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差不多每過段時間都會出現青少年輕生跳樓的新聞,每個輕生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對傷心欲絕的父母和一個破碎的家庭。是我們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了?還是各方面教育出了問題?
近日,針對有讀者質疑兒童文學,小學生必讀書《裝在口袋裡的爸爸》,「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中出現自殺橋段的詳細描寫,作家#楊紅櫻回應兒童讀物現自殺內容#一年前已刪改,出版社將收回老版本,同時她提醒讀者可讀文字版原著,斷章取義是最壞的讀書方法。
講真,對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讓他不進行所謂斷章取義是不是要求有點高啊,畢竟孩子還在義務教育初級階段。況且,原著中對跳樓細節的描寫那麼生動,「我縱身從教學樓跳了下去,教室的窗戶一扇一扇地從我身邊掠過,我像一片樹葉一般飄向大地」,書中明顯提到跳樓自殺的情節,還予以美化,「找到了飛的感覺,就是死了也值得」。
試問,這是兒童讀物還是兒童毒物?孩子們適合看這樣的童書嗎?這些所謂的作家在寫作時考慮過會帶來什麼後果嗎?
我想知道,當孩子們看到這些童書裡面宣揚自殺的文字時,心理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要知道,孩子們的三觀未定,是沒有辨別是非能力的!這哪是兒童讀物?這是兒童毒物!
凡為人父母者,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地長大。就算他不成功,父母也希望他陪伴在自己身邊。
在此提醒下各位家長,給孩子的買的書,自己一定要先看一遍,不跟風性的買,理性選擇,以免害了孩子!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交流。
(作者: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