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窗花過年

2020-12-16 央廣網

過春節,一般年前最忙。到大年初一,人們就可以盡享清福,闔家歡樂了。年前,男主人、女主人都要外出忙著採購年貨,一些婦女和孩子留在家裡,灑掃庭除之後,圍坐在炕頭和桌前,開始剪窗花了。

這樣的風俗,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剪出的窗花貼到窗上,和大門兩旁貼的春聯、大門中央貼的門神、屋子牆上貼的福字,和房簷門楣上掛的吊錢,一定都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才算是過年的樣子。清末竹枝詞裡說:「掃室糊棚舊換新,家家戶戶貼宜春。」其中的「貼」字說的就是準備過年這樣必需的程式。

另一面,和過年的時候家裡人不許動刀剪的民俗有關(還有不許掃地倒髒土等,都是防止不吉利的說法)。清時詩人查慎行有詩:「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刀剪閒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這裡說的巧裁新羅,畫彩描金,就包含有剪窗花,從此刀剪閒一月,後來改成到正月十五;再後來到破五;現在,已經徹底沒有這個風俗了。

春聯、門神、福字、窗花和吊錢,這五項過年之前之必備,我稱之為過年五件套。和後來結婚時候一度流行的手錶、自行車和大衣櫃這三件套的說法相類似。只是,結婚三件套,早已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而過年這五件套,幾百年過去了,至今依然風俗變化不大,除了吊錢如今在北京見到的少了,其餘四種,仍然在過年前看許多人家在忙乎張羅。因為這是過年必備的慶祝儀式的硬體標準。可見,民俗的力量,在潛移默化中,代代傳承。

到正月十五燈節之前,再加上各家大門前掛上一盞紅燈籠,就是過年必備的六件套。這六件套,全部都是紅顏色,過年前後這一段時間裡,全國各地,無論鄉間,還是城市,到處是這樣一片中國紅,那才叫過年,是過年的色彩。如果說過年到處是這樣紅彤彤一片的海洋翻滾,那麼,窗花是其中奪目的浪花簇擁。

過去的歲月裡,年前要準備的這五件套,除了門神尉遲恭秦叔寶的形象複雜,要到外面買那種木刻現成的之外,其餘四件,普通百姓人家,都是要自己動手做的。這和年三十晚上的那頓餃子必須得全家動手包一樣,參與在過年的程式之中,才像是過年的樣子。普通人家剪窗花,是和貼春聯、掛吊錢,包括做門神、寫福字一樣,都只用普通的大紅紙。各家都須到紙店裡買大紅紙。大紅紙暢銷得很。

那時候,家附近有兩家老字號的紙店,一家是南紙店,叫公興號,在大柵欄東口路南;一家是京紙店,叫敬莊號,在興隆街,我們大院後身。家裡人一般都將這項任務交給我們小孩子,我們都願意捨近求遠去公興號,一是那裡店大,紙的品種多;二來路過前門大街,到處是賣各種小吃的店鋪和攤子,我們可以將買紙剩下的錢買點兒吃的解饞。家裡人都囑咐我們買那種便宜的大紅紙。其實,不用囑咐,我們都會買最便宜的,這樣剩下的錢會多點兒,買的吃食也會多點兒呢。

有一陣子,公興號流行賣一種電光紙,我們又叫它玻璃紙,因為它像玻璃一樣反光,一閃一閃。我們都喜歡,便買回家。家裡大人不樂意,看著就撇嘴,讓我們立馬兒拿回去換紙,一準覺得還是傳統的那種大紅紙好。

過去年月裡普通人家房子的紙窗,貼的都是高粱紙,很薄,透光性好。傳統的大紅紙也很薄,做成窗花,貼在這樣的花格紙窗上,很是四襯適合。清末《燕都雜詠》有一首說:「油花窗紙換,掃舍又新年。戶寫宜春字,囊分壓歲錢。」詩後有註:「紙繪人物,油之,剪貼窗上,名『窗花』。」詩中所說的油花窗紙,指的應該就是這種高粱紙,紅紅的窗花貼在上面,紅白相映,屋裡屋外,看著都透亮,紅豔豔的,顯得很喜興。電光紙厚,貼在這樣的花格紙窗上,不僅不透亮,還反光,沒有那種裡外通透的感覺。確實是什麼衣配什麼人,什麼鞍配什麼馬,傳統的窗花用紙,和老式的紙窗兩兩相宜。老祖宗傳下來的玩意兒,有它的道理。

