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上海疾控 上海疾控
上周,魔都開啟了「急凍式降溫」,讓包括疾控君在內的很多人趕緊從衣櫃中翻出了老媽寄來的電熱毯,雙十一「血拼」的湯婆子、電熱寶,準備過一個白天暖寶寶傍身,晚上電熱毯護體的冬天。
不過,取暖神器既可帶來暖冬,也可觸發低溫燙傷的危險。在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取暖神器後,正確使用是關鍵。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指機體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造成從真皮淺層向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
低溫燙傷有何特點?
1. 低溫燙傷損傷面積較小,但多為深Ⅱ度-Ⅲ度損傷
與高溫燙傷不同,低溫燙傷損傷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較小,看上去燙傷似乎不太嚴重,往往不被重視。
如未能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或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嚴重時會發生傷口潰爛遷延不愈。
2、在44-51℃時,皮膚損傷程度與熱源溫度、接觸時間成正相關
對人體皮膚而言,理論上的最低燙傷溫度為44℃。隨著作用溫度的升高,接觸時間的延長,損傷逐步加重。因此雖然大多數取暖物品溫度通常保持在常人可忍受甚至感覺較舒適的範圍內,但長時間接觸可能導致低溫燙傷。
如何預防低溫燙傷?
1、選擇合格的取暖設備並按產品說明書正確使用。
2、嬰幼兒、老年人、患糖尿病和血液循環障礙者等人群應儘量避免使用皮膚接觸類取暖物品,如需使用應加以特別照看,隨時注意皮膚情況。
各類取暖神器使用指南:
使用暖寶寶:不要直接接觸皮膚,放在內衣外側,避免長時間在同一位置使用,更不要睡覺時使用。發現皮膚發紅或感覺發燙等,應立即停止使用。
使用熱水袋:不要灌入沸水,50℃左右即可;不要灌得太滿,70%即可;裝水後應擰緊蓋口;使用時用毛巾包裹或隔一層毯子,不要直接接觸;入睡前取出。
使用電熱寶:通電時不離人,不要長期通電;使用時用毛巾包裹,不要直接接觸;入睡前取出。
使用電熱毯:睡覺前打開,睡時關閉。
低溫燙傷如何處理?
應立即除去熱源,冷水衝洗燙傷部位30分鐘或局部冰敷。
有水泡者,如果水泡未破,應避免破潰。
燙傷嚴重者在冷水衝洗後應及時去醫院處理。
牙膏、醬油不是處理燙傷處的良藥,易於引起燙傷處感染,增加治療難度。
原標題:《寒風瑟瑟,暖寶寶、電熱毯安排上了,你還需要知道這一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