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2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教育為本,德育先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近年來,徐州市教育局努力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形成廣泛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良好氛圍,多措並舉上好思政課,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為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徐州市教育局組織高校專家和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形成合力,以「活動型」思政課的構建與實施研究為載體,研究新教材;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改善課堂教學生態,探索基於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提升學生學科素養;編制思政課程綱要,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課程綱要明確思政課程全貌,展開自我管理學習。
「有了課程綱要,我們思政課教師敢於對思政課進行創新改革。」礦大附中教師閻會與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道德與法治教研員蔣喜華,結合初中學段學生實際,根據《道德與法治》六本新教材進行單元整合,形成若干教學板塊,將活動型《道德與法治》課議題教學與綜合實踐課程相結合,開發《生活中的法律》等校本法治教育課程,陸續分享到彭城課堂、教研網、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公眾號等網絡平臺。
隨著思政課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徐州市教育局建設了統編教材資源庫。資源庫包含教學設計、課件、視頻、導學案等教學資源;中考真題,模擬試題,當堂練習題等題庫資源;推薦閱讀書目及相關的讀書筆記等讀書資源。資源庫向所有師生開放,實現資源共享。
「這次疫情給我們上了一堂真實而深刻的『生命教育』課。我們必須以理性的態度、科學的精神了解自然、親近自然、敬畏自然……」在今年抗擊疫情的特殊背景下,由徐州市教育局精心打造,徐州思政教研員郭林主講的《齊心抗擊疫情,自覺提升素養》和蔣喜華主講的《致敬:奮鬥的青春》在網絡平臺上引起廣大師生的強烈共鳴。
「依託資源庫,教師可以將現實生活、人生思考、核心素養與國家課程、教材緊密融合一起。」蔣喜華表示,通過展示「好課程」和「好課堂」的樣子,引發廣大教師對生活與課程關係的思考,從而在教學時加強學生家國情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將學科育人、生活育人、實踐育人落到實處,幫助每個孩子謀個前程。
為加強思政課教師科學的學科觀、精準的課程意識,徐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積極推動「三個一」主題教研項目,即學校組織教師共讀一本教育教學類或是學科類的書、上一節經典的新教材研究課、開展一次有意義的主題教研活動。主題教研活動聚焦思政課教學設計的關鍵要素——目標與活動的設計進行研究,讓教研更聚焦、更有力、更有效,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為上好思政課,我們學校建立了『常規工作+研訓』的協作共研新機制,將研訓工作有機融入教研、科研、教學常規工作中,增強了實效性和針對性。」徐州市振興路小學校長楊平表示,市教研室『三個一』項目的實施,促進了學校思政課程質量的提升。
徐州市教育局倡導不同學校之間開展聯合式、合作式學科教研活動,鼓勵學校教研活動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擴展成區域性集體教研活動,給老師們更多的學習、鍛鍊機會,更好的成長平臺。各級教研部門將教研活動及教學信息及時傳遞給每位思政課教師,營造全員參與、資源共享的教研氛圍。鼓勵教師建立「教研合作共同體」,進行思維的碰撞和互動,打造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
下一步,徐州市教育局將繼續加強學段之間的銜接,有效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以學科「育人」為重點,加強思政課資源建設和運用,改進課堂生態,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創新教研方式,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專業能力,統籌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力爭為每個孩子謀個前程。
(來源:交匯點新聞)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徐州:教育為本 德育先行 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