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壽陽:在「山西糧倉」聽美食典故

2020-12-23 山西晚報

位於山西省東部、瀟河之畔的晉中市壽陽縣,一部分地域坐落於北緯37°這一黃金緯度之上,宜人的氣候和獨特的自然景觀,造就了被人津津樂道的福壽文化和「山西糧倉」的美譽。作為「三代帝王師」祁雋藻的故裡,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歷史積澱同樣令人神往。7月27日,山西晚報「晉中手信」採訪團走進壽陽縣,聽這裡最美的傳說,看這裡秀麗的風景,感受這裡獨特的文化。

借力韓公典故

匠心製作美食

「風光欲動別長安,春半城邊特地寒。不見園花兼巷柳,馬頭惟有月團團。」在山西月團團食品有限公司(此前為韓愈食品公司),牆面上一首出自於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之手的古詩,吸引著山西晚報「晉中手信」採訪團的注意。公司董事長張永兵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這首名為《夕次壽陽驛》的古詩對大多數人來說雖較為陌生,但在壽陽縣,這首詩卻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

據載,唐長慶二年二月,時任兵部侍郎的韓愈受命赴鎮州(今河北正定縣)宣慰亂軍,途經壽陽時天色已晚,遂歇息於當地太安驛站。因鞍馬勞頓,一行人饑渴交加,急命上飯。驛丞先是端上茶水,驛廚則準備飯食。其間,驛丞再三催飯,驛廚急中生智,將白天烙餅時剩餘的麵團裹以糖漿,速烤制而成。臨時製作的面點端上後,韓愈一嘗,感覺甚是香甜可口,問及面點名稱,驛丞隨機應變,稱專為大人飲茶而制,韓愈聽聞後脫口而出「噢,茶食」,並大加讚賞,隨後留下了前述古詩。此後,「韓愈茶食」便在壽陽這片土地上代代傳承。

如今,在壽陽縣,每逢節日及婚嫁喜慶之時,當地人總要做些茶食來吃,或饋贈親朋、或祭祖敬神。壽陽人也大都知道,全縣的茶食,數太安驛一帶做的最好吃。在太安驛,由於有著獨特的工藝傳承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張永兵的公司生產的茶食則被奉為上品。據張永兵介紹,2009年,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為創辦於1901年的太安驛茶食作坊,公司主要從事壽陽特色文化小吃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靠著不斷追求完美的匠心精神,如今,月團團食品公司生產的茶食已成為壽陽當地文化歷史發展中的突出代表。2016年11月,由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評選中,張永兵的公司生產的「韓愈茶食」成功入選。2017年,韓愈茶食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項目。

2017年2月,韓愈的故鄉——河南省孟州市舉辦「韓文公後裔拜祭大典」,大典上,「韓愈茶食」以壽陽傳統大供的形式作為代表性供品受到高度認可。張永兵計劃,5年之內在太原、榆次、壽陽等地開出實體店30餘家,「讓人們一提到韓愈就能想到茶食,一提到茶食就能想到韓愈。」

小食品大產業

傳承「壽星文化」

在壽陽當地,福壽文化的印記隨處可見。在壽陽縣董家窊村,冠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郝志剛的辦公桌上,一尊活靈活現的木雕壽星,默默傳遞著公司對於「壽文化」的尊重。

相傳,壽陽縣是「老壽星」的誕生地,據說壽星出生時身體羸弱不堪,當時,壽陽漫山遍野都是柿子樹。柿子成熟之際,吃上一口,如吮蜜吸糖一般清涼爽心。「老壽星」從小嗜柿如命,直把柿子當飯吃。因常年食用柿子,「老壽星」身體日益強壯,後來得道成仙,飛升天界。此後,壽陽漸漸成為「春晚無花秋早霜」的高寒地帶,百姓沒有柿子來供奉「老壽星」,特意用米粞把面和起來,捏成柿狀,用油炸熟,拿繩串起來,供獻祭祀。年代漸久,這種名為油柿子的食品逐漸在壽陽流傳下來,成為當地的特色小吃。

郝志剛的公司建於2007年,前身為壽陽縣冠豐食品加工廠,於2018年進行了改制,更名為壽陽縣冠豐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打產品正是油柿子。小麥粉、米粞、大豆油、芝麻仁……通過配料、和面、成形、熱加工、粘粞等多道複雜工序,只為留住人們記憶中熟悉的味道。「壽陽本地的消費者對油柿子有著濃濃的故鄉情結,保證產品的傳統特色也極為重要。」郝志剛介紹,為了滿足各個層次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公司雙管齊下,一方面遍尋油柿子製作的傳統老藝人,一方面引進先進工藝設備,最大程度地實現了產品口感上傳統與現代的統一。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對於食品加工企業來說,質量更是事關消費者健康的重頭戲,因此我們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堅持科學管理,重視傳統美食口感,讓更多消費者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郝志剛告訴山西晚報記者,近年來,食品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他的公司不斷進行管理體制的創新,加大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在現有九個產品的基礎上,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新產品的開發,以此創造新的增長點。公司因此被授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晉中市「金牌小吃」等榮譽稱號,如今,除了油柿子,公司還生產糖圈、茶食、月餅、三道子等壽陽特色小吃,這些產品不僅在壽陽及其周邊地區銷售上市,還走出山西遠銷其他省市,形成了產品多元化和生產規模化的企業格局。

