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幼童誤吞磁力珠事件多發
而這並不是個例,近年來,這樣的事幾乎每年都會發生。2020年6月,淮安市一個11歲的男孩誤食了8顆磁力珠,胃壁差點穿孔。2020年4月到5月,江蘇連雲港市某兒童醫院,接診了15例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其中大多數孩子因為年齡小,家長發現不及時,導致胃腸穿孔、出血、壞死,只能進行開腹手術。2017 年,山東1歲3個月大的女孩,誤吞了6顆磁力珠,導致腸道穿孔、腸粘連、腹腔化膿以致生命垂危。2017 年武漢 2 歲女童吞食了 16 顆磁球玩具,致使胃和小腸發生 7 處穿孔,一段小腸被切除。2016 年雲南一名 16 個月大的男童誤食 10 粒小磁力珠,發生腸穿孔,10 天內做了兩次手術,腸道無法正常吸收營養。
每一條新聞背後,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而始作俑者,居然就是看似毫不起眼,僅黃豆粒大小的磁力珠。
02 磁力珠為什麼會致命
磁力珠又稱百克球,具有磁性,可以相互吸引,排列組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對於小朋友來說,彩色的小珠子總是充滿著吸引力。尤其這些珠子很像糖果,小孩子會好奇能不能吃,是什麼味道,極易造成誤食。
磁力珠的磁性高達4000高斯,而國際規定的玩具是50高斯,遠遠高出了80多倍,曾有記者做過實驗用100張A4紙相隔,距離1.1cm上下兩顆磁力珠仍然能吸在一起,這如果是在孩子的腸胃中呢?後果難以想像!
單獨一顆或許可以自己排出,但是很多一起,吸附成一團,就容易引起腸胃穿孔或腸梗阻,嚴重的還會危機生命。可能引起腸胃穿孔或腸梗阻,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磁性部件需要通過手術移除,這對兒童的消化道將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03 磁力珠在很多國家已經全面禁止售賣
其實,在磁力珠進入中國市場前,早已在國外風靡,接著又遭到了禁用。
在美國某公司出售釹磁鐵製成的磁力珠後,四年之內,美國急診室有大約2900個因為「球形」和「磁體」造成的安全事故,大多數都來自少年兒童。
這項數據受到了相關方面的重視,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緊急發文,要求商品定位更改為「成年人」,還要求他們在商品上清晰地標註:「遠離所有兒童」。
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及很多國家已經全面禁止了磁力珠的售賣。
而在我國,早在2018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和全國玩具標準化委員會專家就把磁力珠列為「危險玩具」進行點名批評。人民日報等官媒和自媒體也發聲呼籲大家關注它的危險性,但收效甚微。
我國的玩具國家標準GB 6675.2-2014中,有過類似的禁止規定:「要求14周歲以下的孩子玩耍用,要避免使用『危險磁體』。」,因此在網上購買時,商家一般都有標註「不適合十四歲以下兒童使用請勿吞咽 」,但也和一般玩具常見的「幾歲以下兒童需要在家長的陪伴下使用」,「此玩具適用於幾歲以上兒童」等提示沒有太大差別,並沒有標註起危險性,也沒能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而這也導致至今為止,誤吞磁力珠的事件依然屢屢發生。
如果兒童不小心誤吞磁力珠,應在第一時間採取「海姆立克急救法」1.首先應清除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若有嗆咳呼吸困難立即採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