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因為專職動漫編輯而很久沒有關注主機遊戲大作,這兩個年頭玩過的遊戲確實少。看到這篇文章,你可以覺得我後知後覺,覺得我見識少無知,都可以,但我不得不宣洩自己的情緒。
1個月前,筆者開始玩一個國產手遊,叫《崩壞3rd》,3年前的遊戲了,人氣很高,也很知名,之前接觸過但沒好好玩下去,最近有空了,開始好好琢磨。早在《崩壞學園1》的時候筆者就玩了米哈遊開發的這個系列,二代也有上手,三代從原來的橫版2D射擊遊戲,脫變成了3D的動作遊戲,上手簡單,玩法爽快,畫面極為優秀,讓筆者很有興趣。
仔細體驗了一周《崩壞學園3》後,對《崩壞3》的印象毫無疑問是驚豔的。
《崩壞2》裡,形象設計水平曖昧的琪亞娜,居然在《崩壞3》裡進化成了
兼備帥氣和可愛的這等形象,真的可以說是「脫變」,角色設計完成度比起前作高出好多個層次,畫面動作流暢,動作設計也非常帥氣,輕而易舉的就能帶給玩家「爽快感」;角色建模精度對於手遊來說相當高,光影效果也極為出彩。《崩壞3》的第一印象就是「驚豔」,要說第二印象的話,應該就是「完成度高」。
講真,這帶HDR的手遊,我還第一次見。。。
再回去玩玩日本的那些所謂的主流動作手遊(IOS排名靠前的幾款二次元動作,畫面手感都弱爆),無論畫面還是玩法,還有打擊感,都明顯不能和《崩壞3》能放在一個平臺說話,心想了,米哈遊真是有實力哈,把《崩壞3》做二次元的手遊到日本去得到日本人的認可,做出的手遊真是「光宗耀祖」了。
在不斷的遊戲體驗中,筆者慢慢覺得,《崩壞3》的系統非常肝,想要快速畢業不是重氪就是重肝,尤其是肝能代替氪,不過好在,氪金系統總體來說還算良心,因此利弊抵消。
為了吸引日系宅的喜歡,《崩壞3》還請了日本聲優配音,二次元的風格也非常討喜。
不過這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前陣子,朋友推薦我補一下《獵天使魔女》這款老遊戲,剛好我有NS,最近也不這麼忙了,就買個下載版,感受一下好幾位朋友口中的「神作」。
結果玩了20分鐘。我懵逼了。
《崩壞3rd》的戰鬥風格不就是學的《獵天使魔女》嗎???
你說動作酷似也就算了,你說琪亞娜爆發的時候學的貝姐的覺醒,也就算了。。
你至於連極限迴避後開啟敵人減慢都學人家嗎?????
一開始還帶著一絲僥倖,是不是,我想多了?
於是我谷歌了一下:
原來是我「後知後覺」了,原來《崩壞3》「借鑑」別的遊戲早已經實錘的事情。。。而且仔細了解後,原來還遠不止「借鑑」《獵天使魔女》,什麼《鬼泣》啊,《閃亂神樂》啊,各路動作遊戲都有被借鑑。原來心目中的「國產二次元手遊神作」,只是一個模仿他人的山寨遊戲,這讓我對國產手遊的信任和期待,一瞬間被砸得粉碎,沒錯——是絕望。
好吧我承認我沒見識,但是也瞬間毀滅了我心中《崩壞3》「國產手遊的希望」等美好的形象。
出於很多失敗的體驗,對於「國產」,筆者一直很有顧慮,但是近年來,國產「爭氣」的作品似乎多起來,筆者對國產所報的期待就沒有泯滅過。但是每一次的期待,大都是失望而歸的。
國外的視頻站點上,能找到不少的老外吹爆中國產的手機的視頻,說又好用,又便宜。但是下面的評論清一色如何講的你知道嗎?「不就是山寨貨嗎」。為什麼國產的產品會給外國人留下如此的印象?因為國人不自己做設計,總是「借鑑」別人的東西。那為什麼連一個自主品牌的遊戲角色都要借鑑別的遊戲角色的動作?是真的設計不出好的動作?不是,而是沒有信心。別人做的,已經成功的東西,我們再借鑑,風險低,成功率高,接納度高?
國外成功的東西,照搬,但卻不一定符合我國國情,因此加之改進,就變成自己的東西,美其名曰「借鑑」,實際上就是一種模仿。那麼在不斷模仿的過程中,是什麼讓國人失去了原創的信心?
說說是「最強國創二次元手遊」,嗯,很多東西確實是原創的,但它的核心有沒有借鑑,如此強烈的既視感,我相信一定不是我一個人的錯覺。
如何鑑別一個遊戲有沒有「抄襲」,法律上有著更加嚴苛的規定,我們不去追究,也沒資格追究,但是玩家也不是傻子,哪些內容是借鑑什麼遊戲的,玩家都能一一截圖「取證」。
我敢說,如果我先玩過《獵天使魔女》的話,我一定不會再碰《崩壞3rd》半下,誰都不想接觸了一個優秀作品後,再去玩它的劣化山寨版本。
但是你要說,我套上了原創的馬甲,就可以算是原創?那這原創未必來的也太廉價了。而這種廉價的原創,也將我對國產手遊的那份期待和支持,砸得粉碎。
我只想對米哈遊說一句:你有錢,你有技術,所以你可以不動腦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