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孝老子女採訪組的安排,6月29日筆者前去高堡鄉小李屯村採訪清豐縣第三屆孝老子女典型張靜娟的事跡,當車行半路,小李屯村幹部打來電話說,張靜娟去醫院伺候母親去了。
幾經電話聯繫,得知張靜娟的母親因摔傷胳膊住進清豐縣第二人民醫院,因為當天需要做手術,張靜娟在手術室外等候母親。在徵得張靜娟本人、小李屯村委會幹部、高堡鄉政府和採訪組領隊張全喜老師的同意後,筆者在鄉政府領導、採訪組張全喜老師的陪同下,帶著孝老子女獎盃、綬帶和榮譽證書前去清豐縣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一次特殊場合的孝老子女採訪。
張靜娟出生於1975年,自從和丈夫高澤嶺結婚後,始終把孝順父母、孝順老人當做永恆追求,盡心盡力做到,絕不張揚宣講。張靜娟知道婆母姊妹兩個,公爹是上門女婿,奶奶年事已高需要伺候照顧,公公婆婆身體又不太好,丈夫高澤嶺為了養家餬口經常外出打工,她在做好孝敬公婆的同時,主動承擔起照顧伺候奶奶的重任。身體強壯、勤勞能幹的張靜娟整天是丟下耙子拿掃帚,凡是家中的力氣活、髒活、累活都是自己承包幹完,從不言苦,從不說累。
張靜娟的奶奶91歲高齡,患有高血壓症,需要經常吃藥,她總是按時提醒奶奶吃藥,生怕奶奶遺漏和忘掉。奶奶胃口好,她隔三差五去集市上給奶奶買愛吃的食物。為了讓奶奶保持乾淨,她經常為奶奶梳頭、洗頭、洗腳、修剪腳指甲。奶奶的內衣內褲都是由張靜娟親自洗,別說衣服鞋襪了,張靜娟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無微不至伺候著年邁的奶奶。
用張靜娟的話說,孝敬老人天經地義,是每個人的責任,如果想讓家庭過得幸福,長輩過得更加健康,作子女的就得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老人,多關心老人,尤其是對於91歲的奶奶更要多關心,多陪伴。只有這樣,才能讓公婆放心、奶奶開心、丈夫打工安心。
奶奶最害怕的就是沒有人陪在她身邊,為此,張靜娟平時不管多忙,都要抽出空閒去陪陪奶奶,多和奶奶交流,陪奶奶聊聊天,多聽聽奶奶的嘮叨。張靜娟告訴筆者,老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獲得快樂是最重要的,就算你作為晚輩的沒能力給爺爺奶奶很富裕的生活,但是每天能陪伴在奶奶身邊,保證奶奶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生活就可以了。關鍵是不要惹奶奶生氣,陪著奶奶的時候能做到讓奶奶開心快樂就是孝順。
每年的春暖花開季節,張靜娟領著奶奶走走轉轉做鍛鍊,告訴奶奶吃好穿好把身體照顧好,還定期帶著奶奶去鄉衛生院檢查身體。始終把奶奶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用陪伴詮釋「孝」的含義。
過年過節,張靜娟總是為奶奶做些可口的飯菜,送到奶奶面前,請奶奶邊吃邊提意見,看看那個菜好不好吃,那碗飯可不可口,直至奶奶滿意為止。儘管過節氣氛熱鬧,可張靜娟總是喜歡去看看奶奶,聽聽奶奶嘮叨嘮叨,因為她心裡始終放不下奶奶。
考慮到張靜娟的母親在醫院做手術,筆者沒有佔用過多時間,只是留下張靜娟的聯繫方式,準備隨後電話採訪。在和張靜娟隨後的兩次電話中,幾乎都是這樣說的:「俺奶奶年紀大了,照顧好奶奶是俺應該的,俺心裡想的就是讓奶奶吃好、穿好、生活好......別的俺也沒啥說。俺奶奶有高血壓病,平時俺在飲食上特別注意這點,儘量讓俺奶奶心情好、日子好,別的俺也沒有什麼 ......」
文/李愛國