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區曲陌鄉呂七方村生薑喜獲豐收。趙明 攝
長城網訊(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趙明)隨著刨土機的作業,生薑根苗鬆動,村民用力一拔,碩大的生薑就露出全貌。緊接著,村民把生薑分離姜苗、清理泥土、裝箱、裝車、外運……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日前,記者走進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曲陌鄉呂七方村,只見一排排姜苗「躺」在地上。村民們正在緊張有序地收姜。
「50多歲了,還沒見過生薑原來是這樣的,你看多像『扇子』『佛手』?剛才那個大的能有五六斤重呢!明年咱也種。」正在生薑地幫工的村民李大媽說。
「今年是我第一年種姜收姜,目測畝產能有8000斤,地頭收購價每斤3.3—3.5元。刨除成本,一畝生薑能賺萬把塊。爭取明年畝產量能達到1.2萬斤。」呂七方村黨支部書記呂為生喜笑顏開。
來自生薑種植大省山東的收購商羅立國,這幾天常駐永年收姜:「山東種姜歷史悠久,部分土地需要倒茬。河北的氣候條件和山東類似,近幾年河北的生薑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所以我們經常來河北收姜。」
「生薑,其實主要是田間管理比較麻煩,尤其對水肥要求比較高——整個生長期內需要持續保持泥土溼度,隔幾天就需要澆一次水,肥料比大田花費也高出很多,但附加值也高,經濟效益好。」羅立國說。
永年區曲陌鄉呂七方村村民們緊張有序地收姜。趙明 攝
呂七方村的年輕人大多從事古建行業相關工作,如建築隊、磚雕、網銷等,並發家致富。目前,全村有土地1000餘畝,主要為大田種植。「村子的土地不能丟,老年人也得有事幹。」呂為生打起了生薑種植的算盤。
不斷考察、不斷借鑑,呂為生從外地引進了生薑種植。由於不知道收成好壞,村民們不敢「試水」。呂為生示範引領,甘當「第一個吃螃蟹者」:「如果我種植生薑能掙錢,大傢伙肯定就會跟著種。」
買薑母、保溫箱裡育姜苗、平整土地、播種、覆膜、鑽孔通風、澆地、施肥……「清明前後種,霜降前收,一年收一季,不過好在它收益高。」呂為生說,「現在不僅本村村民有種植生薑的意願了,周邊的鄭營村、李解村等也有人前來諮詢,打算明年跟著種呢。」
呂為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2019年生薑每斤2塊多的時候,姜畝賣到了每斤4.5元。今年他建了地窖、蓋了保溫室,準備自己培育姜苗,按照一畝地需要900斤姜苗算,能省下不少錢。而且地窖能存儲生薑,可以在市場行情好時銷售生薑。
近年來,為促農增收,永年區不斷調整種植結構,鼓勵農民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目前,全區生薑種植面積達到200餘畝。
【來源:長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