郝志剛堅信,在傳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傳承,公司一定會將「壽星文化」傳承下去。

兩代人的接力

成就桌上佳餚

7月27日,山西晉蕎米業有限公司的電商部門,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一盒盒的商品被整齊包裝,等待著物流公司運送到千裡之外。在電商部門外面的展示大廳內,展示著公司以富硒小米、小雜糧、食用油為主的各類產品,令人目不暇接。

壽陽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耕地面積97.6萬畝,其中以穀子為主的雜糧種植面積佔三分之一,自古便成皇宮貢品。據傳,清朝年間,官居皇廷相國、軍機大臣的壽陽籍三代帝王師祁雋藻陪同鹹豐皇帝出遊,一路熱暑難耐,來到壽陽神蝠山,頓覺清爽宜人,夜間,祁雋藻吩咐當地鄉民為皇上煮粥消暑,材料用神蝠山黃龍泉水、壽陽小米、方山綠豆熬製。待將粥奉上鹹豐皇帝,皇上只見米粒金黃透亮,綠豆晶瑩鮮嫩,米汁清香可口,品嘗之後,通體舒暢,腦清神爽,連聲說妙,遂賜詩一首,並將壽陽小米定為「祁鄉貢米」,每年敬獻皇宮。而生於壽陽的祁雋藻同樣留下了一首名為《食鄉米》的詩——「南方食稻北食谷,春谷作米炊易熟,色黃味甘得土氣,梁曰薌萁勝麥菽。」

而作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的壽陽小米,也正是山西晉蕎米業有限公司起家之初的主打產品。1998年10月,在壽陽縣供銷系統工作的晉蕎米業原董事長趙成義面對改制,自籌資金7000元,帶領家中幾個孩子進行「二次創業」,紅紅火火地辦起了壽陽精米廠,其後,在2009年,新廠在壽陽縣工業園區建成,並改名為山西晉蕎米業有限公司,如今,趙成義的幾個孩子接管了公司,並運用新的生產管理模式,將公司打造為一家集科研、種植、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農產品加工企業。

公司負責人趙晉龍介紹,目前,公司擁有小米、雜糧及雜糧麵粉全自動化生產線,引進國際先進的全自動物理冷榨、精煉、灌裝食用油生產線,配置精密實驗、檢測與檢驗設備,旗下有「晨億」「利爾康」等多個品牌,產品涵蓋小米系列、雜糧系列、麵粉系列、食用油系列,自成立以來,公司便堅持「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標準化+訂單+市場」的發展模式,集小米雜糧新品種引進、試驗、示範、推廣、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成為山西省「513」工程市級龍頭企業,如今,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等地成立銷售分公司,建立多層次密集分銷網絡,產品銷往全國並間接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公司在全國的100多家銷售網點無法正常營業,為應對疫情帶來的銷售難題,公司將銷售重點由原來的「線上+線下」,全部轉為「線上」交易,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發力,如今,公司的線上銷售已經收效頗豐。

晉商經營之道

不止「多一撮兒」

在壽陽縣城北境的雙鳳山腳下,一座名為「宗艾」的古鎮安靜矗立。這裡曾是明清兩代晉商東去太行、北進冀蒙、西連太原和陝西的必經之地,也令宗艾人引以為豪。早在明末清初,因為商賈流轉,這裡曾盛極一時。再有古絲綢之路千年穿越,此地便得「太行旱碼頭」「絲路集散地」之美稱。

據史料記載,在宗艾古鎮,夏商即有人類居住,多地曾出土陶鬲繩紋文化痕跡。宗艾古鎮建於漢代,歷經兩千二百多年歲月滄桑,明代設鎮,壽陽當地有著「先有宗艾鎮,後有壽陽城」之說。

走近古鎮牌樓,雄偉壯觀,白石橫空,雕龍鐫鳳,極盡豪華。橫額上,「宗艾鎮」三字赫然在目。進入這個神秘古鎮,抬眼望去,掩映在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之間的廟宇老街,大塊褐紅石塊壘砌的古老街面,雖顯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卻是堅實古樸,凝重厚實,深深的車轍石壕痕跡,顯露出古韻典雅和歲月的悠久。

