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

2020-12-12 澎湃新聞

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視頻演講

2020-12-0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很榮幸受邀以線上方式參加本屆金融科技節。當前,在各國應對新冠疫情危機等全球共同挑戰的同時,環境和氣候問題依然緊迫。環境汙染、氣候變暖已演變成全球性問題,造成的危害持續時間將更長,影響範圍也將更深遠。

近期,中國提出了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決決心。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加快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的低碳轉型,在氣候目標的約束下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近年來,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16年,人民銀行等部門制定發布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這是指導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四年來,中國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不斷豐富。截至今年6月,中國綠色信貸餘額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2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綠色金融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人民銀行推動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環境信息披露等具體政策逐步落地。目前,人民銀行正在修訂《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將傳統化石能源的生產、消費類項目移出支持範圍,增加氣候友好型項目,彰顯我們堅定履行減排承諾的擔當和決心。同時,人民銀行進一步強化政策激勵,對銀行綠色金融業績進行評價。

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中國綠色金融產品起步較早,種類日益豐富,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涉農綠色保險、清潔能源保險、綠色信託等產品逐漸成熟。

三是建立綠色金融試驗區。2017年以來,中國先後在六省的九個市(州、區)建立了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試驗區在綠色金融政策架構、綠色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激勵約束機制等方面積極探索,已取得階段性成功經驗。

同時,中國積極倡導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通過二十國集團(G20)、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可持續金融國際平臺(IPSF)等多個平臺,與新加坡等國家共同參與全球氣候變化治理。

一是將綠色金融引入G20財金議程。2016年,中國擔任G20主席國,將綠色金融引入G20討論,成立了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凝聚了國際綠色金融發展共識。

二是共同成立NGFS。2017年12月,人民銀行、英格蘭銀行、法國央行、新加坡金管局等八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NGFS。

三是聯合發起IPSF,推動形成全球通用的綠色分類語言。2019年10月,人民銀行代表中國參加了IPSF,與歐盟、新加坡等國共同動員私人部門資金開展環境可持續投資。近期,中歐在IPSF下共同牽頭成立了綠色分類術語工作組。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將碳中和作為長期願景,未來綠色金融將有更大發展空間。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重點推進幾項工作,更好支持疫後經濟綠色復甦和低碳轉型。

一是以碳中和目標為約束條件,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今後,在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標準的修訂過程中,要保證綠色金融支持目錄中的項目在支持其他環境目標的同時,不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

二是研究建立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三是提高環境和氣候風險的分析和管理能力。人民銀行將投入更多資源,跟蹤分析環境氣候風險對金融穩定的潛在影響。

四是便利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我們將通過修訂國內標準和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國內外綠色金融標準的趨同。

此外,人民銀行將繼續探索利用金融科技發展綠色金融。中國的部分綠色金融試驗區已經對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的場景融合進行了探索。在湖州,當地政府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搭建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減少環境氣候相關信息不對稱,幫助綠色企業、項目與金融機構快速對接。人民銀行還可通過該平臺監測銀行綠色貸款等數據。

未來,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綠色金融中的運用前景非常大,今天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也受邀分享一些前沿的解決方案。我們願與各方加強交流合作,整合有利資源,動員更多社會資本支持低碳和可持續發展。

謝謝大家。

(2020年12月9日)

