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咒又作波若、般羅若、缽剌若。意譯為慧、智慧、明、黠慧。即修習八正道、諸波羅蜜等,而顯現之真實智慧。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之高深智慧,即稱般若。菩薩為達彼岸,必修六種行,亦即修六波羅蜜。其中之般若波羅蜜(智慧波羅蜜),即稱為『諸佛之母』,成為其他五波羅蜜之根據,而居於最重要之地位。
佛從法生,故法即是佛母。
在密教,能產生諸佛、諸菩薩者,將之神格化,稱為佛母、佛母尊。
如般若波羅蜜能生諸佛,並給予諸佛一切智,有示現世間相之作用,故將之神格化,稱為佛眼佛母,乃金胎兩部之總母。
般若心咒(漢傳)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心咒(藏音)
噶雅他嗡,噶帝噶帝,波吶噶帝,波吶桑謨,噶帝,波帝雅,娑訶。
《心經》可以說是學佛人最熟悉的經文了。
絕大多數修學人對之可謂朗朗上口,這短短的200多字,凝聚了諸佛般若智慧的精華,可以說是大部般若經的濃縮,實為諸佛大秘密藏。而經文後的心咒亦為佛弟子們廣為傳誦。
關於心經,在歷史上,還有不少法師譯過此經,經文都較長。而現在一般流通較廣的算是唐玄奘法師所譯的本子,是最短的了。經文後的心咒根據古德譯經原則,只音譯而非義譯,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想通過心咒的發音問題談一些感想。
關於般若心咒的譯音問題
本咒全名為般若佛母心咒,全咒含攝般若心經經義,如經所說是在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本咒在玄奘譯本中音譯為「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參考其他譯本的音譯,發現其中出入甚大。比如:
罽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音為:「櫱諦櫱諦波羅櫱諦波羅僧櫱諦菩提娑婆訶」
三藏沙門智慧輪譯音為:「唵誐帝誐帝播囉誐帝播囉散誐帝冒地娑縛賀」
三藏沙門法成譯音為:「峩帝峩帝波囉峩帝波囉僧峩帝菩提莎訶」
把此四個譯本比較來看,如果以我們現在通行的普通話拼音來論其發音,如「揭諦」「櫱諦」「誐諦」「峨(與「峩」同)帝」,「帝」「諦」音以及「誐」「峨」音可以說是接近的。而「揭(jue)」、「櫱(bo)」、「峨(e)」三字的發音可以說是相去極遠。還有諸如「僧(seng)」與「散(san)」,「婆(po)」與「縛(fu)」。我們知道,經典中的咒語,都是佛菩薩在說法時,依當時印度的古梵音誦出的,自然不會有差距的存在。
依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卷二》云:「詳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則,四十七言也。寓物合成,隨事轉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變,語其大較,未異本源。而中印度特為詳正,辭調和雅,與天同音。氣韻清亮,為人軌則」。梵音是劫初之時,由大梵天王所制,通於天音而傳於人間,能直接與諸天相通,可以說算是宇宙之音了,雖在其流通過程中,由於地域不同,而稍有變化,但「語其大較,未異本源」,因為佛菩薩說法時誦出的諸部陀羅尼,也是依梵音誦出的,
因此,當我們誦咒時,如果能以梵音誦持,就能更好的與宇宙法流相通,與佛菩薩及諸護法相交感,這一點,古代譯經大德們當然也是很清楚的,我們知道,絕大多數的佛經都是在有唐一代譯出,特別是密乘經典。因此,陀羅尼真言的發音,雖是不同的大德所譯,音或有出入,但理應不至於相去太遠。然而,諸如上面所說,如果把諸位譯經大德所譯的譯音用現代漢語拼音的發音誦出,就會相差很遠,為什麼呢?原因出在哪?
原因就出在我們現在普遍流通的用漢語拼音發音的普通話語言與唐時期的依河洛一帶方言發音的官方語言間的差距。比如我們普通話念成po的「婆」和念成fu的「縛」,
古時都有另一個念法,就是都有念成wa(哇)的發音。「娑婆訶」或者「娑縛訶」中的「婆」和「縛」,在這裡都應念成wa(哇)的發音。很自然的,「揭」、「櫱」、「峨」在唐朝時的官話中其發音也應該是很相近的,相當於ga或ge的發音,而不會象現在的普通話發音那樣相去那麼遠。所以,如果能以唐時的官話發音誦持陀羅尼,一般來說,與原梵音雖說有出入,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接近的,但如果是以現在的普通話的拼音發音來誦咒,那就真是會變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越走越遠了。
此咒破十惡、五逆、九十五種邪道。若欲供養十方諸佛,報十方諸佛恩,當誦『觀世音』、『般若』百遍千遍無間,晝夜常誦此經,無願不果」。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〇溫馨提示:
學佛、行商、福慧雙修、做出生命的意義。成功,不在於你贏過多少人,而在於你幫助過多少人!學習,分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