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無論生活、工作
都要用到微信,
平時添加的陌生人也就越來越多。
然而,有些好久都不聯繫
也沒有刪除的人,
可能會潛伏在你的好友列表裡,
打算伺機捲走你的錢財…...
自從微信能夠進行支付之後,依託微信支付功能而產生的騙局就層出不窮。時值年底,隨著各種年終獎到來的不光有收穫後的喜悅,也有各路騙子們覬覦的眼光......
作案手段:
騙子將頭像偽裝成快遞公司,添加你的微信。再謊稱快遞弄丟了,打算全額賠款.然後誘導你點擊連結這個所謂「連結」,騙子會稱之為「賠款連結」或讓受害者掃描「快遞」發來的二維碼。連結中會要求受害者填寫個人銀行卡信息以及手機收到簡訊驗證碼,而二維碼根本就是付款碼,然後受害者的銀行卡裡的錢就被轉光了。
案 例:
謝先生接到了一通自稱是某快遞公司客服的電話,稱他的貨品被寄丟了,並報出了訂單號和個人信息。謝先生對對方的身份確信不疑,按照指示,在微信上關注了一個名為「XX快遞助手」的公眾號。按照公眾號內的指示操作後,就跳轉到了一個與某行動支付平臺的登錄頁長得一模一樣的界面。謝先生「登錄」個人帳號後,輸入綁定的銀行卡帳號密碼,和手機上收到的簡訊驗證碼。幾分鐘後,卻發現銀行卡內的幾千餘元全部被轉走了!
事實上,這是一個假冒的登錄頁面,用戶在輸入帳號和密碼的同時,騙子就已經悄悄把信息收集起來了。驗證碼是銀行卡的最後一道防線,謝先生輸入驗證碼之後,銀行卡就成為騙子的囊中之物了。
作案手段:
騙子往往以「只要邀請朋友在連結頁面中幫忙『砍價』至0元,即可免費獲得該產品」為噱頭,誘惑用戶點擊連結並填寫個人資料還讓轉發朋友圈。而騙子則利用這些信息盜取客戶綁定的銀行卡內現金,並向用戶好友推廣這些詐騙活動,並在信息中攜帶病毒連結進行二次詐騙。
案 例:
郭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一條幫忙「砍價」購物的連結,上面寫著「找朋友幫忙砍價,最低0元就可以購買蘋果X手機。」郭先生當即點了進去,幫朋友點擊了「砍價」鍵,留下姓名和電話後,頁面馬上顯示「你已幫朋友砍了68元!活動時間有限,只要填寫信息參與活動,找朋友參與砍價就能零元購手機。」郭先生不假思索地將連結轉發到了朋友圈,並給好友發信息要求幫忙「砍價」。
正在忙活的時候,郭先生卻收到了一條信息,上面顯示他的銀行卡被划走了600元。郭先生說,卡內的600元是前幾天朋友剛剛還給他的。「密碼不知道怎麼被洩露了,餘額一次性被轉乾淨了。好在微信綁定的不是我存錢的卡,不然損失肯定更大。我懷疑就是填寫的個人信息洩露了。」
作案手段:
認識多年的好友突然在微信上向你求助?小心這很可能是騙子! 騙子冒充被害人熟人要求其「幫忙」並將被害人拉入一個三人小群,以「轉帳上限」「幫忙付款」作藉口,讓被害人帶其將錢款以紅包的形式發到群裡,這事群裡另一人將紅包領走。由於是「熟人」被害人往往放鬆警惕,按照要求發送紅包從而造成財產損失。
案 例:
受害者肖女士收到其「表姐」發來的微信,稱「因當日微信轉帳達到上限」,請肖女士轉1000元給其「朋友」替其付款。由於消息確係「表姐」的微信發出,肖女士也沒過多懷疑,便問「表姐」要如何支付這1000元。「表姐」將肖女士拉入一個微信群,並讓肖女士直接將紅包發在群裡即可,隨後肖女士在該群發了五次200元紅包,都被此事在群裡的陌生「第三人」領走。在收了1000元紅包後,「第三人」以「付款不夠」為由,繼續要求肖女士發紅包。肖女士發覺異樣,遂撥打表姐電話核實,得知其微信帳號被盜後方知上當,旋即向警方報案。
作案手段:
這類騙子往往會潛伏在用戶好友名單中,並將自己的頭像、名稱變成類似官方帳號等可靠的微信公眾號。然後伺機發送所謂的「安全提示」,並在其中夾雜非法連結,要求用戶進入該連結進行重新認證。用戶在未仔細辨別的情況點擊進入進行一列操作洩露個人信息,從而造成財產損失。
案 例:
事主馮女士介紹,其在公司上班時,打開手機發現微信接收到了一條來自「安全支付助手」的提示,稱馮女士的微信帳戶未通過二次實名認證,即將凍結帳號,同時還收到一個連結,要求她進入該連結進行重新認證。
馮女士看到該「安全支付助手」的頭像和名稱都像是可靠的微信公眾號,沒有多加考慮便點擊該連結進入並很快地完善了自己的個人資料。然而,不久後馮女士便接到銀行的信息通知稱其帳戶有一筆金額為799元的支出,馮女士驚覺自己被騙,於是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