後來,經濟條件好些了,各家的窗子換成玻璃的,還是覺得貼這種傳統大紅紙剪成的窗花好看。那種電光紙,到底沒能剪成窗花,亮相在我們的窗戶上。

窗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既是手藝,也是民俗;既可以是結婚時的裝點,更形成了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窗花的歷史悠久,有人說自漢代發明了紙張之後就有了窗花,這我不大相信,紙張剛剛出現的時候,應該很貴,不可能普遍用於窗花。有人說南北朝時對馬團花和對猴團花中就有了鋸齒法和月牙法等古老的剪紙法;有人說唐朝就有,有李商隱的詩為證:「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也有人說窗花流行於宋元之後……總之,窗花的歷史悠久。

我私下猜想,窗花最初是用刀刻,然後轉化為剪裁。刀刻出的圖案,應該受到過更早時的石刻或青銅器的雕刻影響,藝術總是相通的,相互影響和借鑑是存在的。從石刻到剪紙,從刀到剪,只是工具和材料的變化而已。剪和刻的區別,還在於剪是要把紙先折成幾疊,是在石頭上無法做到的。別看只是這樣看似簡單的幾疊,卻像變魔術一樣,讓剪紙變成了獨特的藝術。

窗花,應該是剪紙的前身。窗花也好,剪紙也好,不像石刻或青銅器雕刻,多在王公貴族那邊,而是更多在民間,其民間的元素更多更濃。窗花,又是農耕時代的產物,所以,它的內容更多的是花草魚蟲、飛禽走獸、農事稼穡、民間傳說、神話人物,以至後來還有八仙過海、五福捧壽等很多戲劇內容,可以說是花樣繁多,應有盡有。只有正月十五燈節時的彩燈上描繪的內容,可以和窗花有一拼。燈上的圖案,在窗花上大多可以一一找到對應,只不過,在窗花上刪繁就簡,都變成大紅紙一色的紅。這便是窗花獨到之處,一色的紅,配窗子一色的白,如果過年期間趕上一場大雪,紅白對比得格外強烈,就更漂亮了。

民間藏龍臥虎,窗花有簡有繁。有的很豐富,我從來沒有見過。前面所引的《燕都雜詠》詩後還有一注,說有這樣的窗花,是「或以陽起石揭薄片,繪花為之」。這種類似拓印式的窗花,我沒見過。《帝京風物略》中說:「門窗貼紅紙葫蘆,曰收瘟鬼。」這風俗和年三十之夜踩松柏枝謂之驅鬼的意思是一樣的。大年三十的夜晚,踩松柏枝,我沒有踩過,那時我們院子裡有人買來秫秸稈,讓我們小孩子踩,意思是一樣的。但是,這種貼紅紙葫蘆的窗花,我也沒見過。《燕京雜記》中說:「剪紙不斷,供於祖前,謂之『阡張』。」過年期間,如此誇張的剪紙,是窗花的變異,我更是沒見過。

小時候,我看鄰家的小姐姐或阿姨剪窗花,順便要幾朵,拿回家貼在窗上。我有了兒子之後,孩子小時候磨我教他剪窗花,我不會,便把他推給我母親,告訴他:奶奶會,你找奶奶去!其實,奶奶只剪過鞋樣子,哪裡會剪窗花?但被孩子磨得沒法子了,只好從針線笸籮裡拿出剪子,把大紅紙一折好幾疊,便開始隨便亂剪一通。誰想到,兒子把紅紙抖摟開一看,儘管不知道剪的是什麼圖案,但那樣像抽象派的圖案,還挺新鮮,挺好看呢!這樣剪窗花,一點兒都不難嘛,兒子抄起剪刀,也開始學奶奶的樣子,剪出一床窗花來。我家那年春節的窗戶上,貼的全是奶奶和她的小孫子剪的窗花。

流年似水,一晃又到春節。兒子的兩個孩子,一個八歲,一個十歲了。他們跟爸爸新學會了剪紙,年前剪了一堆的窗花,比他們的爸爸當年剪得有章法多了。雖然人在國外,但兩人準備春節前送給每個同學一個窗花,讓他們那些外國同學也知道中國人過年貼的窗花是什麼樣子。視頻通話的時候,我讓他們兩人先別忙著把窗花送同學,一人選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個窗花,先送給我。今年貼在我家的窗上,他們和他們的窗花,陪我們老兩口一起過年。

