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3次創業;
5年估值300億;
左鬥美團,右拒餓了麼;
他是當之無愧的「配送之王」!
京東戰投第一股啟動上市!
在中概股屢遭狙擊的風口,最近,達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招股書,正式申請登陸納斯達克。
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全球眾包即時配送第一股將大概率在6月份誕生!
在胡潤研究院的榜單中,達達2019年估值300億,現在上市只多不少——這意味著中國百億富豪榜中將有史以來誕生第一個「配送小哥」:達達創始人蒯佳祺。
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蒯佳祺」這個名字,但這並不妨礙他的網際網路中的影響力。
他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是易傳媒,最後被阿里巴巴3億美元收購。
他的第二個項目是安居客,沒過多久又被騰訊系的58同城兩億美元併購了。
按理說,蒯佳祺接連挖到兩桶金,下半輩子足以衣食無憂。但誰也沒想到,他卻辭掉了安居客副總裁的位子轉身幹起了「配送員」。
2014年,在上海一家漢庭酒店內,達達誕生了。
達達是做什麼的?簡單來說,它就是物流裡面的滴滴,商家們在平臺上發出配送需求,附近的配送員搶單、取貨、送達。
成立之初,達達的規模非常小,用戶更是少得可憐。怎麼辦?蒯佳祺就和6個初創團隊化身地推,向商戶「推銷」達達。商戶派了單,沒有業務員又怎麼辦?蒯佳祺親自出馬,幹起了配送小哥的工作。
創始人當配送小哥始終不是長久之計,蒯佳祺就找辦公樓周圍的人聊天,保安、保潔,甚至街上看上去有可能做配送員的人他一個都不放過。最終他招到了第一批配送員:一個保潔,一個保安,還有一個是麥當勞倒夜班的送餐員。
創業早期的日子裡,他每天在外面跑,人都曬黑了一圈。
配送帝國的拿手菜——轉危為機
沒有人創業是一帆風順的,上帝更不會特意眷顧達達。
早期,達達定位於給人送花送件的跑腿業務,單量非常小,除了七夕、情人節之外,日常送花的人太少了。
商家沒單派,配送員接不到單,達達遭遇了第一場危機。
危機危機,危險的同時也伴隨著機遇,就看你能不能轉危為機。
2014年,美團餓了麼打響紅包大戰,兩方推出高額補貼刺激消費者叫外賣,這一針強心劑打下去後,外賣市場的單量立即井噴,這是達達的絕佳機會。
蒯佳祺抓住時機,殺入外賣配送市場,很快就迎來了一輪爆發式增長,當時餓了麼的單量一度佔到了達達的80%。
然而蒯佳祺高興沒多久,第二場危機又來了。
首先,美團不斷擴充配送團隊,基本上內部消化了單量;其次,2015年餓了麼自建蜂鳥配送,釜底抽薪把達達架空了。
達達訂單量驟減,一夜回到解放前,蒯佳祺再次被逼上絕境。
這時,又有機會靠近,來者正是劉強東。
2015年4月,京東到家正式上線,定位於給用戶提供超市、生鮮果蔬、醫藥健康、鮮花蛋糕等商品的即時配送,
這塊業務做了一年,給人的體驗一直上不去,這讓劉強東很惱火。
於是,劉強東把眼光轉向了達達。2016年4月,劉強東將兩億美元+自身配送業務交到了蒯佳祺手上,並一次帶走了達達47.4%的股份。
我們都知道,劉強東一直把物流當做是京東的命根子,現在他將京東本地生活配送業務拱手相讓,毫無疑問是把自己的半條命交給了蒯佳祺。
拿到京東單量後,蒯佳祺一鼓作氣拿下了沃爾瑪、家樂福、永輝等超市的業務,奠定了一個即時配送帝國的底盤。
CEO的職責就是找人、找錢、找方向
很多人對於「CEO」的概念很籠統,蒯佳祺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CEO的職責很簡單,找人、找錢、找方向。
首先,找方向。
物流行業是商業社會最大的需求,在方向上,蒯佳祺切入了物流的即時配送領域,具體方法則是用移動網際網路改造最後三公裡配送。
這裡面是個多大的市場呢?
2018年,我國即時物流的規模是981億,2019年,這一數字超過1300億,今年將逼近2000億。
毫無疑問,這是一條巨大的賽道。
其次,找人。
方向有了,找什麼人一起幹?
達達採用的是眾包方式,通過利用勞動力的閒置時間,吸引配送員來平臺上兼職跑腿。以送外賣的小哥為例,用餐高峰期非常忙,非高峰期的上午、下午卻很閒,這時候大家就可以去達達上跑腿了。
這就是達達的定位:通過眾包模式來為B端商家解決末端配送的物流痛點。
那麼人來了,怎麼強有力地約束配送員?這就需要規則,通過規則讓配送員既能在平臺上獲得收益,又能解決商家需求,還能讓下遊的C端消費者獲得更好服務體驗。
換句話說,達達的精髓就是制定規則,靠法制而不能靠人制。為了控制100多萬配送員的服務質量,蒯佳祺做了4件事情:
1、配送員都通過實名身份認證,後臺跟政府的資料庫連接起來,確保配送員沒有前科,給配送任務上一道保障。
2、所有配送員都要通過線上考試和線下的課堂培訓。
3、對上線的配送員進行追蹤,配送員從商戶發出訂單,到定單完成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時間點和地理位置都能通過手機GPS查詢。
4、建立一套自己的算法來對配送員的效率和服務質量打分,並根據評分高低進行獎懲。評分低的配送員,將減少搶單權限,甚至直接淘汰。
通過找到一群志同道合、遵守遊戲規則的配送員,蒯佳祺將跑腿的服務質量拉到了一個新高,兼職人員竟然比正規軍還要牛。
最後,找錢。
所謂三軍未到糧草先行,方向和人都到位了,沒有錢這仗怎麼打?
CEO最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找錢,根據天眼查顯示,達達成立4年8輪融資,一共拿到了13億美元投資。
2014年5月達達剛啟動,蒯佳祺就對紅杉資本發起了猛攻。事實證明,投資就是投人,連一份商業計劃書都沒有,僅憑一項務實能力,蒯佳祺就拿下了紅杉資本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
AB兩輪融資的彈藥打完了後,達達生死一線,這時蒯佳祺又找到了DST。
C輪融資拼的是項目的意義和創始人格局,在和DST創始人尤裡看了一場電影後,蒯佳祺成功拿到1億美元支票。
有了京東背書後,達達融資之路非常開闊。2018年8月,京東聯合沃爾瑪送來5億美元戰投資金,從此蒯佳祺再沒缺少過彈藥。
用蒯佳祺的話來說,創業最重要的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這3點正和找人、找錢、找方向吻合。抓住風口順勢而為,找到能打仗的團隊,最後藉助資本的外力賺百億身家,這樣的成功在中國越來越多。
2019年9月,美國《財富》雜誌揭曉中國年度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榜單,蒯佳祺的名字赫然在列。
和他一起上榜的還有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大疆創始人汪濤、滴滴創始人程維,以及淘寶天貓雙料總裁蔣凡。
《財富》是這麼評價他們的:
「如果在放大鏡下仔細觀看這些人的成長曲線,就會發現,在聰明、勇敢、果斷之外,他們展現得更多的是對新商業世界的全新理解。」
毫無疑問,蒯佳祺從高管辭職幹配送員,最後一步步做成一家上市公司,他配得起任何讚美!
作者: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