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打擊倒賣簡歷亂象

2020-12-12 中國青年報

石向陽 繪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左右,二手簡歷每份1元左右……日前,《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很多剛畢業的求職者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便屢屢遭遇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求職簡歷包含姓名、聯繫方式、求學經歷、社會經歷等眾多個人隱私,一旦洩露很可能為各種營銷公司甚或詐騙分子所利用。尤其是一些一隻腳剛踏出校園的應屆畢業生們,很可能因為涉世未深而上當受騙,導致工作還沒找到,卻先被詐騙分子盯上,損失財物。所以,簡歷被倒賣,不僅給廣大求職者尤其是畢業生們求職添堵添亂,更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從報導來看,簡歷倒賣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甚至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了「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黑色產業鏈形成的背後與求職者在選擇招聘平臺、招聘企業投遞簡歷時的隱私保護意識不強、疏於防範有關。但涉及簡歷倒賣的招聘平臺其實都是知名的大平臺,是求職者所無法避開的求職網站,所以,更關鍵的問題還在於求職平臺資質審核把關不嚴,疏於個人信息防護。比如,一些不法分子輕輕鬆鬆就能夠在招聘網站上註冊空殼公司,購買一個「提取器」,花幾十塊錢一天就能夠批量下載成千上萬份實時簡歷。甚至不少不法分子是通過「黑客」以及招聘平臺員工中的「內鬼」,來取得大量個人資料。對此,招聘平臺顯然難辭其咎,背後所指向的都是平臺管理漏洞。

面對記者的詢問,招聘平臺表示,如果遭遇簡歷洩露,可以在線舉報,記者的舉報信息也會反饋給平臺。相關法律人士則表示,用戶可以通過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甚至要求平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以及行政處罰。這兩條建議看似都可行,但對於普通的求職者,一旦簡歷洩露,並開始在黑市流傳,損失就已經造成,即便反饋給了平臺,平臺介入了,也很難消除不良影響。而提起法律訴訟要求平臺承擔民事責任以及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成本太高,很少有用戶會願意為了一份簡歷洩露而如此大動幹戈。所以,首要問題還是事前預防,斬斷簡歷倒賣黑色產業鏈。

對平臺來說,要真正體認到在個人信息保護上的責任。要加大對企業帳戶的資質審核力度,及時查清哪些企業帳號存在疑點,分辨出哪些帳號是在惡意收集信息,並及時查封;遇到非法招聘售賣個人信息的企業帳號,應加大處罰力度;要加強對員工的法治教育以及管理,從源頭上堵住簡歷倒賣。同時,要加大對平臺的監管處罰力度,追究平臺的相關責任,倒逼平臺落實個人信息保護的責任。而對於整個黑色產業鏈條來說,不管是售賣簡歷者、售賣企業帳號者、提供簡歷提取技術者還是購買簡歷者,均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對此必須繼續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對涉嫌倒賣簡歷的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打擊,涉嫌犯罪的應該追究刑事責任。