相關焦點

  • 剪窗花過年 春聯門神福字窗花和吊錢過年之前必備
    年前,男主人、女主人都要外出忙著採購年貨,一些婦女和孩子留在家裡,灑掃庭除之後,圍坐在炕頭和桌前,開始剪窗花了。這樣的風俗,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剪出的窗花貼到窗上,和大門兩旁貼的春聯、大門中央貼的門神、屋子牆上貼的福字,和房簷門楣上掛的吊錢,一定都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才算是過年的樣子。
  • 鳶之詩語群賽|剪窗花
    剪窗花 作者|鳶之詩語 群詩友 題目:剪窗花 過年圖喜慶,度節畫新潮。 柳線描金蕾,春枝掛玉桃。 何當星鬥閃,天曉看春嬌。 簡評:首聯見韻致,尤賞。
  • 幼兒園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剪窗花》
    幼兒園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剪窗花》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教師要如何像學生傳授《剪窗花》一課呢?為此,特整理了《剪窗花》教案,具體如下:
  • 剪窗花 過大年
    點擊「淺吟坊」關注我一直對剪窗花、貼窗花有著很深的情結。
  • 歡歡喜喜過大年 15名小學生剪窗花 親身體驗民俗文化魅力
    學生集體展示作品1月27日,由集寧區察哈爾民俗博物館聯繫集寧區民間藝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巧手剪彩紙、歡樂迎新年」剪窗花活動在察哈爾民俗博物館舉辦,來自集寧區的15名小學生在現場參與活動。剪窗花要用的紅紙、剪刀、鉛筆整齊地擺放在桌上。家長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商量著要剪什麼樣的窗花。  察哈爾民俗博物館的講解員田倩以介紹臘月廿三「小年」風俗的由來為開場白拉開了活動的序幕。隨後,來自集寧區民間藝術家協會的老師一邊詳細地講解剪窗花的步驟,一邊向孩子們演示如何剪出漂亮的窗花。小朋友們認真地聆聽老師講授的方法,並親自動手嘗試剪窗花。
  • 寫春聯、送春聯、剪窗花…成華區兒童之家歡樂迎春節~
    寫春聯、送春聯、剪窗花…成華區兒童之家歡樂迎春節~ 2020-01-19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雪梨華星藝術團:歌曲《剪窗花》
    雪梨華星藝術團:歌曲《剪窗花》 2020年12月22日 14:05
  • 社區感受年味兒,居民一起剪窗花、折紅包、做燈籠……
    首場活動是剪紙課,接下來,還有折紅包、剪窗花、做燈籠等免費體驗活動,等你來參與。今(12)日上午,剪窗花製作體驗活動正式舉行。由十方藝術中心和知書學堂的藝術家邵麗樺、張龍教學指導,10名居民參加。張龍講解了一些中華民族的剪紙文化和要領,學員們漸漸掌握了剪紙的精髓,在一張平面的紅色紙上剪出一個立體的「春」字。
  • 茅橋幼兒園:巧手剪窗花,喜迎新年到
    2020年12月28日,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剪窗花,加深對窗花剪紙藝術的認識,體驗新年的喜慶氛圍,樂山市市中區茅橋鎮中心幼兒園九龍園開展了「巧手剪窗花,喜迎新年到」的活動。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老師給小朋友們講解了窗花的製作方法,小朋友對於剪窗花非常的積極投入,紛紛拿起剪刀與紅紙開始行動。剪窗花1快來看看孩子們剪的窗花吧,可漂亮呢!剪窗花2把窗花貼在窗戶是上肯定很漂亮吧,孩子們紛紛去貼窗花。貼窗花剪在紙上舞,紙在手中轉。一張小小的紅紙,在孩子們的手中變幻出各種精美造型。
  • 剪窗花,迎鼠年,歡樂幸福年,大家樂開顏!
    剪窗花,迎鼠年。這段時間,在金安區翁墩鄉街道的一處創作室裡,剪紙非遺傳承人徐聖年十分繁忙,他用手中的剪刀,創作出了眾多生肖鼠作品,表達對鼠年新春的祝願。 走進60多平方米的創作室裡,各類生肖鼠作品有序地擺放在案桌上,徐聖年正在忙著剪窗花。
  • 江蘇連雲港:作燈籠、剪窗花、包餃子,幼兒園萌娃學民俗迎鼠年!