查看

英文版講稿

,請點擊

原標題:《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的視頻演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易綱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
    來源:新浪財經易綱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記者馬玲本報訊 記者馬玲報導 「當前,在各國應對新冠疫情危機等全球共同挑戰的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2月9日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近期,中國提出了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決決心。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加快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的低碳轉型,在氣候目標的約束下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 央行行長易綱:將以碳中和目標為約束條件 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
    SMM網訊:央行行長易綱在新加坡金融科技節視頻演講時表示,人民銀行將以碳中和目標為約束條件,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標準。今後,在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綠色金融標準的修訂過程中,要保證綠色金融支持目錄中的項目在支持其他環境目標的同時,不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便利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我們將通過修訂國內標準和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國內外綠色金融標準的趨同。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談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央行行長易綱: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管 一定要聚焦小微企業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易綱:宏觀的金融數據的亮點確實是比較多,總量的金融指標是明顯的高於去年,6月末我們廣義貨幣M2增長率是11.1%,社會融資規模的同比增長率是12.8%,這些都明顯地高於去年,上半年我們新增貸款的額度和貸款的增量是12.1萬億,同比多增了2.4萬億。
  • 復旦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張純信教授受邀出席2020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2020年12月7日至11日,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與新加坡銀行協會聯合舉辦的「2020新加坡金融科技節」開幕。此次金融科技節為期5天,全球40多座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共同連線,來自130個國家及地區的政策制定者、科技領袖及學界權威匯聚一堂,共探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 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貨幣政策要「穩」字...
    如何把中央的部署落實到位,進一步強化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記者就相關話題採訪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2021-001-09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2021年貨幣政策如何繼續「穩」?易綱:2020年,人民銀行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
  • 2020年12月22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會見了香港金管局與香港...
    2020-12-22 18:02:42來源:FX168 2020年12月22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會見了香港金管局與香港銀行公會代表團
  • 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重慶怎麼做?這場會給出「綠色金融路線圖」
    8月31日,由清華大學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重慶市金融學會、渝中區人民政府、重慶銀行聯合舉辦的「重慶市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的綠色金融路線圖」課題結題會在重慶舉行。會議由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主任馬天祿主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馬駿代表課題組作結題報告,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副主任李鈾代表課題委託方作重點發言。重慶市萬州區、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有關市級部門、區縣政府、市內高校以及金融機構代表等50餘人通過線上或線下參加會議。
  • 易綱:進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和貨幣市場基準利率
    來源:新華社原標題: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談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題: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談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吳雨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
  • 易綱行長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
    專欄首期刊登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的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文章摘要:金融資產結構是研究金融發展的重要視角。筆者曾在1996年和2008年對中國金融資產結構進行比較分析。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本文繼續定位於比較金融研究,對過去十幾年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最新變化進行分析,並從資源配置和風險承擔角度,以「誰在承擔風險」和「由誰承擔風險更好」為主線,測度金融資產風險承擔者的分布,揭示其背後的原因及相關經濟運行模式的變化。本文試圖把金融結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三者關聯起來,通過金融資產結構變化這個視角,闡釋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
  • 第四範式戴文淵受邀出席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剖析企業AI智能化轉型路徑
    近日,新加坡金融科技節X 新加坡科技創新周(SFF x SWITCH)盛大開幕。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科技集會」及「全球最大科技創新成果平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蓋茨基金會創始人Bill Gates、谷歌總裁Sunder Pichai、微軟CEO Staya Nadella、納斯達克CEO Adena Friedman、花旗集團CEO Jane Fraser等來自130個國家及地區的政策制定者、科技領袖及學界權威匯聚一堂,共探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 央行行長最新...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易綱:宏觀的金融數據的亮點確實是比較多,總量的金融指標明顯高於去年,6月末廣義貨幣M2增長率是11.1%,社會融資規模的同比增長率是12.8%,這些都明顯高於去年,上半年新增貸款的增量是12.1萬億,同比多增了2.4萬億。
  • 金融科技如何推動數字經濟發展?2020年中新金融峰會告訴你答案
    期間,由兩江新區、江北嘴投資集團與度小滿金融協辦的金融科技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如約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多名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如何抓住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的新商機,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位化轉型。重慶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出席活動並致辭。段成剛表示,近年來兩江新區堅定不移深化大數據、智能化創新,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數字經濟,著力建設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範區。
  • 透視2020年中國金融數據:新增貸款目標達成 有力支持經濟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4.86萬億元。專家認為,2020年我國貨幣信貸有效有力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近20萬億元!2020年我國新增貸款量創歷史新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曾於2020年6月表示,預計當年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過30萬億元。
  •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舉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包括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紐約大學艾倫·格林斯潘經濟學教授、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原行長Mervyn King,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傑出金融學教授、印度央行原行長Raghuram Rajan,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高金執行理事屠光紹,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兼學術委員會主席
  • 易綱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約2%;①10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
    易綱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約2%;①10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線上30國集團(G30)國際銀行研討會上表示,因中國控制住新冠疫情,經濟仍有韌性、有潛力下,預期今年經濟增長約2%,表明對內需驅動的復甦前景有信心;②中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將側重於幫助中小型企業渡過新冠危機帶來的痛苦,同時確保內需在促進增長方面發揮更大作用;③過去三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
  • 易綱詳解如何保持貨幣「鬆緊適度」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 3月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易綱,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就「金融改革與發展」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針對如何理解貨幣政策中「鬆緊適度」的提法,易綱給出了詳細解答。
  • 殷勇:碳排放目標的提出給綠色金融發展帶來巨大空間
    殷勇指出,綠色低碳發展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的巨大轉變。目前,我國二氧化碳的年排放大概是160億噸,年淨排放大概是100億噸。為了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我們需要加快向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降低能源消費強度、降低碳排放強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費、大規模發展清潔能源、踐行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等節能消費的方式,發展碳捕捉,利用和分儲、封存等負排放的技術。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形成了強有力的倒逼機制,將給全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轉變。
  • 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面對疫情挑戰 香港銀行體系穩健、金融市場...
    新華社香港12月22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餘偉文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及外圍環境的挑戰,香港的銀行體系仍然保持穩健,聯繫匯率持續有序運作,金融市場各個環節蓬勃發展,反映了香港金融體系充滿韌性和機遇。
  • 贛江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引領江西金融高質量發展
    繼成為全國率先實現法人城商行環境信息披露全覆蓋省份後,江西綠色金融發展再迎喜訊——日前,在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地方綠色金融指數中,以贛江新區為主戰場的江西綠色金融發展指數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綜合排名第四,與北京、浙江、廣東等省市一起躋身「第一梯隊」。這一喜訊為贛江新區乃至江西全省綠色金融發展再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