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標題小字:『禪醫道』,然後添加「關注」
現代上班族或老年人,總免不了腰酸背痛的纏擾。對付惱人的疼痛,除了看醫生吃藥,必要時也可以讓小穴位發揮大力量。
1.眼睛疲勞:睛明穴
過度疲勞時,眼睛也會開始「抗議」,變得眼睛乾澀,甚至感覺視力模糊等眼睛疲勞狀態。經常按摩睛明穴,可以有效促進新陳代謝,舒緩眼睛乾澀、消除疲勞,具有止眼痛和明目的作用。
睛明穴部位:鼻梁與內眼角交界凹陷處。
按摩方法:雙手互相摩擦直至感覺溫熱,將掌心覆蓋在眼睛上。另外,也可以雙手拇指分別點按雙側睛明穴,力道不可太大,以微感不適為力度標準。
2.腸胃不適:足三裡穴
食不定時、奔波勞碌很容易讓腸胃出問題。事實上,腸胃不適是許多現代人的困擾。記住這個穴位:足三裡穴。因為,這是調理腸胃功能的重要穴位,所有腸胃問題,胃痛、脹氣、消化不良、便秘、肚子痛等症狀都可以按,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
足三裡穴部位:膝蓋外側有個凹陷處叫外膝眼,足三裡穴就位在外膝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寬)的位置。
按摩方法:以食指或拇指按壓雙腳足三裡穴數分鐘,以產生輕微酸脹感為宜。
3.腰背疼痛:腎俞穴
搬重物、站/坐姿不良都容易導致腰酸背痛,無論是長時間站立或靜態生活方式,往往都會造成腰部筋膜、肌肉、椎間小關節等部位扭挫損傷。經常搓揉腎俞穴能夠有效改善腰、脊、背痛、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等症狀。
腎俞穴部位:腎俞穴位置在腰部,位於肚臍同一水平線的脊椎左右兩邊雙指寬處。
按摩方法:雙手握拳,把拳頭貼於腎俞穴反覆揉搓幾分鐘,或直接以手指按揉腎俞穴至出現酸脹感,感覺腰部微微發熱。
4.足根痛:阿是穴
行走或站立太久往往引發足跟痛問題,這是一種足跟部周圍疼痛的現象。除了通過多休息,減少行走或站立來減輕局部炎症反應,也不妨善用阿是穴來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阿是穴部位:阿是穴一般隨病而定,沒有固定的位置或名稱,取穴方法主要以壓「痛」點為標準,相等於我們常說的有痛的地方,便是穴位。
按摩方法:雙手握空拳,於患處用手指輕輕按壓數次。
5.肩頸酸痛:肩井穴
肩頸酸痛通常是指由後腦根部、頸部至肩胛骨部位之間的疼痛,大部分的肩頸酸痛是因肌肉疲勞或韌帶受傷而引起的。也可能因為肩頸姿勢固定太久而出現疼痛,肌肉緊繃等症狀。可多拍打肩井穴改善肩頸循環。
肩井穴部位:肩井穴的位置在肩膀肌肉凸起處(肩膀中央最高點)。
按摩方法:以右手空心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心拍打右肩井穴。根據個人情況重複10~20分鐘左右。
6.頭痛:太陽穴
頭痛未必致命,但痛起來卻往往要人命,現代人工作疲勞、承受巨大壓力,很容易出現各種小毛病,例如:頭痛。當頭痛來襲時,不妨先用穴位按摩的方式緊急處理。
太陽穴部位: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上方的一個穴位。
按摩方法:用左右掌心上下搓揉兩側太陽穴,同時配合適當的按壓力度,持續按壓幾秒鬆開後再按。可以重複進行至感覺比較舒服為止。
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禪醫道」關注後(搜索疾病,免費查閱中醫秘方)
婦 科 :盆腔炎、附件炎、宮頸炎、痛經、月經推遲、月經過少、月經提前、月經過多、、崩漏、閉經、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陰道炎、子宮肌瘤、輸卵管不通、女性不孕症、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產後缺乳、斷乳、產後風、婦科、乳腺癌、坐月子、月經、經期保養、小腹突出
男 科:陽痿、早洩、前列腺炎、鞘膜積液、男科
五官科 :鼻息肉、口臭、口腔潰瘍、 聲帶小結、打呼嚕、咽炎、中耳炎、眼病、鼻炎
呼吸系統:肺炎、感冒、咳嗽、慢性結腸炎
消化系統:胃炎、胃病、胃潰瘍、膽囊炎、膽結石、腹瀉、肝病、肝癌、肝腹水、痔瘡、支氣管炎
泌尿系統: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尿道炎
循環系統:高血脂、低血壓、冠心病、心血管、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腦出血
神經系統: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失眠、耳鳴、耳聾、癲癇
運動系統: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風溼、四肢麻木、偏癱、類風溼、骨折、痛風、腰間盤突出、腿疼、腰疼
皮膚 病:皮膚病、痘痘、
兒 科:小兒發燒、小兒遺尿、小兒厭食、小兒腹瀉、夜啼、小兒推拿、小兒常識、小兒食積、腮腺炎、性早熟、疳積、
美 容:白髮、脫髮、豐胸、美容
保 健:補腎食療、強腰鍛鍊、養肝、解酒、食物屬性、補血、瘦弱、肥胖、瘦腿、瘦腰、溼氣、便秘
日 常:手腳、牙痛、打嗝、中成藥、背疼
其 他:癌症、辯證、背診、面診、舌診、青筋、經絡、汗診、目診、指甲、(找病因)治百病:打坐、拉筋、滾背、刮痧、拍打、拔罐、敲膽經、揉地筋、醋泡蛋、灸腹、姜、點穴、偏方、艾灸、高抬腿.[輸錯無效】
關注禪修養生,長按識別二維碼
閱讀原文查看佛理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