在這裡,同樣流傳著一些典故。據傳,晚清、民國初年,壽陽十大儒商旺族,有八家是在宗艾經商起步而發跡的。當年宗艾有一位郝姓茶商,每年都要到江浙一帶採購茶葉。採購的茶葉經過長途跋涉的顛簸,路途中總會遺漏少許或壓損成茶末。郝姓茶商深知其中的損耗,所以賣給別人時,他都要往稱好的茶葉裡再添上一小撮,每次都如此。時間久了,有人就問,「為啥要添這一小撮?每次都這一小撮,在我們也多不了什麼,在你卻要虧不少呢。」郝老闆則笑著說,「我是個賣茶的,也是個買茶的,茶這東西有損耗,添一小撮只為『虧了自己也不能虧他人』,送一點點只為『再虧也不能虧良心』!」很快,「吃虧是福」的做法開始代代流傳,成為宗艾鎮的一種商業文化。

由於集晉商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如今,宗艾古鎮既是壽陽寶貴的文化資源,更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近年,壽陽當地認真挖掘整理當地歷史文化資源,著力提升古鎮文化品位和文旅市場功能,優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旅的融合機制,打造了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宗艾古鎮的文旅品牌。2002年,宗艾鎮獲評山西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18年後,宗艾鎮相繼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村落」稱號,其所轄的神武村、下州村獲得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文化村落,國家級綠色村莊稱號,周家堖、神武村榮獲國家級傳統文化村落。宗艾鎮因此成為壽陽縣獲得「國字號」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稱號最多的古鎮。

