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Quasimodo 首發於一周進步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了「番茄工作法」,是一個對比GTD更加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每工作25分鐘(即一個番茄時間),休息5分鐘。
在這25分鐘內,專注於工作,中間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情,否則被視為作廢。相應地,每4個番茄時間後應該需要一個較長休息時間,15分鐘左右。
今天我將推薦一款顏值很高的番茄鍾軟體——番茄TODO,它是一款結合了番茄鍾和項目管理合一的應用。
01. 番茄特點
a. 自定義的番茄鍾
其實每個人專注時間都不一樣,有些只能夠專注15分鐘,有些人則可以專注1個小時。可自定義的番茄時間,讓我們找到更屬於自己的專注時間。
b. 有待辦和待辦集的區分
整個主界面有分兩個板塊:「待辦」和「待辦集」,相當於文件和文件夾的關係,我們可以將暫時的事項放在「待辦」,將一個整體項目的每個步驟放在「待辦集」。
c.顏值很高的UI界面
最開始使用,我是看中了它的顏值,小清新的功能界面和番茄鍾開始界面都十分讓人喜歡。
02. 入門使用方式
為了更好說明這個軟體,在每個主界面將詳細介紹重要功能。
① 待辦
點擊右上角的「+」符號,即可添加「待辦」事項,其中包括了三種模式:
普通番茄鍾:基本番茄鍾使用;
定目標:能夠設置deadline,也能夠設置我們完成量,量單位甚至可以自定義;
養習慣:完成頻率和完成量都可以實現自定義;
番茄ToDo吸收了一萬小時理論和習慣養成理論,我們可以將番茄工作法和「計劃」或「習慣」相結合。用數據量化我們的行為,讓我們的「努力」看得見。
如右圖所示,點擊「展開更多高級設置」,可設置單次預期循環次數和自定義休息時間。
建立好「待辦事項」後,點擊左側能夠單獨設置更多功能,其中有幾點我們可以注意到的:
單個「待辦」任務累計數據可以看到,想要了解更加詳情的資料,可以點擊「數據分析」;
可設置定時提醒和更換背景,點擊「排序/移動」時,更改整個待辦界面的事項排序。
點擊右側的「開始」,即可開始番茄鍾。番茄ToDo有個人性化的設置,如果有突發事情,我們可以點擊中間的暫停符號,停止番茄鍾計算3分鐘。
建議使用方式:將一些需要比較重要的事項放置這裡先,但是不要一次性設立過多,多任務待辦會造成心理壓力,從而拖延症發作。
② 待辦集
「待辦集」和「待辦」的頁面作用基本一致。點擊右上角的加符號,即可添加新的「待辦集」。
「待辦集」裡面的每一個待辦事宜的計時順序可排列順序進行的,只需點擊「小齒輪」符號,我們就可以選擇成為連續執行待辦。
建議使用方式:將它當做是一個文件夾,將同一主題的任務放在這裡。也可建立一個月份的待辦集,然後將這個月完成的任務移到這裡,以便日後總結歸納。
③ 統計數據
統計數據是為了更好審視我們自己的時間,能夠知道我們一天下來,最高效的工作/學習時間在哪裡,並且知道自己的專注能力,可以進行更合理時間安排。
番茄ToDo能夠通過用戶使用番茄個數和完成番茄時間情況,給出一個大數據,其中的數據包括當日數據、番茄時間分布、本月最佳工作時段、月度時間統計等,甚至還有本月打斷原因分布數據。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知道我們的問題在哪裡。
點擊右上角的時鐘圖標,我們進行打卡。而且專門有個早起打卡點,而且打卡時間只能在3:00~12:00之間。
如右圖所示,這是「今日專注時長打卡」的頁面, 我們可以選擇保存和分享,還可以更改背景圖。
另外,這個時鐘圖標均出現在「待辦」和「待辦集」的界面上。
④ 我的
這裡是更個性化設置的地方。
點擊「歷史記錄時間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月曆式的打卡情況,如右圖所示,點擊右上角的分享符號,同樣可以出現打卡情況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配置主界面的設置。一般來說,它是自定義四個模塊,這時候,我們需要點擊「自定義主界面功能模塊」,將「未來計劃表模塊」添加進來。