    2020年1月9日,江蘇連雲港,連雲港市一家幼兒園開展「萌娃學民俗迎鼠年」活動,小朋友在老師指導下以鼠年民俗為內容,做年糕、包餃子、手工製作燈籠、剪窗花、描「福」字、製作中國結等,讓小朋友們了解春節民俗,喜迎即將到來的農曆鼠年新春佳節。
  • 【臘月二十六】新年的故事——剪窗花
    在此歲末,我們借著一則家常生活的小故事,教教小孩子做過年用的剪紙和窗花。這是一項源遠流長的美好習俗,運用巧手和耐心,可以把一張小小的紙片,剪成形形色色、美不勝收的圖畫,為新年平添一份繽紛多姿的氣氛。年前掃除後,媽媽不妨和孩子一起剪窗花,把家裡布置得更喜氣洋洋。- 收聽 -點擊音頻,即可收聽再四天就要過年了,小三的心裡好興奮。家裡舉行著年前的大掃除。
  • 陳集小學家長課程:巧手剪窗花 歡樂迎新年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12月29日下午,儀徵市陳集小學四(2)班的強秋誠媽媽走進了課堂,給孩子們帶來了「巧手剪窗花 歡樂迎新年」主題活動。強媽媽還向小朋友們展示各種類型的窗花,動物、植物、人物、漢字以及卡通形象等各類漂亮的窗花引起了小朋友的廣泛興趣,尤其是著重為大家介紹了揚州的剪紙,通過強媽媽生動有趣的講述,小朋友們對剪窗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動手剪一剪。
  • 第九小學四年級開展《妙手剪窗花》綜合實踐活動
    水母網12月8日訊(通訊員 周雅茜)綜合實踐活動負責人周老師組織四年級五班學生參加了剪窗花的實踐活動,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欣賞各種窗花,培養學生對剪紙民間藝術的喜愛,激發民族自豪感。同時學會用摺疊的方法剪窗花,感受剪窗花的喜悅之情,培養團體協作精神。
  • 大山洞社區 留守兒童剪窗花
    1月16日,貴陽市白雲區大山洞社區兒童之家在社區一樓智慧健康體驗館開展以「弘揚傳統美德  繼承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剪窗花活動,社區愛心媽媽、志願者、困難兒童、留守兒童共10餘人參加。
  • 姥姥教給我剪窗花
    我姥姥就是剪窗花的高手,村子周圍十裡八鄉聞名。不論是小動物還是花花草草,她只要看一眼就能剪出來,而且活靈活現。她剪的剪紙有特點,比如小動物身上的團團花,比如花朵上的狗牙邊,與別人都不相同,簡直可以算是她的「專利」了。姥姥帶的徒弟可多啦,出名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西灣裡的殘疾女子劉姐,得了真傳。她帶著技藝出國表演,讓外國人讚不絕口,圍著表演臺拍照。
  • 沒有了父母,過年沒年味!
    母親便在家裡給我縫製過年換的新衣服,泡豆芽菜,幫父親做豆腐,從地窯裡取出存放的白籮卜,紅籮卜,大蔥,蒜苗等。早早洗淨擦切好,準備二十七或二十八蒸年饃用。剪窗花是母親的拿手技術,母親剪的窗花形形色色,花竹蟲鳥人物,形態各異,幽默風趣。村院中的鄉親們,過了二十四許廟會,陸陸續續就來找母親給自己剪窗花了。
  • 「基層動態」雲楓街道永先社區婦女之家開展剪窗花、手工編織...
    為了豐富廣大婦女的文化生活,提升藝術修養,雲楓街道永先社區婦女之家開展剪窗花、手工編織、插花等系列培訓。剪窗花小小的剪紙,剪出社區群眾生活樂趣,剪出社區群眾幸福感。
  • 王鳳勇小說:《過年》
    》說起過年人人都有不同的感受,現在每個人提起過年都覺得沒有意義!本應過年是一個非常喜慶的日子,家人團團圓圓聚一聚拉拉家常,親戚朋友走一走聊聊天,多麼開心!但現在並非那樣,大人小孩都有共同的感受,不喜歡過年!(一)在我記憶中孩時的過年確實是別有風味的,也是孩子們最為期盼的,最起碼過年能吃好的,穿新衣服!
  • 剪窗花:一把小剪刀剪出「五福臨門」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德州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德州市平津印社會員 滕志傑老師 讓我們跟著她一起學學如何剪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