原理,利用微孔透氧技術,採用完全隔絕空氣的方式,使產品散熱。那麼就肯定會有副作用,還是了解一些的好暖寶寶絕對不可以直接貼到肉肉上面去。
  • 阿衰:電熱毯漏電,結果阿衰因禍得福獲得超能力
    冬天時,儘管一個班級裡會坐著很多同學,但仍舊抵擋不住凌烈的寒風,特別是打擊在午休過後即便是微風一吹大家也會凍得瑟瑟發抖。幹啥啥不行,享受第一名的阿衰為了睡個溫暖覺居然把電熱毯帶到了學校裡,不得不說怕踢中學真是萬物皆可帶呀!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就有趣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暖寶寶燙熟雞蛋?熱水袋發生爆炸?冬季警惕「溫暖殺手」
    南方的小夥伴在屋裡除了用意志力麻醉自己「我一點都不冷」外,暖寶寶、空調、電熱毯、「小太陽」也統統上陣……但你知道嗎?這些取暖「神器」背後有許多安全隱患。今天袋鼠麻麻要和大家嘮嘮如何健康、安全地取暖。一、暖寶寶: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暖寶寶是利用化學原理,撕開包裝即可發熱的貼片,發熱溫度一般在60~70℃之間,發熱時間為10~12小時。它貼在身上能熱敷抗寒,深受女性、老人等群體喜愛。
  • 國產暖寶寶玩出花了!掛在脖子上解放雙手,竟然還能充手機
    在家的時候我媽就經常嘮叨,要記得戴圍巾,可是圍巾又厚又長,在脖子上繞了一圈又一圈,像被扼住命運的咽喉。所長本來以為,多穿幾件就完事了,直到買手小姐姐甩給我這個項圈。乍一看,這難道不是前段時間火爆全網,楊洋代言的頸部按摩儀Skg?
  • 這4種「取暖用品」不適合孩子,你知道嗎?
    入冬後這4種「取暖用品」不適合孩子,小心傷害娃1)電熱毯危害指數:★★★在北方家庭,電熱毯可以算是家家必備的「取暖神器」。況且,3歲以下的孩子可能會尿床,若是尿液不小心沾染到電熱毯上滲透到電路裡,就可能存在漏電風險。另外,許多家庭用的電熱毯可能都是「老古董」了,家長覺得電熱毯能夠加熱就不需要換,但是這不代表內部電路不會老化,很有可能發生短路漏電或自燃哦。
  • 降溫突如其來,寒風中瑟瑟發抖?安排!時髦精可都在穿搖絨粒呢!
    現在已經是冬季啦,這幾天突如其來的降溫讓很多小夥伴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但是沒關係,小編發現,最近時髦精們都在穿一種非常實用接地氣的單品,究竟是啥呢,今天就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來看看吧!假如你是個擁有大長腿的高個子女孩,那長款的搖粒絨外套可能會更加適合你,下面這個小姐姐穿了一身白色系的搖粒絨外套,看著超級溫暖可愛,上面的大大字母印花又多了幾分街頭潮流風,內襯一件黑色上衣,再穿上一條牛仔褲,戴上羊毛帽,滿滿的減齡酷女孩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