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出生於1941年1月5日,他的作品可以和迪士尼,夢工廠等大製片廠分庭抗禮。今天咱們聊一下他的作品到底有什麼根深此次的哲理。
1985年宮崎駿和高田勳,鈴木敏夫共同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隨後創作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
龍貓
在龍貓中小女兒小梅向爸爸說自己看到了大龍貓的時候,爸爸和姐姐都不相信。而父親認為成年人具有了說謊的能力從而編了一個圓滿的故事騙過了兩姐妹。
在動畫中龍貓這的出現了,作為社會主導的成年人不願相信小孩子的話(當然不相信這麼小孩子的話只是一種比喻一種象徵性的概念),不願意相信這個世界本來的面貌,有多少人自始至終都活在自己的謊言中呢?(有多少人在失敗面前找藉口,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
千與千尋
千與千尋故事開頭一家人因為超近路而迷路,千尋的父母看到無人經營的飯店肆意食用這原本供給神靈的飯菜,千尋的母親說等有人來了再付錢就是了,而千尋一直說著 我不要 在父母大快朵頤之後他們變成了豬的模樣。而這種先享用後付錢的行為則是 日本泡沫經濟,徹底走向迷失的根源
發生過的
發生過的事不可能忘記,只是想不起來罷了!
懸崖上的金魚姬
《懸崖上的金魚姬》兩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怎麼可能有愛情,但愛讓他們走到了一起。這部作品是宮崎駿老先生在歌頌愛!兩個人跨越種族的隔閡最總有情人終成眷屬。現實生活中好多人連愛的勇氣都沒有不是麼!
宮崎駿老先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著深刻含義,這裡就不在過多講述了!
宮崎駿的動畫不只是為小孩子準備的,因為生存和夢想的問題每個人都要面對。
虛幻的真實--用最真實的視角去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