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農民來說,過年不止是個節日這麼簡單,它更代表了闔家團圓幸福永遠。所以每逢年底,大批外出工作的農民朋友,都會千裡迢迢的趕回家裡,哪怕天氣再冷路途再遙遠,也絲毫阻擋不了大家回家的決心。而很多農民回到家裡後,就一直陪著在父母身邊,享受著短暫的團圓和幸福。
過年期間,除了陪陪父母以外,還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做,那就帶上禮物去走親戚。以前農民在走親戚的時候,對禮物尤為看重,買禮物都是挑好的貴的買。
然而最近這幾年,農村卻出現了一個怪象,就是有的人帶了幾十塊的禮物,卻到親戚家賺幾百塊壓歲錢,這種「走親賺錢」的風氣日盛,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樣真的合適嗎?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過年走親戚由來已久了。它是我們祖輩傳承下來的習慣,也是親戚之間溝通感情的橋梁。不過,這走親戚是不能空手去的。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的生活條件還很一般,大家走親戚帶的多是些,饅頭、雞蛋、還有燒酒之類的禮物。而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走親戚就換成了水果,酸奶,還有茶葉之類的禮物。
當然了,走親戚時別人看到你的小孩,多多少少也會給點壓歲錢。這些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或者是購買一些學習用品等等,有的也被父母收走存了起來。在一般情況下,為了不讓親戚雙方吃虧,禮物和壓歲錢價值都是差不多的。
然而最近這幾年,有的人為了眼前一點利益,就拿了幾十塊錢的禮物,到親戚家賺了幾百塊的壓歲錢。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給小孩二十塊錢壓歲錢,根本拿不出手,但是給錢給多了吧,自己又賠大了,明知道這賠本的生意,還不得不做。
親戚親戚越走越親,雙方相互尊重相互體諒,這才是真正的親戚。如果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算計,雙方之間的感情又怎麼近呢?你們對此事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