還要看到的是,個人信息洩露是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毒瘤」,不僅僅是招聘平臺的問題,在其他領域也存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換言之,治理簡歷倒賣還必須從更高層面出發。民法典將於明年1月正式實施,對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數據利用、平臺責任認定都有明確的規定。在完善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出臺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細則和具體措施,敦促各類數字平臺升級個人信息保護措施,提高全民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共同織密個人信息保護網絡。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杜絕簡歷倒賣 招聘平臺責無旁貸
    簡歷倒賣之前早有曝光,令人費解的是,這個黑色產業鏈始終活躍。個人簡歷之所以被大量倒賣,有的是直接藉助招聘平臺的內鬼,有的是通過郵箱和提取器獲得——購買一個企業招聘帳戶,發布招聘啟事和郵箱即可。還有的是通過簡歷採集系統,直接從招聘網站批量下載簡歷——招聘平臺有個業務,就是哪怕應聘者沒投簡歷給你,只要購買企業招聘帳戶,在平臺上進行充值,就能查看、下載簡歷。
  • 倒賣簡歷猖獗警示求職者保護個人信息
    而這背後掩藏著一條完整的黑產業鏈,大肆倒賣求助者的個人簡歷牟利。筆者認為,倒賣簡歷嚴重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這條黑產業鏈必須堅決斬斷。<br/><br/>  隨著網絡和科技信息技術發達,網上求職比較方便,已成為一種時代潮流。為了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少求職者,特別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他們往往「病急亂投訴」,在多個招聘平臺註冊和投出個人簡歷。
  • 一手簡歷一條可賣2至5元!揭秘簡歷倒賣的黑色產業鏈
    (原標題:一手簡歷一條可賣2至5元!揭秘簡歷倒賣的黑色產業鏈)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報導,近日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
    原標題: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  4家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  應聘  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  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
  •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_中國網
    揭秘倒賣網投簡歷黑色產業鏈 一手實時簡歷每份3.5元 2020-12-13 09:47: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佚名4家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應聘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
  • 個人簡歷被倒賣屢禁不止 「最難求職季」再蒙陰影
    《中國經記者》記者注意到,簡歷信息被倒賣並不是新鮮事,去年3月,一家號稱擁有全國最大簡歷庫的招聘類數據公司巧達科技,因為販賣8億份個人簡歷,所有員工被警方帶走。儘管有前車之鑑,但受利益驅動,簡歷被倒賣的事情仍在持續。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12月7日,新京報刊發《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原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 簡歷慘遭倒賣,個人信息洩露,網絡招聘平臺能否信任?
    每到畢業季,各類網絡平臺如boss直聘、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就會收到成千上萬份來自大學生們等人群的各類求職者的簡歷。最近,有求職者向媒體曝光,他們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由此,他們懷疑自己的簡歷已經被倒賣。經媒體調查發現,簡歷倒賣已然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
  • 央視曝光簡歷信息被販賣: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一天能掙幾千塊
    一個賣家透露,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二手八毛錢,就是四塊三,再加一次隔天,三毛,那就四塊六,一天能掙幾千塊。網友評論延伸閱讀網絡求職簡歷頻遭倒賣,誰來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近段時間,多家媒體先後報導了與網際網路就業平臺有關的亂象,其中諸如個人簡歷買賣、推介詐騙平臺、情色招聘等,給求職者帶來了諸多困擾。據《新京報》報導,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軟體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4家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至於簡歷的買方來源,這位賣家稱,目前主要提供給專門倒賣簡歷的「工作室」,用於招聘刷單、博彩遊戲宣傳等兼職人員。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軟體批量下載 應聘者頻受騷擾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北京12月7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張浩森)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
  • 2019中國醫改十大關鍵詞之二|打擊醫療亂象
    》,自2019年3月起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醫療亂象專項整治行動。一、重點打擊整治四個方面和社會辦醫八個方面(一)重點打擊整治四大方面。二、專項行動成效明顯從網上查到的資料來看,3月份以來開展的打擊醫療亂象專項整治行政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 簡歷黑色買賣何以屢禁不止?
    >2021-01-15 08:37:5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王麗美    有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
  • BOSS直聘變成BOSS選妃,揭秘網際網路招聘平臺的種種亂象
    亂象背後的原因網際網路招聘平臺後的亂象,究其原因在於平臺擁有海量求職者真實、詳實的個人簡歷信息。為了能夠找到心儀的工作,求職者通常會製作精美且真實的個人簡歷。通常簡歷都會包括:個人姓名、工作照、年齡、電話、郵箱、曾就讀院校、籍貫、個人經歷等重要信息。
  • 誰動了我的簡歷?
    受訪者供圖「售賣的簡歷通過『提取器』和『採集系統』不間斷地從招聘網站及接收簡歷的郵箱批量下載。當天一手簡歷可以賣3.5元,二手簡歷0.8元,遇上收得比較多的單子,一天能掙幾千塊。」——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
  • 誰動了我的簡歷:有賣家網上公然叫賣 一手簡歷可賣3.5元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招聘平臺客服人員均建議,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處理時間為1至3個工作日。投遞簡歷後等來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李樂(化名)今年剛大學畢業。
  • 都是個人簡歷信息洩露惹的禍!
    來源是求職簡歷!近日,廣東雲浮網警重拳出擊,成功打掉一個從收集求職者信息到實施詐騙,再到洗錢的犯罪團夥。【現實版「萬萬沒想到」】你是否從未想過,你精心製作的簡歷信息,會被人隨意倒賣?你有沒有想過招聘其實不是真招聘,只是一種以招聘為名,釣魚為實的精準收集公民信息的手段?沒錯!
  • 你的簡歷可能這樣被賣了
    近日有媒體曝光,不少大學應屆生或求職者在各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頻繁收到騷擾電話,電話內容均以「你最近是在找工作嗎」為內容開頭。不少求職者懷疑自己的簡歷信息已經被倒賣。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買賣,簡歷倒賣現象已成為一條黑色產業鏈,簡歷也因時效性分為一手和二手簡歷,實時一手簡歷最高能賣到一條5元,一天就能收集到2000份。這些簡歷從何而來?誰又該為求職者的個人信息洩露買單?
  • 求職者們的個人信息被洩露:誰動了我的簡歷?
    ——非法倒賣簡歷商家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