「未來計劃表」是針對重要日期的倒計時,將deadline放在眼前,我們才會更加有動力完成任務。
像是工作背景音樂、自定義番茄格言和番茄鍾背景海報設置等,都可以在此找到。
題外話:學霸模式
這個功能大概是針對那些定力不夠的用戶而開發的,開啟後,把學習所需的應用加入到「白名單」中,可以有效減少手機使用時間。另外「定時鎖機」也是一個防止玩手機的好方法。
03. 關於番茄鐘的使用回顧
我使用「番茄工作法」大概兩年了吧,這兩年來,最大的收穫是提高了對時間的敏感度和控制能力。番茄鍾使用關鍵在於「計劃-執行-記錄」。
第一步:計劃-結合日程表
使用番茄鍾,最大的感觸在於,時間按照30分鐘被劃分。隨著時間推移,你會下意識認為時間被切割模塊。而模塊化的時間分割和固定時間段工作有利於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和自控能力。
番茄工作法的第一步就是,每天入睡前一定要制定第二天的日程表,這裡面要包括當天沒有完成的任務(一定要養成隨時把工作/學習任務記下來的習慣,以便入睡制定計劃)和第二天的任務。
做計劃時,我們其實可以預計這個任務需要多少個番茄鍾,這樣逐漸下來,我們可以更加好把握到自己的時間和能力。
記住:計劃是我們驅動欲望時的工具,用來照亮驅散未來的不可預知的迷霧。
還有的是,把超過20個番茄數的任務在番茄ToDo中設置成「待辦集」,把重要且著急的事件設置成「定目標」待辦,以便設置deadline和看到任務的進程。
在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則是:量力而行,儘量在做計劃時,留出一到三個的番茄鍾,處理一些突發事情,制定「完美」計劃,往往是我們不願開始執行計劃的根本原因。
第二步:執行-切斷打擾
執行番茄鐘的時候,儘量開啟手機飛行模式或者打開它自帶的「學霸模式」,還要營造一個安靜熟悉環境。有時候,戴上耳機,一般不會有人隨便打擾你的。
當五分鐘的休息時間到了,我們要實現真正的休息,起身接杯水,吃點零食或者深深懶腰。千萬不要刷起手機來,因為這樣我們很容易被手機的花花世界給吸引到,再一次切換到工作當中的時候,會消耗很多精力的。
另外,每三到五個番茄鍾,建議給自己一個更長時間的休息(例如:15分鐘),緩衝一下工作的切換時間。
只要有突發情況中斷了番茄鍾,無論已經堅持了多久,這個番茄時間一定要視為無效,這樣我們才能夠準確計算到我們的專注時間。
番茄ToDo裡面自帶了記錄被打斷的原因,好好利用起來哦。
第三步:記錄與回顧
通過回顧番茄ToDo的時間統計,了解當天總番茄數、被打斷的原因和各類型任務完成的番茄數,總結自己的最佳工作時間段、哪些任務需要更小地劃分,番茄鍾最常被中斷的原因。
這樣我們就可以逐漸掌握預估時間的方式和避免一些因自身因素(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中斷番茄鍾,慢慢變得更加精準。
像是複習一門功課、寫一篇文章、看一本書等,都會對時間有敏銳的察覺。
從我的實踐經驗來看,一般一天能夠完成8個番茄鍾已經很好了,這相當於我在這四個小時裡,實現了高效工作。所以說,不要誤認為一天的番茄數太少是件壞事,要視情況而定,不要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
在計劃第二天的日程表的時候,問問自己「今天一天下來,我在哪個時間段是工作效率最高,專注能力最佳的?」
人的精力狀況不一定的,有些人早上精力最好,有些人則是半夜最為精神,依照自己的情況,才能夠最大利用好番茄鍾,提高專注力。
04. 寫到最後
番茄工作法提供了一種訓練自控力的方法,在實踐過程中的確幫助到我們提高了效率。
但是適合自己的番茄鍾更加重要,像是在開始時,可能不能夠堅持25分鐘專注,我們可以先設置或20分鐘或是更短的時間,番茄工作法應用到哪個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
工具和方法只能夠幫助你提供思路,唯有實踐,我們才明白什麼是自身的需求。
歡迎各位小夥伴在下方留言,使用過番茄鍾後,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 PS訓練營 6月5號即將漲價至¥199
點「在看」的你,又變好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