採寫: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珍

攝影: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寇寧

相關焦點

  • 不一樣的夾肉餅,壽陽豬頭肉夾餅!
    喜歡就關注我吧 吃過西安的臘汁肉夾饃也吃過河間的驢肉火燒,但要說最特別的,還得是壽陽的豬頭肉夾餅更讓人難以忘懷,推薦夾肉餅愛好者一定要嘗嘗這獨特的口感,肥而不膩,吃完後口中留有餘香,用兩個字形容就是:上頭!
  • 陳正榮 | 梅花妝——壽陽公主的發明
    壽陽公主的生平,史書上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但人們從一鱗半爪的記載中,知道了這位公主發明了梅花妝。     《太平御覽》:「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 走進智慧糧倉 一顆顆糧食在氮氣中「呼吸」
    還是工作人員拿著溫度計在測量倉庫中的溫度?今天,記者帶你走進淳安縣中心糧庫,看信息技術如何讓糧倉變得「高大上」。儲糧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糧食的儲藏,對溫度、溼度、水分都有極高的要求。以前,儲糧主要依靠主觀經驗,而現在依靠信息技術,一切都變得有規可循。杭州安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軟體開發、系統集成和物聯網產品研發為主要業務的高科技公司,為傳統糧庫的智慧升級提供數字支撐。
  • 炒菜零嘴都能當,一包幾塊錢的山西特產
    山西特產美食 表面褐紅,內顯金黃,塊形平整,口感堅實,組織細膩。 入口嚼勁,味道鮮美,唇齒留香。 壽陽豆腐乾,山西省壽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 鍾振振 漢宮嬌額說的是壽陽公主的故事嗎?
    李商隱《無題》詩:『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梅捧額黃。』這裡是用壽陽公主人日臥含章殿簷下,梅花飄著其額,染成五出之花的事。」(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年版,第52-53 頁)按:壽陽公主故事,見宋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三〇《時序部》一五《人日》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 山西第二大城市,北魏之都大同的美食小吃,彪悍中隱藏著細膩
    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大同地處晉北,歷史悠久,除了為人所熟知的雲岡石窟、北嶽恆山之外,大同的各種美食小吃因為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自成體系。既有彪悍如虎的大同銅火鍋,也有細膩如水的渾源涼粉。可以說這座城市的美食史,就是她的發展史。
  • 【營養十足】壽陽晨億石磨蕎麥粉
    蕎麥是壽陽人食用的主要雜糧之一,相信大部分人很喜歡吃蕎麥做成的食物
  • 【壽陽•頭條】2020全國扶貧日:決戰完勝脫貧攻堅 壽陽在行動!!!
    【壽陽•頭條】2020全國扶貧日:決戰完勝脫貧攻堅 壽陽在行動!!!: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壽陽發布
  • 中儲糧山西分公司:科技賦能儲備糧優選更優護
    公司山西分公司舉辦了以「科技賦能愛糧節糧」為主題的中儲糧第三屆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代表走進大國糧倉、探秘糧食在生產之後,如何科學安全儲備。  走進中儲糧太原直屬庫,可以看到,經過入門登記、扦樣、檢驗、檢斤、監磅收購結算、資金統一支付等環節,糧食實現了從收購到入庫每一環節都是機械化、儀器化作業。
  • 山西旅遊走進臺灣邀客
    山西旅遊走進臺灣邀客 2015-11-05 18:38:0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太原11月5日電 (劉小紅)記者5日從山西省旅遊局獲悉,晉善晉美·山西旅遊(臺北)推介會4日在臺北舉行。
  • 山西美食 | 一碗雞湯麵
    我愛吃麵條,作為山西人,這似乎沒什麼可說的。各省份的人都吃麵,但能達到山西人的痴迷程度者,極少。
  • 壽陽公交602路運行路線更改
    壽陽公交壽陽縣佳園公交客運有限公司602路運行路線更改1602公交線路更改壽陽縣廣大市民朋友們:接壽陽縣城市汽車客運管理所通知,從2020年3月24日起,602路城市公交路線變更為:公交首末站——永豐小區(童子河村西口)——聚金灣大酒店——壽陽一中——董家窪新區——壽陽二院——北大街小學——壽陽三中——新陽上城西路——壽陽四中——工商銀行——鼎尚時代廣場——購物中心——市民廣場——恆陽南路(港灣式停車帶)——梅林花園(港灣式停車帶)——博大街——錦綉花園——博大街東口——世宇二部——壽陽二中——電力小區——錦都小區——段王小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濱河花園酒店——公交首末站,
  • 山西陽泉都有哪些特色美食?吃過這3種,才是地道本地人
    美食不僅僅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生活水平,代表的還是一個城市的文化,也是這座城市的底蘊,今天小編就走進山西的陽泉,看一下這樣一個咋山西不是很出名的小城,都有著哪些獨特的美食文化。首先,在山西不吃麵,就相當於沒有到過山西,而陽泉的漂抿曲,獨具地方特色,很是不一樣。
  • 品牌案例 | 小糧倉—新鮮熱炒家鄉菜
    糧倉,即儲藏糧食的專用建築物。糧倉也寓意豐收,倉滿缽滿;也寓意幸福美滿:每頓吃著滋潤爽口的白米飯,就會想起小時候在農村時的場景——老家屋角那口糧倉。圖形LOGO是以糧倉和「倉」字演化而來,整體圓潤飽滿。美食,是打開人們鄉愁記憶的鑰匙。
  • 【壽陽景區】麗馨莊園的櫻桃熟啦!
    官方客服電話:400-1122-43360味道餐廳訂餐電話:158-3415-9999(信息來源 : 田天農香  田)(本期編輯:張豔君)(本期校對:龐曉東)【壽陽景區【壽陽景區】麗馨莊園·春季踏青親子日·這是不是你所嚮往的生活?【壽陽景區】來麗馨莊園,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學遊泳啦!
  • 山西11市排名第一的美食,看了就想吃!!!
    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以其獨特的風味傾倒「美食家」,享譽古今。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黃,綿甜利口,是山西人春節期間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關,家家製作,戶戶蒸食,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山西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主食。
  • 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寶島
    原標題: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寶島   據新華社臺北電嘗山西麵食、喝老陳醋飲料、看戲曲表演——近日在臺北舉行的「三晉
  • 山西美食 | 曾經,那碗熗鍋面
    她劃拉了幾筷子說吃好了,我清楚她是嫌不好吃呢,現在的獨生子,嬌生慣養,吃喝很是挑剔,斷不了吃個漢堡包、披薩等洋玩意兒,酸不酸、甜不甜的哪有咱山西的麵食好吃呢。我給她絮絮叨叨的講起了關於吃的往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經受了那個刻骨銘心的62年,整天家的挨餓。盼望著能夠每天吃一碗麵,那該多美呀,想啊想,終於夢想成真了,現在能夠天天吃麵了。
  • 今晚9:15 鎖定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 一起聆聽經典
    8月24日 第二屆左權民歌匯開幕 很多網友在開幕當天通過 人民網 山西衛視融媒體 人說山西好風光融媒體等平臺 觀看了這場民歌盛宴的網絡直播
  • 山西民俗方言土語彙總
    山西人的語言,是山西民俗中極其有特色的部分,山西人的方言土語,首先是「雜」,其次是「土」,再次是「變化多。」使人聽這裡人說話如同聽外國人說話一般。太谷縣人說話發音與榆次、祁縣都不相同。「喝水」吧能說成「哈斧」吧!至於壽陽、左權、和順、介休、平遙、靈石、昔陽等各縣的語言發音,更是各不相同,一個縣一個樣,甚至在同一個縣內的一個鄉與另一個鄉之間,這座山梁與那座山梁之間,也都有著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