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中國製造"成了全世界人民都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人們的生活中都處處被"made in China"包圍。
還有人說,走出國門,不管是在美國販賣的旅遊紀念品,還是在巴黎櫥窗中的大牌高定成衣,亦或是在法國聖誕節時照亮夜晚的那顆聖誕樹,它們背後都有一個小標籤,標註著它們來自中國工廠的身份。
曾有一個外國小夥挑戰一年不用中國製造的東西,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隨著挑戰的進行,這位外國小夥逐漸發現房間裡的每一樣東西都來自中國工廠,最後竟然連內衣內褲都沒得穿了。
還有越南消費者與中國製造的"愛情佳話",每天大批越南人排隊等待入境中國,其中有來中國批發貨物的商販,而更多的則是來中國取快遞的"網購黨"。
中國製造的強大還遠不止如此,要知道,中國製造業在2004年超過德國、2006年超過日本,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然後保持著第一製造大國的地位已有十幾年。
今年新華社還曾發布過一組數據,在2020年2月1日時,全國口罩的日產量還不足1000萬,但到了4月24日,中國當日僅僅是出口的口罩就高達10.6億隻,這意味著,僅僅用了2個多月,中國就把口罩的產量擴增了100倍以上,在困難中發力,中國製造的強大可見一斑。
不僅如此,最近國外紡織訂單也開始大量流回國內市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產業發展環境的標準,許多企業都承接了大量印度、越南企業轉回國內的訂單,而這背後也凸顯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上的不可替代性。
但中國的製造業也存在弱項,那就是品牌化。雖然在生產上具有明顯優勢,但是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打造自主品牌的能力,因此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都不強,容易被市場淘汰。
好在也有許多人注意到了中小企業這個曾經被人忽視的角落,2018年年底,拼多多就宣布啟動了一個"新品牌計劃",目的就是聚焦中小微企業,用自身的資源和流量扶持幫助各行業工廠打造品牌。
一年半時間,參與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定製研發的企業已經超過1500家,累計推出定製化產品達4000多款,訂單量突破4.6億單,今年三季度日均定製化商品銷售量超過200萬單。
最近拼多多又宣布要升級"新品牌計劃",進一步聯合產業各界力量,5年扶持100個產業帶,助力中國製造企業打造新品牌,拉動1萬億銷售額。
當然,拼多多適時推出和升級新品牌計劃,也只是中國製造開始升級轉型的縮影。如今,中國製造的影響力已經夠大了,製造企業的實力也很強。當他們的自主品牌走上臺前,那些本屬於中國製造的利潤,也會加速被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