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喜歡少林寺題材的電影,李連杰的《少林寺》看了好幾遍,《少林寺傳奇》也追了好幾遍,少林題材的劇荒持續了很長時間,突然出現的《少林寺十八羅漢》來了一個補救,說實話,就是衝著謝苗去的,「李連杰兒子」和少林寺傳奇裡邊的三師兄,就足以吸引我。當我看完,對不起,忍不住要吐槽。
我先來噴一下編劇,雖然是有歷史原型,但是劇本寫得著實有點草率。先說說電影的時長,這明明就不是一個能一個多小時能講完的故事好吧,為了劇情的緊湊,確實在前十五分鐘交代了所有的關係,可是一整部劇幾乎都按照這種節奏來,看的吃不消。還有,從劇情的完整來看,是不是要有個太監來傳旨,是不是要有金鑾殿的情節?
在中期,那個被嚇到的小和尚是不是有點太弱了?畢竟這十八個被選派的武僧是精挑細選的,心智上再怎麼差也不會懵三分之一的劇情吧。那個衝動的和尚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一直到快領盒飯了,才說出了自己仇恨倭寇的原因,這個說服力不怎麼夠強啊。
對於曹校尉二人我更是懵,倭寇晚上屠村之後不會清場嗎,曹校尉能挺過那個晚上還真是幸運,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等到十八個僧兵們到了飛魚隘口之後,曹校尉竟然還多了一個小跟班,而且二人還順便換了一身乾淨衣服。
在最後的決戰中,我竟然發現了曹校尉和胖子和尚用戰術手語對話,那個時候有戰術手語嗎,我震驚了。
另外,一個飛魚隘口是海防重地,根據那個殺心重的武僧所說,倭患已經持續好多年了,為何不重兵防守?既然是讓武僧教授功夫,那麼至少有四五百人的規模,倭寇才一百多人,都擋不住嗎?而且飛魚隘口失守,朝廷沒有一點消息嗎?在第一波進攻的時候,宮本將軍和武僧的對打,看著有點像鬧著玩,打不過就跑?哎,或許不該那麼說編劇,導演好像也有責任。
十八去,一人回,當小和尚跪到在方丈面前的時候,我才突然明白,這部劇看完了。最後的場景確實讓我有點觸動,只不過最後的解說,好吧,有點糙,遠沒有一群墓碑來的震撼。
最後呢,心疼一下謝苗,連著兩部劇《少林寺十八羅漢》和《辛棄疾》都上映了,反響卻不怎麼好,甚至於只能做網劇播出,都沒能弄上一個龍標。作為一個硬漢,他的顏值在當下確實不怎麼受歡迎,或許這也是謝苗不火的原因吧。
大家喜歡謝苗嗎?歡迎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